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宝华相声辈分 沧海一生笑!相声元老常宝华辞世

2018-10-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昨日,有消息称,给我们带来"一生笑"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随后,老先生的孙子.开心麻花演员常远的工作室发讣告悼念,透露"常先生临终之时神态安详,宛若熟睡,家人徒弟皆随侍在侧,福满归去,未留有遗憾".令人追念不已的是,这位常派相声名家与南京渊源颇深.弟子陈峰宁告诉记者,11日将举行师父的送别仪式.师徒20年间,难忘他一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张楠常宝华相声辈分 沧海一生笑!相声元老常宝华辞世辈分高威望高,却自评"四句自嘲"在相声

昨日,有消息称,给我们带来“一生笑”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随后,老先生的孙子、开心麻花演员常远的工作室发讣告悼念,透露“常先生临终之时神态安详,宛若熟睡,家人徒弟皆随侍在侧,福满归去,未留有遗憾”。令人追念不已的是,这位常派相声名家与南京渊源颇深。弟子陈峰宁告诉记者,11日将举行师父的送别仪式。师徒20年间,难忘他一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张楠

常宝华相声辈分 沧海一生笑!相声元老常宝华辞世

辈分高威望高,却自评“四句自嘲”

在相声界,常家与侯家、马家被称作“中国三大相声世家”。常家是相声世家,常宝华的父亲常连安是常氏相声的创始人,擅长单口相声。常宝华属于常氏第二代,他的大哥常宝堃艺名“小蘑菇”,七八岁时就已红遍张家口。

常宝华相声辈分 沧海一生笑!相声元老常宝华辞世

常宝华一生投身相声事业,多提携后辈,因此在相声界不仅辈分高还威望很高,郭德纲也说“最早捧我的就是常老”。常老去世的消息传出,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惋惜称,“相声界又走了一位元老,欲哭无泪。常宝华,最令人尊重的长辈,一辈子追求相声的传承与创新,他虽然年长,但一辈子如年轻人般的朝气蓬勃;他是老艺术家,但是一辈子以文艺战士的身份战斗在相声的舞台上……”曹云金、徐德亮等晚辈也纷纷悼念。

“创作不到点儿,表演不起眼儿,混了大半辈儿,弄个半熟脸儿。”风趣的常宝华时常拿这句话总结自己的舞台生涯。常宝华自幼随父亲常连安、兄长常宝堃学习相声,1951年拜相声大师马三立为师,70多年舞台生涯,善于表演是常氏相声的特色之一,而常宝华逗、捧兼善。

他表演细致、松弛、自然,诙谐又不低俗。他在上世纪70年代和侄子常贵田创作演出的《帽子工厂》引领相声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潮流。2015年,晚辈们为85岁的常宝华举办了一场从艺80周年的告别演出,相声界明星级演员都到场助兴,轰动一时。

生活中的他风趣幽默,爱好广泛,思想开明,深受晚辈爱戴。他的孙子常远近年来在舞台、影视等领域,发展迅速,而孙女常思曾随中国花游队夺得过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团体铜牌。孙子常远说,小时候最怕爷爷,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就是不用跟爷爷一起演出的日子。

“我进开心麻花之前,爷爷都没夸过我,说的都挺狠的,就是别干这一行了,不是这块料,没法干。”上了曲艺学校后,因被爷爷几次当众批评,祖孙俩还一度疏远。几十年过去,常远也对爷爷多了几分理解。后来,常远开始演喜剧,还登上春晚。严苛的常宝华才对孙子有了些许肯定,还去看他的演出。2017年,常远参加《欢乐喜剧人》,在最后一期时,常宝华还去现场给孙子助阵。

曾委托本报寻访兄长当年的老观众

回忆自己的艺术生涯,常宝华曾坦言是受父亲和哥哥的影响,五六岁时第一次登台是在天津泰康商场的小梨园剧场,当时跟赵佩茹先生和哥哥“小蘑菇”合作《训徒》,“当时我也不知道紧张,等下来观众就鼓掌啊。遗憾到了后台,一看棉裤全湿了。”

从艺术到做人,大哥常宝堃一直是常宝华心中的偶像。大哥练功时的刻苦、他痴迷地看在眼里,大哥创作中的针砭时弊他学在心里。抗美援朝打响后,常宝堃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分团,1951年不幸在朝鲜前线英勇牺牲。大哥的牺牲,让他悲痛不已。不久,他毅然放弃天津曲艺团每月50多元高薪的工作,报名参军,选择月工资只有6.9元的海军政治部文工团,成为一名部队文艺工作者。

2006年在南京举办的曲艺最高奖牡丹奖晚会上,常宝华获颁“终身成就奖”。来到南京,常宝华还有一个重要安排就是委托本报寻找兄长常宝堃在南京演出时的老观众。常老对记者表示:“当时我哥哥才十多岁的年纪,在北京天津红了之后,到南京来演出也是一炮打红。

当时他和父亲穿马褂拍的照片,我看了特别羡慕。后来我们家逐渐富裕了起来,原来吃不饱的现在有饭吃了,所以我父亲说,你们的尿布都是百姓买的。”常老动情地说:“南京这里有肥沃的土壤、柔和的阳光,南京就是培育演艺界明星的摇篮,南京百姓养育了我哥哥‘小蘑菇’。”当晚他还去夫子庙寻访,顺便尝尝夫子庙的小吃。

南京弟子眼中的他“不懂人情世故”

常宝华一生收徒不少,知名如牛群和侯耀华。江苏也有两位知名演员,“摇滚快板”创始人杨鲁平和“陈老斯”陈峰宁。前线文工团艺术指导杨鲁平至今仍记得,1985年,前线文工团的相声演员杨鲁平随解放军三总部组织的曲艺慰问团奔赴老山前线,海政文工团的演员常宝华也在慰问团中。

杨鲁平记得,“当时我有一个新节目《出征梦》,排的过程中,师父对我赞赏有加,就决定收我为徒。在炮火纷飞的老山前线,师父收我为徒,但没有举行仪式。直到1990年,首届中国曲艺节在南京举行,正式在丁山宾馆举行拜师仪式。”

“8月30日、31日,我代表师弟峰宁、徒弟们去海军总医院探望师父。他被哮喘病困扰多年,虽然那会儿他说话已经不清晰,但依然很乐观,笑呵呵的。走的时候,他还笑呵呵地与我挥手告别。”杨鲁平告诉记者,师父常宝华当时意识清醒,还送新书《常开笑口——常宝华八十载艺海拾贝》给自己。

在杨鲁平看来,“师父这一生不食人间烟火,不走后门,不懂人情世故。” 1990年的拜师仪式上,杨鲁平看常宝华的皮鞋开口了,就与妻子一起给师父买了双新皮鞋,但常宝华却要他把这鞋给退了。“他说:我不缺钱,我只希望你做一个有追求的人。”当年常远从专业的曲艺院校毕业后,也可以进海政文工团,但爷爷常宝华就是不让,因为常宝华担心,别人会认为常远是靠裙带关系进团的,对常远的发展不利。

陈峰宁则告诉记者,拜入常派门下20年,印象最深的是,常先生在艺术上前卫、时尚,一向鼓励年轻人大胆创新,不要怕失败。“去北京看他,或者跟他聊天,聊的全是曲艺话题,他对艺术非常痴迷。有时候带东西去看望他,他会说,下次别带了。

带几个新的包袱来,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那时候,陈峰宁的方言单口在新媒体上很火,常先生也拿手机追,一个段子都不落。“他跟我说,方言相声一定要做到先让你所在的土壤认可,如今他去世了,这些话反而愈加清晰,常回响在我的耳边。”鼓励自己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