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度脂肪肝的危害应引起重视 患者的症状和饮食原则

2019-05-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轻-中度脂肪肝难以引起人们重视.然而,随着日积月累,年复一年,轻度脂肪肝会发展到中度乃至重度,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轻-中度脂肪肝治疗应从控制饮食入手,不能吃得过饱,更不能暴饮暴食,每餐吃八成饱即可.要以减轻体重为原则,注意饮食营养的合理搭配,提倡高蛋白.低糖.低脂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脂肪及甜食,拒绝饮酒,多吃蔬菜,适量食用水果,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肝内沉积脂肪的增加主要是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增加,胆固醇,胆固醇酯及磷脂的增加较少,更确切的脂肪肝命名,应该包括所沉积脂类物质的性质. 1.食欲不振,食

轻—中度脂肪肝难以引起人们重视。然而,随着日积月累,年复一年,轻度脂肪肝会发展到中度乃至重度,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轻—中度脂肪肝治疗应从控制饮食入手,不能吃得过饱,更不能暴饮暴食,每餐吃八成饱即可。要以减轻体重为原则,注意饮食营养的合理搭配,提倡高蛋白、低糖、低脂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脂肪及甜食,拒绝饮酒,多吃蔬菜,适量食用水果,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肝内沉积脂肪的增加主要是脂肪酸和甘油三酯的增加,胆固醇,胆固醇酯及磷脂的增加较少,更确切的脂肪肝命名,应该包括所沉积脂类物质的性质。

1、食欲不振,食欲不振是脂肪肝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长时间食欲不振,除了怀疑胃炎以及其他疾病,也应考虑到脂肪肝的可能。

2、恶心、呕吐、腹胀,轻度脂肪肝若伴有肝功能损害,可伴有恶心欲呕、厌油、上腹饱胀等不适。恶心的症状常常单独出现。

3、疲倦乏力,中度以上脂肪肝可以有倦怠、易疲劳的表现。

4、蜘蛛痣,它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故称蜘蛛痣,经常出现在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膀等部位。直径可从针头大到数厘米以上。检查时用指尖或棉签压迫痣的中心,其呈辐射状的“小血管网”即可褪色,去除压力后又会出现。最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但在一些脂肪肝患者身上也可以看到。

中重度脂肪肝可有食欲不振、腹胀、疲倦乏力、发热、恶心、呕吐、体重减轻、右上腹压痛或叩击痛等症状。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和肝掌 。

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可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而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叩击痛、发热、白细胞增多,而这些症状易误诊为急腹症,所以,应与肝胆胃系统疾病相鉴别,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胃炎等。以明确诊断,及时进行对症治疗。

中度脂肪肝

脂肪肝的症状有很多,针对患病轻重的不同,具体表现也随之而异,其中度脂肪肝的症状如下: 轻—中度脂肪肝往往无任何症状,或偶尔感到肝区不适,肝功能只有轻度异常,因此难以引起人们重视,忽略了治疗。中—重度脂肪肝常有腹胀、乏力、右上腹剧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等症状。脂肪肝的症状不比其他病来的明显,我们日常生活中应多加留意,最好隔一段时间到医院体检一次,做到提早发现,提早治疗。

肝炎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1、肝炎的急性期由于较长时间的食欲缺乏,可引起营养不良,热量不足,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及胆碱,甲流氨酸等去脂物质均可引起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2、患有肝炎时,肝细胞严重受损,使得肝细胞内的脂肪分解与氧化功能降低,结果中性脂肪堆积在肝细胞内,也涉及脂肪肝的成因

3、肝炎的恢复期患者的食欲显著增加,剩余的热量即以脂肪的形式蓄积而发生肥胖,产生脂肪肝,这与肥胖有一定的关系

4、丙肝感染患者,肝脏易发生脂肪变性,胆道损害,淋巴造型呈,为丙肝病毒感染的3大病理表现。研究发现高达50%的丙肝患者出现脂肪肝。

饮食原则

1、控制热量摄入,脂肪肝患者的热量供应不宜过高。每日每公斤体重可供给529-617千卡热量,以防止发胖诱发脂肪肝,对于肥胖或者超重者,每公斤体重可供给353-440千卡热量,以控制或减轻体重。

2、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牛奶,鱼肉等,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并可纠正低蛋白血症,防止肝细胞进一步受损害

3、减少糖类和甜食,糖类主要由谷物供应,除蔬菜,水果中所含天然糖类外,不食用精致糖类,蜂蜜,果汁,蜜饯等甜食或甜点心,因为过多的糖类会转变为脂肪,导致肥胖,使脂肪肝加重。

4、控制脂肪摄入量,对中度脂肪肝病人,全日食物和烹调油所供给脂肪总量不宜超过40g,对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宜做适当控制。

5、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食物纤维,补充对治疗肝病有一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富含叶酸、胆碱、肌醇、烟酸、维生素E、维生素C、钾锌镁的食物和制剂,以促进和维持正常代谢,纠正或防止营养缺乏,对肝脏功能明显障碍、伴有腹水或浮肿者应限制钠盐

6、摄入足够的食物纤维,饮食不宜过分精细,主食应粗细杂粮搭配,多用蔬菜,水果和藻类,以保证摄入足够数量的食物纤维,既可增加维生素,矿物质的供应,又有利于代谢废物的排泄,对调节血脂,血糖水平有良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