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危机6》四天赚七亿 还是小镇青年给力

2019-07-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兰州晚报讯刚过去的周末,又一部继承好莱坞老派动作片光荣传统的<生化危机:终章>(简称<生化危机6>)爆掉了内地大银幕.2月24日,<生化危机6>开画当天即拿下2亿人民币票房,刷新内地市场首映单日票房纪录,攀至第五名,若不算华语片,这个成绩在进口片中位列第三(前两名分别是<速度与激情7>的3.46亿,以及<魔兽>的2.52亿).这还没完,周六2.4亿.周日1.7亿.周一近6000万,上映4日,总共轰下近7亿人民币,突破10亿票房已无悬念.这部电影的

兰州晚报讯刚过去的周末,又一部继承好莱坞老派动作片光荣传统的《生化危机:终章》(简称《生化危机6》)爆掉了内地大银幕。2月24日,《生化危机6》开画当天即拿下2亿人民币票房,刷新内地市场首映单日票房纪录,攀至第五名,若不算华语片,这个成绩在进口片中位列第三(前两名分别是《速度与激情7》的3.46亿,以及《魔兽》的2.52亿)。这还没完,周六2.4亿、周日1.7亿、周一近6000万,上映4日,总共轰下近7亿人民币,突破10亿票房已无悬念。这部电影的票房火爆盛况,已经让许多业界观察者惊掉了下巴!到底是为什么?我们这就来分析一二。归功于原版游戏粉丝多?

看过《生化危机6》的各位大约也感受到了,这戏跟前两周大热的《极限特工3》类似,同样是只求激爽、不求有脑的爆米花动作片。作为一个延续15年的B级系列,《生活危机6》作为系列完结作,它在北美地区的市场价值也走到尽头。上映月余,仅收上来2600万美元票房。结果,中国观众又成了“救市主”,让这部烂番茄指数33%的平庸续作成功回本。

《生化危机6》可以大赚特赚,跟日本卡普空出品的《生化危机》系列游戏关系大吗?在记者看来,关系不大。虽然《生化危机》是国人最熟知的游戏系列之一,但是,作为一款硬核游戏,它的影响力很大,然而影响面挺小。你指望一小撮硬核玩家带动10亿元级票房?那就是“图样图森破”了。在中国,唯一有这个号召力的游戏改编电影,也就是去年那部《魔兽》,而且,《魔兽》是一部A级大作的资源配置啊。再回来看看同日上映的《刺客信条》,同样的经典游戏系列改编,只有可怜的1.21亿人民币进账。

和游戏圈的两个大IP《魔兽》和《刺客信条》相比,《生化危机6》的商业成功,在于它更接近一个系列电影品牌的运作方式。《魔兽》背后有暴雪掌舵,《刺客信条》身侧有育碧支招,这两家游戏巨头对电影的控制力都很强。而《生化危机》电影系列,十多年来,跟卡普空创造的游戏世界渐行渐远。说白了,卡普空只是给活在平行空间的电影系列贡献了一套世界观设定,以及若干游戏主角,其他均是导演保罗·W·S·安德森的幕后团队操办。保罗·安德森的能力和品位着实让人捉急,但他给《生化危机》电影系列带来的,是稳定的视觉风格和类型元素。观众们看到的,是僵尸电影这个传统亚类型,而非他们可能不太熟悉的游戏改编电影。

其实,可以跟《生化危机》电影系列入华模式更接近的,是《速度与激情》系列,同样是有前几部系列作的铺垫和安利,积累到内地市场的某个节点爆发。此前,《生化危机4》和《生化危机5》分别于2010年、2013年在内地上映,各自拿下1.36亿和1.1亿票房,虽无法同《速激》系列的步步高升相比,至少让这个B级电影品牌放在内地观众眼前,不至于太陌生。完结作票房成绩能有如此大跨越,一个显性因素,即是二线市场的成熟,以及三四线市场的高速扩张。《生化危机6》在内地的主要票仓是二线城市,截至昨日,二线市场票房2.7亿,总票房占比42%,与《极限特工3》的同类数据基本一致。而《生化危机6》的三线市场票房也高过一线城市,果然这种简单粗暴的僵尸电影,就是小镇青年的最爱啊。

《生化危机6》这么火爆,倒是让人想起另外一件这两天电影圈的大事——《电影产业促进法》即将自3月1日起正式施行。今天就不给大家一一道来了,只提其中的第二十九条:

“电影院应当合理安排由境内法人、其他组织所摄制电影的放映场次和时段,并且放映的时长不得低于年放映电影时长总和的三分之二。”

若说此前的国产电影保护月,是相关部门和产业各界的水下规则。如今,保护国产电影,已经明明白白写进人大通过的相关法律里面。当然,境内法人、其他组织所摄制的电影除了纯国产片之外:也包括合拍片(《电影产业促进法》第十四条:合作摄制电影符合创作、出资、收益分配等方面比例要求的,该电影视同境内法人、其他组织摄制的电影)。如此,对中国市场有意又希望能分得更多利益的外国片方,对合拍片的热情应会更高。

至于“放映的时长不得低于年放映电影时长总和的三分之二”。从去年到现在,无论大盘增速还是华语片的表现,都不太好。若今年的产业态势没有太大改观,这个法律规定的“国产片保护”,可能会对大盘上涨带来一些小麻烦。与此同时,进口分账片的数量越来越多,外国片方的空间相对变小,竞争也愈发激烈。

国产片本就泡沫化严重,平均质量偏低,国产片是借此喘息之机逐步崛起,还是睡在摇篮里赚快钱,等着泡沫破的那一天?到底何种命运?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