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公众号 专访咪蒙:9个月吸粉300万的公众号是咋养成的

2018-09-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写了十几年字的咪蒙终于火了,作为2015年年末最称得上"现象级"的公众号,"咪蒙"用一篇<致贱人:我凭什么要帮你>刷爆各大社交平台,创造出用一篇文章轻松吸粉20万的奇迹.一篇文章,抵了新媒体同行一年的KPI.咪蒙公众号 专访咪蒙:9个月吸粉300万的公众号是咋养成的之后,咪蒙批量产出多篇"朋友圈爆款",公众号运营9个月,已经交出关注人数300万 ,平均阅读量100万 的成绩单.咪蒙的助理告诉邦哥,"数据增长的很快,现在阅读量

写了十几年字的咪蒙终于火了,作为2015年年末最称得上“现象级”的公众号,“咪蒙”用一篇《致贱人:我凭什么要帮你》刷爆各大社交平台,创造出用一篇文章轻松吸粉20万的奇迹。

一篇文章,抵了新媒体同行一年的KPI。

咪蒙公众号 专访咪蒙:9个月吸粉300万的公众号是咋养成的

之后,咪蒙批量产出多篇“朋友圈爆款”,公众号运营9个月,已经交出关注人数300万 ,平均阅读量100万 的成绩单。咪蒙的助理告诉邦哥,“数据增长的很快,现在阅读量低于80万,我们就要开大会了”。

熟悉咪蒙的人都会为她的转变感到不可思议。和现在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专门出一本《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歌颂努力、变身励志大师的咪蒙相比。之前的她,其实是个写1篇稿子缓1周,1年败光400万创业资金的反成功学分子。

咪蒙公众号 专访咪蒙:9个月吸粉300万的公众号是咋养成的

进步的人生是不断被打脸的过程

问: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

答:其实就是人来疯。(大笑)可能以前我喜欢的方式是每天睡到自然醒,现在是拼尽全力去过每一天。但这两种状态其实都是让我舒服的状态,我的终极价值观始终没有变过,就是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我喜欢让粉丝看到我的变化,这很真实。如果现在的我还跟十年前一样,那我不是白活了吗?我非常不怕被打脸,进步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被打脸的过程,是不断觉得过去的自己是个傻逼的过程。被自己打脸,说明我思考了,我在变化。

咪蒙公众号 专访咪蒙:9个月吸粉300万的公众号是咋养成的

我觉得,我的写作风格很适合公众号,粉丝越来越多,责任感也越来越重。就像刘瑜说的,“你占有的越多,你被占有的就越多”。我现在就是这样,每次看到粉丝排队留言说“你不更我就睡不着”,我就没办法不写。

问:“咪蒙”这个号两年前就注册了,为什么到去年年末,微信红利期过了才开始做?

答:忘了!(大笑 1)当时跟风嘛,大家都注册公众号,我说那我也得来一个。注册之后就发了一条语音,然后就把账户名和密码忘了(大笑 2)。找回又很麻烦,所以就一直放在那里没管。

去年9月开始做公众号,其实就是为了帮自己找回写作状态。那时候身边很多人都跟我说,“没用了,你进去的太晚,如果早一点进,以你的文笔还是可以的。”我是做了最坏的打算的,就一篇一篇写嘛。我助理给我订了目标,说你一年能涨10万粉丝就可以了,她怕我偷懒(大笑 3)。

问:是因为创业失败才决定恢复写作的吗?

答:我花了一年的时间去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创业的时候我们公司拍网剧,我都不做编剧的,而是要做广告、发行这些(我不擅长的)事情。创业失败让我学会一个道理,人还是要做自己擅长的事。

创业失败教会我对三样东西的敬畏

问:失败的创业经历对你的影响很大?

答:我现在蛮相信人生是一个打脸的过程,回想以前,我真的太轻慢了。我一直说,通过这次经历,我学会了对三样东西的敬畏。

第一是对“努力”的敬畏

我以前很不喜欢努力的,觉得努力很傻(大笑 4)。但现在我觉得努力很重要,如果我不努力,我就没办法坚持写剧本。做公众号也是,虽然我们现在做到这个程度,就是头条都是100万 的,还是会很焦虑。如果头条阅读量低于50万,我就会慌。我就会觉得,一定是我这篇的写作技术没有进步。

我不断要求自己创新,很多时候明明知道这个标题可以了,但我还是会尽力去想有没有更好的。比如端午节的文章,我准备了9个备选标题,再从这9个(备选)标题里选一个最好的,我每次起标题都要1个小时。

第二是对“专业”的敬畏

我刚接触编剧这个行业的时候也是非常轻慢,觉得我写剧评这么牛逼,我一定能秒杀你们所有人。结果一进去就傻眼了,行业积累太少,跟真正牛逼的编剧差太远了。看上去很简单,其实每个镜头背后都是上万次的练习,原来人站着说话的时候腰是真的不疼的(大笑 5)。

第三是对“大众”的敬畏

我以前不太理解大众,经常觉得这个剧这么差你们也要看,那部电影那么难看你们也要看,你们为什么?但我自己做了网剧之后我发现,大众不是傻的,因为他们不喜欢看我拍的网剧(大笑 6)。我以为随便拍点什么东西都会有人看,其实不是的,他们不喜欢看我拍的剧是因为我拍的东西连烂剧都不如。

尤其是那些观众给我们的点评,很多都特别到位,毛病抓的很准。我觉得大众好聪明啊,他们一点点都不傻。

有很多同行都会说:“为什么我的文章这么好大众却不喜欢看,他们是傻逼吗?”,我觉得当你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你就已经不尊重大众了。

公众号写作最重要的“两感”

问:你是传统媒体出身,之前也是专栏作者,现在的写作跟之前有什么不同?

答:互动感,互动感更强,之前写专栏的时候更自我一些。现在回头看,我之前出书、写作一直都在“我我我我”,从我出发,更像是在做一个电台,告诉别人我的想法。而做公众号就像是跟朋友聊天,我会更多的说“你”,跟“你”互动。

我们假设一个场景,每天晚上睡觉前,我打开公众号想看一篇文章,找点乐子顺便学到一些东西。这个时候需要的是:你说的东西对我来说是有用的,有互动感的,而不是自说自话的,交流很重要。

公众号写作最重要的,除了互动感,还有亲切感。用户阅读有他的习惯,你必须能让他们快速进入,不能有门槛。我之前写专栏的时候从标题到内容都会给读者设置一些反应点,现在都会把这些障碍拆除,让人读起来很舒服,就是要顺,要通,要流畅。怎么讲,以前可能需要跨栏,现在就让读者直接走路。不能绕。

问:你是十多年的老媒体人,又是文学硕士,和以前相比,会不会觉得现在写这些通俗的文章没价值?

答:以前写的文章可能稍微小众一些,文学感更强,当然也非常好。现在写的东西可能文学感降低了,但交流感增强了,能够影响更多的人,其实总的价值是没有变的,只不过换种方式可以告诉更多的人。如果觉得委屈我就没必要这样做了,我能得到什么呢,最重要是要让自己舒服。

其实我很喜欢看纯文学类的内容,伊恩·麦克尤恩,大卫·米切尔、门罗、赫塔·弥勒这些我都会看的,我能随口说出一大堆很多人不知道的作家作品,甚至说出他们各自的风格。但是,我自己从来没有想过要成为纯文学作家,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关系。

我写过装逼文的,但是我更喜欢那个不装逼的我。之前“误入歧途”写过一些纯文学类的文章,但是我自己知道那不是我啊。我不是那种很清高的人,我非常非常屌丝。你让我写那种很端着,很精英,很中产类的文章,我写不了。

迎合,是对大众的不尊重

问:你的吐槽文引起不少争议,比如“致贱人”、“致low逼”、“傻逼甲方”……取这种犀利、略带刻薄的标题,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吗?

答:首先,这是一个比例的问题。你点开咪蒙公众号的文章目录,其实吐槽文的比例其实是很少的。但因为吐槽文都太火了,所以就成为了我的代表。

其次,写这些文章不是为了迎合大众,而是因为我真的生气。(大笑 7)就是我觉得,每个人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想骂人(大笑 8)。我的文章都是高度匹配我的情绪的,绝不会为了迎合大众才故意去骂。有一次,我因为人情关系推荐了一部剧,马上就被粉丝看出来说:“咪蒙你言不由衷唉”。我是个装不了的人,而且,当你用迎合的方式写文章,大众是一定能够看出来的。而且,迎合也是一种不尊重大众的行为。

写了这么多公众号文章,我最大的感触是:那些我越想写、不写不行的文章,绝对是反响最好的,(所以)绝对不能别扭。

(关于高雅和低俗的问题)我觉得,雅俗不是由形式决定的,而是由内容决定的,有些漂亮话比脏话还脏。我在这方面是有一些逆反心理的,我很讨厌中国的教育总教我们端着说话。我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解释我们为什么说脏话,第一个它会帮我们抒发情绪;第二可以稀释矫情;可能是我人品有问题,我就没办法端着。(大笑 9)

问:怎么看待那些指责你的声音?

答:我绝对可以接受有人说我某篇文章写的不好,对于反对者,就事论事都可以,我特别推崇“多元”的价值观。但是,有些人就是纯抬杠,“不管你说什么,我就是要反对”那种,我就会想发微博说“拜托你们一言不合就取关好吗!”。我很讨厌中国人的论战,不就事论事,动不动就上升到人身攻击,甚至是人群攻击,这是我不喜欢的。

我对粉丝的态度,也不是想让她们同意我,而是希望她们能有自己的选择。我一直想告诉粉丝的是:开启新的可能性,找到自己内心想要的,不要听任何人的,包括我。

如何防止灵感枯竭?

问:你半年写了30多万字,一直在输出内容,如何保持创作灵感?

答:写东西的人如果只输出不输入绝对会枯竭,每个月,我都会保证非常大的信息摄入,一般会通过三种渠道去获取。

第一个渠道是看公众号

我每天都会看至少一两百个公号,睡觉之前快速刷,保证每天都会知道前一天最好的文章是什么,这个“好”不是指数据,而是这篇文章的写法突破了某些规则。我们团队每天早上都会开一个10~15分钟的短会,交流前一天看到的好内容好标题,然后每周会有一个大总结。

第二个渠道是看书

看书很重要,因为内容是体系化的。我每周就算再忙,都会保证看完一本书。这本书如果到周天下午还没有看,那就熬夜也要看完。这是死规定,和吃饭一样重要的,跪着也要坚持。

第三个渠道是日常生活

跟各种人聊天,看粉丝评论,生活的边边角角都是我的信息渠道。听到有意思的内容,我就会马上记下来。

专心做内容,不会碰电商

问:做大了之后,内容产出的方式是怎样的?

答:现在有团队,不过我写的内容还是很多。团队现在还需要一个过渡期,我希望我团队里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有趣但跟我不一样。这其实是跟其他公众号不同的地方,我不追求统一的人格化,一直期待能培养出新人干掉我。希望以后为粉丝提供更多元的阅读体验,以免有一天读者看我看腻了。好怕粉丝腻啊!一个风格反复重复一定会腻的,这是符合人性的。

之后我们也会更多地将公众号内容开放给粉丝,征集他们的故事,看粉丝回复的时候经常觉得,自己不配了,你们文笔这么好我还活不活!

问:现在很多内容平台都做电商了,你们也打算做吗?

答:我应该不会走向电商,目前还是会专心做好媒体化,做好内容。我现在非常迷信“一万小时理论”,就像我之前说的,不要轻易尝试自己不擅长的东西,一定要在一个领域花够一万个小时的时间,你才能在上面要求回报。

回想以前创业,我在影视行业没有积累到一万小时,居然就敢出剧了,还一拍就是三部。现在想起来,还真是……不要脸啊!(大笑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