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会元老:尤列

2018-11-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尤列字令季,别字少纨,号小园,又号吴兴季子,晚号钵华道人.1865年出生于顺德杏坛北水新基坊的一个书香世家.尤列从小博闻强记,所读的书到中年还能背诵半数.1886年就读于广州算学馆,毕业后充广东沙田局文算总目,尤列在学堂读书时,他受业师陆蒲泉影响,很早就萌发反清意识,绝意科举计进.同盟会元老:尤列二十二岁入广州算学馆,结识孙中山.郑士良,1889年任广东舆图局测绘生.旋任香港华民政务司署书记.常与孙中山,杨鹤龄,陈少白等畅谈革命,时人称之为"四大寇".主要经历1886年入广州算学馆,毕

尤列字令季,别字少纨,号小园,又号吴兴季子,晚号钵华道人。1865年出生于顺德杏坛北水新基坊的一个书香世家。尤列从小博闻强记,所读的书到中年还能背诵半数。1886年就读于广州算学馆,毕业后充广东沙田局文算总目,尤列在学堂读书时,他受业师陆蒲泉影响,很早就萌发反清意识,绝意科举计进。

同盟会元老:尤列

二十二岁入广州算学馆,结识孙中山、郑士良,1889年任广东舆图局测绘生。旋任香港华民政务司署书记。常与孙中山,杨鹤龄,陈少白等畅谈革命,时人称之为"四大寇"。

主要经历

1886年入广州算学馆,毕业后充广东沙田局丈算总目,又任广东舆图局测绘生。两年后毕业,任广东沙田局丈算总目、广东与图局测绘生、香港华民政务司署书记。

同盟会元老:尤列

1893年与孙中山、陆皓东等聚于城南广雅书局之抗风轩,议设兴中会,但未得成立。尢列同陆皓东、周昭岳回顺德杏坛北水创办"兴利蚕种公司",以经营优良蚕种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串联活动,孙中山多次到此议事。

1895年与孙中山、陈少白等组织香港兴中会,设机关部,对外称"乾亨行",准备广州起义,失败后逃亡西贡。1897年在九龙成立中和堂,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00年惠州三洲田起义(今深圳盐田与龙岗交界,属盐田区管辖)时,去长江流域谋响应,尢列参与惠州起义失败,遭清政府严缉,与孙中山东渡日本,二人同住横滨市前田町,共议"开导侨界,沟通学界"的行动计划,并拟定"中华民国"国号。

后赴日本及南洋各地,设立中和堂分部,联络华侨中工人与小商,并在新加坡出版《图南日报》。任《图南日报》名誉总编。辛亥革命后反对袁世凯称帝,组织救世军。他参加了广州起义,失败后逃往西贡,在南洋发起中和堂。

1906年,受孙中山指派,建立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募集资金援助国内武装起义。

1910年,尢列秘密归国襄助蔡锷举义。

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他组织中和堂北伐军,并策动滇、黔等省兵力东向抗击清朝残余武装势力。

1913年春,袁世凯企图笼络尢列反孙,尢列坚决拒绝,东渡日本避难。1912年,孙中山策划督师北伐,派人邀请尢列回广州任顾问,尢列欣然应聘。但不久与胡汉民、陈少白等人政见不合,赴香港定居。在香港创办书院,鼓吹孔教伦理救国。1921年,尤列任孙中山总统府顾问。二次革命时东渡日本,闭户著书,后居香港设皇党书院讲学。

1936年9月,尢列自知不久于人世,扶病到南京谒祭中山陵。同年11月12日,即孙中山冥寿之日,享年七十有一。著有《四书章节易解》《四书新案》等。

革命活动    

1891年,时称"四大寇"的(左起)杨鹤龄、孙中山、陈少白、尤列在香港西医书院就读期间朝夕相处畅谈革命。孙中山、杨鹤龄、尤列、陈少白,志同道合,在清王朝封建专制高压之下,竟无所顾忌,"大放厥词"反清,被时人称为"四大寇"。

尤列常常对同学谈起太平天国的佚事,讲述太平天国许多领袖的英雄事迹;尤其推崇洪秀全,把洪秀全称为"反清第一英雄",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极表惋惜。与此同时,他自诩为"洪秀全第二",表达了要担负起太平天国英雄未竟事业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决心。

在西医书院那几年,孙中山利用课余、假日,于香港、澳门两地来往甚勤,旨在交结有识之士,共同寻找救国真理,探索革命道路。其中香港有三人最与孙中山志趣相投,无所不谈,有"四大寇"之称。那三人是杨鹤龄、尤列和陈少白。

尤列那时在广州算学馆读书。毕业后,经考试,来香港任华民政务司书记。到达香港之后,他便去拜访孙中山。

由于四个人情趣相同,具有共同的志向抱负,孙中山便提议立约盟誓,以表共同革命的坚定信念。孙中山的提议得到了其他三人的一致赞同。尤列自告奋勇。立即提笔起草,草成后由其余三人-一看过,都觉满意。于是再由陈少白用白纸誊正。誓词的原文如下:宣誓人XXX等精诚宣誓,天地鉴容,驱除满人,实行大同。四人一心,复国是从,至死不渝,务求成功。此誓。

宣誓书的签名,是按年龄大小依次排列的。他们立誓的目的,只想驱除满人,恢复大汉中华,实行共同理想,还没有具体的革命纲领。签过名后,四人整肃衣冠,点燃香烛,同时对天盟誓。仪式虽然简单,但却十分严肃而隆重。宣誓完毕,四人又到西医书院拍照留念。从此,"四大寇"的称呼就在他们的亲戚朋友中传扬开来。

大事记:

1895年在香港参与组织兴中会,名曰"干亨行"。曾先后参加乙未广州起义和庚子惠州起义的筹划工作。

1900年赴日本,被选为中和堂会长。次年赴南洋,于各地组织中和堂分会,以联络华侨中工人与小商贩,并在新加坡创办《图南日报》,宣传革命思想。至同盟会成立,中和堂遂归于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他反对袁世凯称帝,并组织救世军进行讨袁活动。

1921年任孙中山护法军政府顾问。后脱离政界,南返香港,居香港设皇觉书院讲学。以教授蒙童为生。

1936年9月扶病入京,面陈救国方略。不久病逝于南京,著有《四书章句易解》、《四书新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