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仲恺纪念碑 85岁老人为承诺守护廖仲恺纪念碑62年

2019-05-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在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的故乡,有一位名叫杨畅的老人,他与廖家非亲非故,但凭着对廖仲恺先生的敬仰,年过八旬仍带着子孙坚持每日打理廖仲恺纪念碑.日前,记者专程来到陈江镇幸福村,拜访这位义守仲恺纪念碑62年的老人.廖仲恺纪念碑 85岁老人为承诺守护廖仲恺纪念碑62年驱车走过全长17.8公里的仲恺故乡路,平坦的水泥村道把记者带到仲恺纪念碑前.62年来,在杨畅的保护下,纪念碑至今保存完好,周边6棵柏树挺拔成荫,整个碑园显得干净整洁.在纪念碑旁,记者见到了杨畅和他的儿子杨玉青.老人今年已经85岁,衣着

    在民主革命先驱廖仲恺的故乡,有一位名叫杨畅的老人,他与廖家非亲非故,但凭着对廖仲恺先生的敬仰,年过八旬仍带着子孙坚持每日打理廖仲恺纪念碑。日前,记者专程来到陈江镇幸福村,拜访这位义守仲恺纪念碑62年的老人。

廖仲恺纪念碑 85岁老人为承诺守护廖仲恺纪念碑62年

驱车走过全长17.8公里的仲恺故乡路,平坦的水泥村道把记者带到仲恺纪念碑前。62年来,在杨畅的保护下,纪念碑至今保存完好,周边6棵柏树挺拔成荫,整个碑园显得干净整洁。

在纪念碑旁,记者见到了杨畅和他的儿子杨玉青。老人今年已经85岁,衣着朴素,戴着一顶已经褪色的帽子,由于年事已高,他的步履有些蹒跚,但气色很好,一双眼睛炯然有神。说明来意后,老人亲切地拉着记者的手,用当地方言介绍起纪念碑的历史。

廖仲恺纪念碑 85岁老人为承诺守护廖仲恺纪念碑62年

杨玉青告诉记者,老人近年来听力已经大不如前,虽然带着助听器,但时常需要通过手势和纸笔与家人进行交流。庆幸的是他身体还算硬朗,生活也很有规律。杨畅每天早上8时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上扫把到碑园打扫,把碑身擦拭一遍,然后散步到市集买早餐。多年来,不少海内外各界人士和学生都会自发前来瞻拜廖仲恺纪念碑,杨畅总是不厌其烦地为他们讲解。每次有人来,他都特别高兴。

廖仲恺纪念碑 85岁老人为承诺守护廖仲恺纪念碑62年

敬仰廖仲恺主动担起守碑义务

1925年廖仲恺被国民党右派分子刺杀身亡后先被安葬在广州驷马岗朱执信墓的左侧。国民政府1935年将其迁葬南京中山陵侧,借以表彰他在国民革命和辅佐孙中山时立下的丰功伟绩。同年,为了让廖仲恺魂归故里,当时的国民政府在他故乡惠州陈江幸福村建造了一座衣冠冢,竖起了纪念碑。纪念碑座北朝南,占地约500平方米。墓碑高3.3米,宽3.39米,顶端是国民党青天白日党徽,中间的碑文讲述了仲恺先生的生平及事迹。

据了解,由于廖家的后人不住在村里,纪念碑建好之后几乎没人管理,至1949年,纪念碑几乎被杂草荆棘所淹没。1950年,当时23岁的杨畅参加了幸福村的土改,当上村干部,出于对廖仲恺先生革命事迹的景仰,从那时起,这位与廖家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年轻人主动承担起守护廖仲恺纪念碑的义务。

没想到,这一守便是62个春秋,当年的年青村干部转眼已成白发苍苍的老人。后来,村里在纪念碑后面建了一个1米厚的压顶台,并在纪念碑的四周砌上了石墙,安装了铁门,钥匙一直交由杨畅保管。

62年如一日打理纪念碑是全家大事

"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讲良心,廖仲恺先生是值得敬仰的伟人,我当年既然答应了要守护这里,就一定会坚持下去,哪怕我已经85岁了。"当记者问及杨畅为何能坚持守护纪念碑时,他平静地说。

1963年,廖仲恺的女儿廖梦醒回家乡为父亲扫墓,听说了杨畅的事后十分激动,拉着他的手说:"我代表我们廖家的后人感谢您!"多年前的一句答谢,老人一直记在心里,他觉得这样已经足够了。

62年来,杨畅每天早上起床后都会到纪念碑打扫卫生,风雨无阻,在生病行动不便的时候,他也会叮嘱后辈去打扫。以前,杨畅一直很担心自己老了之后,没人看护纪念碑,所以在儿子年幼时就经常带着他们一起去打扫,希望培养接班人。

杨玉青是杨畅老人的小儿子,他8岁就被父亲带着去打扫纪念碑。如今他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平时虽然不能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打理碑园上,但纪念碑园有粗重的活都是他和妻子去干,如遇到大雨,他们会及时疏通碑园周边的排水沟,还会定期修剪纪念碑前的柏树,爬高打扫碑顶的尘埃等。

"在外人看来,打理纪念碑并不难,但一直坚持62年就不容易了,而且父亲也从来没有要求过什么回报。也许也有人觉得他有点傻,但在家人心中,他的责任感是最值得我们学习和信赖的。"杨玉青说。

也许是从小受到家庭熏陶,杨畅老人的孙子孙女也对廖仲恺纪念碑有着特殊的感情。目前在仲恺中学读书的孙子杨卓基每次放假回到家,早上都早早起来就搀扶着爷爷一起去碑园打扫。他知道,这是爷爷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也是全家的大事。

最大心愿希望仲恺纪念馆早日落成

采访期间,杨畅老人告诉记者,前些年他曾给上级领导写过一封信,要求拨款用来修建村道、廖仲恺墓地通往廖家祖坟的道路以及修葺墓园。2005年8月20日,廖仲恺先生逝世80周年纪念日当天,当地政府为早就在筹划的廖仲恺纪念馆和纪念广场工程举行了奠基仪式。

按当时的廖仲恺纪念广场建设规划、整个工程占地面积约1.1万平方米,以纪念广场为定位,保留原墓及碑石,结合自然地形水系,分别在广场内建纪念牌坊,纪念雕像、纪念展馆和配植树花草相衬。

工程总投资约500万元,计划用三年时间,即于2008年建成。听到消息后,老人兴奋了好几天,日夜祈盼着纪念馆早日动工兴建。但后来,由于资金缺乏等原因,相关工程至今没有下文,而他依然每天义务打扫着纪念碑。

"我现在年龄也大了,虽然子孙们可以帮忙打理纪念碑,但他们始终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望着碑园一旁立了多年的奠基石,杨畅眼中难免有些落寞。希望纪念馆能早点建成,到时有专人打理纪念碑成了老人最大的心愿。(林文通)

-同题问答

南方日报:在当今的时代,开展如此大规模的学雷锋活动有没有必要?

杨畅:学雷锋是不会过时的,雷锋是一个好人,他一直都在坚持帮助别人,如果社会上能有多一些雷锋这样的好人,那大家互帮互助,生活也会过得更好。

南方日报:您义务守碑这么多年,默默奉献这么多年,也是在践行"雷锋精神",那么您觉得当今人们应该怎样发扬"雷锋精神"?

杨畅:学雷锋,也是学习做人的道理,而人这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有诚信,少问些回报。有人说我义务守护纪念碑是奉献,但是我觉得我只是做了我承诺的、我应该做的事。希望大家都把做好事当成是应该做的,那样就是真正的学雷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