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喜欢的人叶公好龙 对人民币市场化不要叶公好龙

2018-08-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过去两周,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一次罕见的短期波动.6月14日到6月29日,人民币连跌11个交易日,跌破6.65关口.从4月中到6月底,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美元贬值达5.1%.怎么看人民币汇率的短期大幅震荡?尤其是这段时期正逢中美贸易战关键时期.市场上有两种论调,一种是人民币看空论调,认为人民币即将进入长期下行通道;;另一种论调即与贸易战相关,认为人民币贬值背后是央行为首的行政主导,目的就是将汇率作为应对贸易摩擦的中方武器.对喜欢的人叶公好龙 对人民币市场化不要叶公好龙人民币看空论调长期存在,且不值一驳

过去两周,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一次罕见的短期波动。6月14日到6月29日,人民币连跌11个交易日,跌破6.65关口。从4月中到6月底,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对美元贬值达5.1%。

怎么看人民币汇率的短期大幅震荡?尤其是这段时期正逢中美贸易战关键时期。市场上有两种论调,一种是人民币看空论调,认为人民币即将进入长期下行通道;;另一种论调即与贸易战相关,认为人民币贬值背后是央行为首的行政主导,目的就是将汇率作为应对贸易摩擦的中方武器。

对喜欢的人叶公好龙 对人民币市场化不要叶公好龙

人民币看空论调长期存在,且不值一驳。看空人民币与看空中国经济其实是同体婴儿,上半年中国投资和消费增长放缓让这种论调沉渣泛起,但中国经济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节点,况且又受到去年以来货币政策紧缩高强度去杠杆的影响,经济指标有所波动很正常。值得一说的是第二种论调。

对喜欢的人叶公好龙 对人民币市场化不要叶公好龙

这种论调源头上来自曾经存在的针对中国的汇率操纵论,本质上还是一种认为中国经济某些制度领域由政策代替市场起作用的成见。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必须承认,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乃至中期,由于我国经济转轨的特殊性,某些时候的确出现过“管理”成分大于市场“浮动”成分的情况,但这种趋势随着时间推移和中国经济发展逐渐变化。

对喜欢的人叶公好龙 对人民币市场化不要叶公好龙

事实上,我国一直在努力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机制。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作为扩大金融对外开放的首要任务。

2015年的8.11汇改是人民币市场化进程的重要节点,我国将人民币汇率参考篮子货币调节,实行有管理浮动。虽然此后在2016年出现人民币大幅贬值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导致央行引入“逆周期因子”稳住了人民币汇率,但2018年开始,汇率市场化政策继续坚定执行,“逆周期因子”暂停使用,回归汇率政策中性。

这表明,中国政策制定者始终在有意识地避免用政策之手代替市场之手,所谓“有管理”也是指的是在极端异常波动的情况下。

可以确定,2018年以来,不论是人民币汇率急涨还是急跌,央行基本已经退出外汇市场的常态干预。事实上,这半年里,人民币汇率不仅在近期经历大幅贬值,在年初到4月份,人民币同样经历了大幅升值。显然,此次人民币汇率波动绝非政策之手背后发力而是市场的自发结果。

如果你要问,市场是怎么导致这个结果发生的,那就是各路经济学家的事情了。汇率波动的成因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事情,谁也无法做到精确解释,否则怎么叫看不见的手?总体来说,如央行行长易纲所说,主要与美元走强等因素影响,有着明显的顺周期行为迹象。

对中国市场来说,不只是要搞清楚具体原理,更重要的是,要克服汇率浮动恐惧症,要逐步适应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只有市场不恐慌,才不会形成舆论倒逼高层往行政干预的回头路上走。可以设想,未来,类似的波动还会经常出现。

毕竟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正在大幅增加。但是,这种波动恰恰是人民币市场化进程的正常现象。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每逢遇到一些经济失误时刻,人民币国际化市场化水平低都要出来背锅。最近几年,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取得重要进展。如果一旦出现波动市场就出现恐慌,就试图让政府出手干预,那就是对改革的叶公好龙了。

但中国政府绝不是叶公好龙,改革也不会走回头路。汇率市场化进程不会因为一点点波澜就停下。实际上,此次波动,市场给出的反应已经趋于理性,总体舆论并没有出现太大波动。在本文写作时,人民币汇率已经小幅回调。只要市场能够以平常心对待汇率波动,就有可能实现政策市场的良性互动,最终实现人民币市场化的根本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