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者们郑粲右 唐代“继承者们”的职场和生活模板

2017-05-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报记者 江丹 在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大唐荣耀>中,女主角终于不是"玛丽苏"和"灰姑娘",而是名门之女.这个身份设定终于跟历史近了一些,因为门阀大族是唐代重要的社会特征. 谭凯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兴趣为中国9-11世纪的精英社会.晚唐都城等.谭凯近日出版新书<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再现唐代门阀大族的生存样态,揭秘"继承者们"的故事. 继承者们要承担家族责任 20世纪初,甘肃敦煌附近的藏经洞,发现了两份可

□本报记者 江丹 在前不久热播的电视剧《大唐荣耀》中,女主角终于不是“玛丽苏”和“灰姑娘”,而是名门之女。这个身份设定终于跟历史近了一些,因为门阀大族是唐代重要的社会特征。 谭凯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研究兴趣为中国9-11世纪的精英社会、晚唐都城等。

谭凯近日出版新书《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再现唐代门阀大族的生存样态,揭秘“继承者们”的故事。 继承者们要承担家族责任 20世纪初,甘肃敦煌附近的藏经洞,发现了两份可追溯至唐代的郡望列表,这是当时权相李林甫主持的官修大族目录的一部分,分别记录着258和791个姓氏。

在门阀世袭的唐代,拥有这样的姓氏,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拿到了进入社会精英阶层的门票。

在今天的多元化社会里,公务员只是一个职业选择。但在古代,踏入仕途几乎是所有人的理想目标,唯有如此,才能振兴或者维护其家族的声望。唐代的门阀大族同样如此,他们的声望正是建立在累代的仕官基础上,而他们维护声望的主要途径也是继续在仕途上行走。

这些门阀大族成员的墓志铭往往从遥远的家世写起,着重叙述他们的祖先在什么时间担任什么官职,以显示家族的历史厚度和声望高度。这些墓志铭,从六世祖写起都算是平常的,一位名为皇甫鉟的大族人员去世后,他的墓志铭在书写家世时是从战国开始的,那位祖先在当时宋国担任司徒,自此之后,这个家族的成员还担任过将军、太守、太尉、监察御史等官职。

祖上这么优秀,对世家子弟来说,既是荣耀也是压力。

跟今天一样,唐代门阀大族的这些继承者们往往也要在个人志趣和家族责任之间做出选择。有一位叫卢广的继承人,他喜欢钻研道教,也是道教信徒,喜欢自在生活,认为做官不过就是弄个虚名让自己和家族看起来更有面子而已。

可是等到父母年纪大了以后,他就不得不放弃个人理想,到中国东南某藩镇谋了个官位。他得有份俸禄来赡养年事已高的父母,“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必须维持其家系的声望,故曰:‘某幸为山东望族,纔有班序,则为不坠家声。

’”谭凯写道。如果卢广任性而为,那么极有可能让其家族走向衰落而数年不得复兴,作为继承者,他不能冒险。 白居易也身处姻亲关系网 对唐代门阀大族而言,姻亲关系也是维护家族声望的重要方式,所谓“官婚具美”。

这些大家族的声望,一方面来自世代为官,另一方面还需要与其他类似有仕官传统的家庭来联姻巩固自身。 当时的大族陇西李氏的一位女性成员去世后,她的墓志铭几乎就是一个密集的婚姻关系网,他们看重出身,强调门当户对和互帮互助。

比如,她的墓志铭提到了自己的父亲、祖父和曾祖父,还记载了她母亲的几位直系祖先,其中两位曾担任过宰相,除此之外,还提到了她的一位女婿的父亲和另一位女婿的祖父,这两位也都曾是宰相。

另一位范阳卢氏,她的家世可溯至汉代,家族仕官从未间断,到她这一代时,早已融入当时大都市洛阳的贵胄社交圈。卢氏14岁那年,出于家世门第的考虑,她嫁到了定居洛阳的另一个大家族。不幸的是,丈夫英年早逝,但是卢氏门阀大族的身份依然,她教育子女,为他们安排婚事,以继续巩固两个家族的声望。

她的儿子考取了进士,她的女儿则跟年轻时的她一样嫁到了门当户对的大家族,她的女婿官至宰相。卢氏的经历几乎就是当时家族联姻的模板。

晚唐最重要的官僚之一韦沨和最著名的诗人之一白居易就同处一个婚姻关系网中。当时韦沨身兼洛阳令和华州司马,这两个官职因为地处京畿地区而炙手可热。他的祖父韦安石曾在武则天期间出任宰相,他的侄婿则担任吏部尚书一职,他的叔父是唐太宗时期宰相王珪的一位四世孙的岳父,他的一位侄孙则是晚唐宰相高璩的岳父,他的孙女则嫁给了同样担任过宰相的白敏中,而白敏中则是与白居易同一个曾祖父的弟弟。

除了自身努力和姻亲关系,家族内部成员的扶持也是相当重要的。

比如唐代中期的宰相李绛的侄子李璩被人嘲笑为纨绔子弟,个人能力极糟糕,据说还有些痴呆,这样的人是无法在一般的科举选拔中胜出的。但在李绛的帮助下,他曾担任一系列要职,包括令人垂涎的长安府万年县尉,可谓平步青云。

唐中晚期最牛的两个宰相均来自门阀大族 这些门阀大族之间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定居于长安或者洛阳,就跟定居在其他地方有着显著差别。“通过他们的教养及社会背景,他们总是能够掌握微妙的清流言谈,以及具备在京城这种谄上欺下的社会环境下,如何自我保护的潜能。

”谭凯在《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一书中分析道。 身处地方,则没有这样的优势,甚至会因为不了解局势而影响了自身的发展。

比如当时就有一位来自东南地区的世家青年子弟,竟然在一个公共场合向一个路过的宦官致以问候,这一举动直接葬送了自己的仕途。在官员选拔时,有一个语言评估环节,也会青睐那些带有京城口音的人。

谭凯梳理了唐代中晚期宰相和吏部尚书的安家之处,他发现,当时最牛的两个宰相牛僧孺和李德裕分别来自定居于长安和洛阳的大家族,产生吏部尚书最多的三个大家族则均定居于洛阳。 有些京城的家族子弟可能在任职时去了地方,就此安家,那么这一支就有脱离家族核心的危险,重回京城便是他们的目标之一。

比如卢氏家族的卢绶,他的父亲曾在长安西北部的邠州任职,他也就跟着在那里长大。父亲去世后,卢绶只能在当地政府找一个临时工的岗位,后来在其身处京城的家族兄长的帮助下才得以转正,入朝为官。

我们知道,宋、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为政府输送了大量的平民官员。他们出身或一般或贫寒,靠寒窗苦读获得功名。但在唐代,这种可能性是比较小的,一方面是由于门阀大族坚不可摧的垄断能力,另一方面,更加高效和普遍的印刷术在唐代尚未出现,书籍是一项十分珍贵的文化资源,仅有一些富裕或者出身名门的人才能接触到手写版书籍。

比如前文提到的宰相牛僧孺,他的祖先曾以皇恩的名义获得过长安城南部数顷土地和千卷藏书,这些资源在其年轻时的学业中起了关键作用。

唐代有一篇传奇小说《枕中记》,说的也是唐代门阀大族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来自河北道南部,出身地方,但是胸怀伟大的政治抱负,在梦里,他娶了更加有名气的门阀大族清河崔氏的女儿,在妻族的帮助下,考中进士,踏入仕途,在为儿子的婚事安排中,也是家族联姻,其中还包括天下望族。

“所有进士及第、长期居官以及令人难忘的因缘,都只是这位地方精英子弟的南柯梦。”谭凯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