白求恩的故事有哪些 专访 | 张萍:一位“白求恩式好医生”的A面和B面

2018-11-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名性格坚韧,有学科建设"雄心"的心内科女医生,于事业巅峰期离开北医系统,到清华长庚医院(下称清华长庚)"二次创业".近日,她获得"白求恩式好医生"奖,健康界以此为契机,听她讲述自己的故事.初见清华长庚医院心内科主任张萍,是一个深秋的中午.暖暖的日光下,一袭白大褂的张萍笑声爽朗.白求恩的故事有哪些 专访 | 张萍:一位"白求恩式好医生"的A面和B面张萍回忆起四年前初次到清华长庚--"这里还很空旷,没有几个人.&quo

一名性格坚韧,有学科建设“雄心”的心内科女医生,于事业巅峰期离开北医系统,到清华长庚医院(下称清华长庚)“二次创业”。近日,她获得“白求恩式好医生”奖,健康界以此为契机,听她讲述自己的故事。

初见清华长庚医院心内科主任张萍,是一个深秋的中午。暖暖的日光下,一袭白大褂的张萍笑声爽朗。

白求恩的故事有哪些 专访 | 张萍:一位“白求恩式好医生”的A面和B面

张萍回忆起四年前初次到清华长庚——“这里还很空旷,没有几个人。”她就站在空空的院子里,很是感慨。张萍知道,这将是她“二次创业”的地方,是人生新的开始,也将面临全新的挑战。

那时,她在事业的巅峰期从工作了近30年的北医系统离开,来到刚刚成立的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担任心脏内科的学科带头人,把这里当成承载自己未竟事业的希望之地。

白求恩的故事有哪些 专访 | 张萍:一位“白求恩式好医生”的A面和B面

四年来,凭着一名女性的顽强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以拓荒者的姿态,张萍为心内科招兵募马,培养人才,使得这个年轻的团队众星云集。

严厉的“掌门人”

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张萍的严厉是出了名的。

白求恩的故事有哪些 专访 | 张萍:一位“白求恩式好医生”的A面和B面

在张萍的团队有一种氛围:不用扬鞭自奋蹄。即便她不说,大家也都像上了发条一样地努力,精专的专业技能,优秀的教学科研能力,都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对于团队中的每一位年轻人,张萍都为他们设定了目标和规划,每隔一段时间她便会查核。“稍有松懈,就一定会被我的‘鞭子抽到’。”张萍说。

即便如此,来自国内外的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仍不断加盟入队,严师出高徒这是不变的真理,只有经历风吹雨打,方能茁壮成长。

在张萍的认知当中,严谨认真、扎实全面是一位好医生必备的素养。一名医生的成材必然经过一个捶打过程,张萍自己便是这样的范例。1989年她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后,留在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适逢医院试行“24小时住院医培养制”,严格的作息时间、全面的培养模式,使他们不论是临床培训、科研能力和英文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由此而养成了她从医生涯的严谨风格。

她曾师从陈明哲、韩启德、郭静萱教授,这些大师级的前辈更是在她的人生路上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

当她还是一名年轻医生的时候,张萍遇到了国内顶尖的电生理专家郭继鸿教授,这是一位圈内有名的“拼命三郎”。在郭教授的鞭策下,张萍每天在医院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几乎已经成了常态。她所承受的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重负:20余斤重的铅衣,对身体有害的射线,一站就是6、7个小时。而那时的张萍是个90多斤重的瘦弱姑娘。

繁重的手术之外,她还要做许多诸如撰写文章、基金,开展科学研究、协助创办杂志、参与举办培训课程和学术会议等工作。当然,辛勤的付出收获的是满满的成果,在北大人民医院的11年间,张萍共发表了106篇论文,获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二五支撑计划在内的10余项基金,并从一个年轻的医生茁壮成长为业内翘楚!

艰苦的奉献和丰硕的成果伴随着超常的付出,张萍回忆,儿子曾发烧近1年,她总是让家人把孩子带到医院输液打针,她却是“该做什么做什么”,时至今日,谈起儿子她也是满脸的歉疚。

也是在那个时候,脱发、肠炎、腰椎间盘突出渐渐地找上张萍,并不时折磨着她。“我觉得医生啊,在救人的时候都是一种忘我的状态。医生最明白这是一个受伤害的过程,但是没有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根治患者的疾病啊。”张萍一脸淡然,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张萍在心内科领域,尤其是电生理、心律失常等方向,有了越来越深的造诣,追随她的患者也越来越多。然而,对于一名从事介入的医生最残忍的事情,还是发生在了张萍的身上。

2011年,张萍因严重的腰椎间盘脱出不得已接受诊治,从此,不便再长时间穿厚重的铅衣了。在卧床休息的那段时间里,张萍反复思考接下来的职业道路。她不甘心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沦为“一个出门诊的小老太太”,她深信自己积累的丰富的临床经验必有用武之处。

适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刚“出生”,这是一片是有待开拓的疆土,张萍经过赞转反复的思想斗争,终于迈出了那未知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