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孙祁祥 董志勇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孙祁祥卸任

2018-08-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经济学家圈获悉,董志勇已经于7月份接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卸任.董志勇本科在人民大学就读,并获得应用数学学士,在剑桥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1998),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0-2004)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董志勇2005年加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曾担任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等职务.2014年到2016年任北京大学教务部部长.此后回到经济学院担任书记兼任副院长.北京大学孙祁祥 董志勇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孙祁祥卸任董志勇研究领域主要为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实验经

经济学家圈获悉,董志勇已经于7月份接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孙祁祥卸任。

董志勇本科在人民大学就读,并获得应用数学学士,在剑桥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96-1998),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200-2004)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董志勇2005年加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曾担任经济学院院长助理、副院长等职务。2014年到2016年任北京大学教务部部长。此后回到经济学院担任书记兼任副院长。

北京大学孙祁祥 董志勇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孙祁祥卸任

董志勇研究领域主要为计量经济学、数理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行为金融学以及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问题等。

卸任的孙祁祥已经担任院长8年,连任两届,她是经院历史上第一位女院长。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是中国经济学第一重镇,历任院长包括马寅初、陈岱孙、胡代光、晏智杰和刘伟等。刘伟现在就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北京大学孙祁祥 董志勇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孙祁祥卸任

董志勇面临的问题非常明确直接,那就是重振北大经济学院的雄风,加大影响力,并重夺经济学第一学术和影响力的位置。任重道远,经济学家圈也对董院长充满了极大的期望。

值得一提的是,北大隔壁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今年也迎来了新院长白重恩,此前担任长达12年院长之久的钱颖一卸任。

北京大学孙祁祥 董志勇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孙祁祥卸任

延伸阅读

附录以前关于北京大学经济学派的文章,仅供参考。文中所谓批评观点也并非批评,而是对北大深切的爱。请北大诸君不要误解。

少林遗风的北大派

北大的经济学派相比清华来说,特点更为鲜明和厚重。北大门派厚重,各派系关联度极大,又有拿得出手的本门秘籍,颇有少林之风。

或许由于是文科传统,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名人要远远超过清华,也远远超过其他门派,这是该派的一个鲜明特征,让人赞叹!

北京大学从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之初就设立,1912年改名国立北京大学后,建立经济学门(系)。北大经济学系是中国第一个经济学科,开辟了中国的经济学之路,开山鼻祖地位尊显。历任领导中不乏大咖,如严复(国立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翻译《原富》即《国富论》)、马寅初(1919-1921新人口论)、陈岱孙(1954-1983)等,历史源远流长。

翻开这段历史,不仅让人赞叹此门派的丰厚历史。

厉以宁成功接住了老一代的大旗,他1955年在经济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到1992年。厉以宁在此期间,不断发声,外号“厉股份”在此期间获得,知名度与日俱增,同时期间教了两个学生,身份一时无两。

厉以宁1993年离开经济学院就任新成立的北京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1994年该学院更名为光华管理学院,自此又再创一派,经济学院则在之后式微,虽然后来有如刘伟等杰出的院长做领导,但是同早期和同期其他院系比,速度没有慢了下来

厉以宁就任光华管理学院后,光华一跃成为商学院第一梯队,经济学领域内也是影响颇大。光华学院注重研究和学术,并一直看齐国际。

继任院长是张维迎,张维迎在莫干山出名,随后就职体改委,后来在牛津学习,回国后在北大任教。其不断倡导市场改革,针对国企改革发声,引发全国的讨论。张维迎就任院长后也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过由于个人原因,最后暗淡离任,导致光华现在都在避免谈起张维迎,令人唏嘘。

厉以宁从经济学院出来重新树立了光华的大旗,实属不易,比有朱镕基担任院长的清华经管某些方面更有优势,究其原因还是厉以宁本身有鲜明的思想,并推动了当时的社会改革和进步,反观清华此点则没那么明显。

1994年是个值得纪念的时间,这一年和光华同时成立的还有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此中心据说林毅夫拿着美金和清华、人大都谈过,最后还是北大的领导有魄力做了个批示,从此朗润园在中国经济学历史的地位上留下了浓墨一笔。此园子就好比少林的正室一样,将北大的经济学派发扬光大。

CCER掌门人是1952年出生的台湾人林毅夫,他从台湾游泳到大陆来,后在芝加哥和耶鲁大学学习深造,回国后在国研中心任职,随后到北京大学经济系短暂任教一年。易纲和海闻当时担任中心副主任,张维迎也加入到最早期的工作之中。

中心成立后,林毅夫随即展开了他理想中的研究机构的样子,邀请国际大师演讲,频频就中国政策发表观点。1995年就邀请1993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以及后来1999年获得诺奖的罗勃特· 蒙代尔到中心演讲,这在当年还是比较稀缺。同年CCER的核心力量留美学者周其仁、宋国青,留英学者卢锋加入,周其仁随后成为第二任院长。1996年姚洋加入,此后成为第三任院长。

此中心教授不多,但是均有海外背景,个人功力较高。人民银行货币委员会给清华北大的名额,则一直落在CCER,而不在知名度更早的经济学院和光华学院。CCER的三个教授周其仁、宋国青、黄益平都先后成为货币委员会委员。CCER在政策上和宏观经济上频频发力,且观点多为中央采纳,而且解释有力如周其仁,预测准确如宋国青等,在经济学院发力成为第一。

首任掌门林毅夫更是后来成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人第一人,影响力走向了国际。回国后一直致力推进新结构经济学的发展。最初的副主任易纲现在已经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影响力超群。

二任掌门周其仁在林毅夫赴世界银行后接任,中心升级为学院,学院管理上循序渐进。其个人对政策上发言影响颇大,针对中国医改、土地制度、货币政策等发表文章颇多,而且案例加理论,长篇大论将一个问题解释的通透。三任掌门姚洋属于青壮派,接任掌门后调入了去了光华的张维迎,也引入了陈春花等实力管理学家。

投资论一直是该中心所提倡的,事实证明也是政府积极采纳的政策,因为有明确的学术思想,此门系得以长远立足。

综合来看,北京大学学派影响颇大,江湖第一掌门则无人能出其右,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人才辈出。不过令人唏嘘的是经济学院,大师级人物不再出现。

由于时代原因,经济学家已经度过了最辉煌的年代,很幸运的是北大的经济学人赶上了这个时代。但是,当下面对改革进展缓慢,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家们的理论受到了诸多挑战。比如投资论已经不能一呼百应了,周其仁、宋国青等在解释和学术的道路上很成功,但是影响政策方面却难以比肩早期,张维迎则由于有太多的个人意识,导致其官方传播途径在不断缩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