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研哉设计理念 跨越01到AI——与原研哉探讨未来的对话

2019-11-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9月16日,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知乎联合主办的"居住漫游:跨越01到AI"主题盐沙龙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顺利举办.本次盐沙龙有幸邀请到日本中生代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与各位老师.专家一起畅聊未来的家.出席活动的嘉宾有: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董事长.House Vision发起人原研哉,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终身教授和美术部共同主任谭力勤,阿里巴巴资深总监.曾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蔡明,阿里巴巴资深算

9月16日,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知乎联合主办的"居住漫游:跨越01到AI"主题盐沙龙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顺利举办。

本次盐沙龙有幸邀请到日本中生代平面设计大师原研哉与各位老师、专家一起畅聊未来的家。出席活动的嘉宾有: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董事长、House Vision发起人原研哉,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终身教授和美术部共同主任谭力勤,阿里巴巴资深总监、曾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蔡明,阿里巴巴资深算法专家、阿里巴巴智能设计(鲁班)的创始成员和技术负责人谢宣松,特邀嘉宾主持人槃达建筑创始合伙人孙大勇。

原研哉设计理念 跨越01到AI——与原研哉探讨未来的对话

(从左起:孙大勇,蔡明,原研哉,王中,谭力勤,谢宣松)

本次盐沙龙主要以跨界的形式探讨未来居住的各种可能,各位老师和专家从自身专业出发,分享了各自对居住的不同看法。

孙大勇先生以中国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欧洲荷尔德林"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两种意境拉开了本次活动的序幕。

原研哉设计理念 跨越01到AI——与原研哉探讨未来的对话

"我们这个时代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用过去的延长线定义未来,换句话说,小学时老师告诉我们,鉴往而知来,这句话在今天是不合适的,我们今天更需要用未来定义今天。"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在致辞中提到,未来是具有颠覆性的,也包括我们的教育。教育的核心已经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而是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研哉设计理念 跨越01到AI——与原研哉探讨未来的对话

第一部分:主题分享环节精彩观点

原研哉先生把家作为众多产业的交汇点:1.能源的开发与利用;2.旅游产业的兴起和发展;3.飞跃式发展的农业;4.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5.当代家庭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些都将会在不同角度对居住产生巨大的影响。基于这些课题,原研哉发起了HouseVision展览,希望用最直观易懂的家的展览向大众展现未来的场景。

原研哉提到一个能源利用与科技结合的有趣畅想,假设这样一个场景:父母离异,女儿跟着母亲,但是女儿也会非常想念自己的父亲,她可以在父亲家中培植植物,用手机进行操控。这样父亲回来后都会感受到女儿的关心。通过这样一种新的尝试,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重新建立起来。

谭力勤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奇点艺术"的很多前卫观点,提出两种思维方式:第一是未来指导现在思维方式;第二是指数思维方式。也与大家分享了在智能科技中艺术重构的重要性,未来的艺术家不仅要和他人竞争,还会和使用的智能工具竞争。在对"未来在哪方面的AI黑科技可能会给美学和居住体验带来最大程度的提升"这一提问的回复中明确表示是人工智能材料。

谢宣松先生作为阿里巴巴算法专家,从技术的场景应用角度与大家分享了"城市大脑"。城市大脑是基于对各种各样城市信息的理解和感知,对数据进行决策与优化,再通过海量数据进行搜索挖掘,预测城市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最后进行一些干预,使城市运转得更为顺畅。

对于"智能家居机器人会比主人更了解自己的需求吗"这一问题,从人的特点出发给予了非常有趣的回复:第一是人有惯性,这种惯性导致他是可预知的,但不是所有信息都是可预知的;第二是惰性;第三是随机性,也就是说我今天喜欢这个东西,明天可能喜欢另一个东西,换着花样来;最后是创造性或者好奇性。如果做惯性的事情或者做惰性的事情,机器有的时候会比人想得更多,做得更好。但是对后面两种来说,还是有很多很多不确定的地方。

第二部分:嘉宾对谈环节精彩观点

本次盐沙龙的嘉宾对谈主要以年轻人居住状态、智能环境下的亲密关系、老龄化的居住需求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终身教授和美术部共同主任谭力勤

一、如何看待当下年轻人的居住状态?

谭力勤:"住在哪儿不重要,重要的是空间还是可以自己创造的,看你有什么样的方式去做,这是我个人的体验"。

王中:"今天尤其是中国人,我们的价值观太趋同了,这也影响到在座各位同学。为什么呢?因为你们对成功的认知太趋同了,几乎所有中国的孩子们现在问如何成功,如何是标志,很多的成功标志可能都跟追求经济的最大化的价值有很大的关系。其实成功不是你赢得世界,而是找回你自己,换句话说就是你的价值观"。

原研哉:"年轻人在租房上面临着很大经济方面的困难。但我们也不能单纯把这个问题看成一个难题或者一个社会课题,反过来也会给社会、给年轻人带来很多新的思考的契机。在这样一个严峻的环境下,还能让自己的生活环境、家居住宅舒适起来,应该做些什么"。

蔡明:"我认为租房没有什么不好。它看上去是一个很糟糕的状况,可能反而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契机,包括很多大的创新都是在这种环境下才出现的"。

阿里巴巴资深总监、曾任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蔡明

二、智能家居环境中,人与人、与智能的关系?

原研哉:"AI人工智能,实际上跟我们每个人感受到的幸福感,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现在网络、互联网把人与人之间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实际上自己本身就成为一种新的技术的实验品。未来这种新的技术会不会真的给人类带来幸福,这真的是一个必须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蔡明:"家的本质不是空间,家的本质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包括在智能方面也有一些思考,在我看来有几个点,第一个点是可以增加更多信息的载体,第二点,会让人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服务,第三个特性,打破传统空间的边界,你会通过一些信息介质,从你家的现实空间感受到另外一个空间里面,或者把另外一个空间里面的景和人拉过来"。

王中:"我觉得人类的情感和想象力依然非常重要,有些时候我真的没有想明白,我们不断的用人类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其实我们可能在挖掘自己的坟墓,在埋葬自己。如果未来科技是不好的结果,这真是人类需要的吗。我们也得反思这个问题,我作为一个艺术家在这个方面不是那么地乐观"。

谭力勤:"第一点,不管未来怎么样,你无法阻拦,只有面对,别无退路。其二,这个叫科幻恐惧症的现状存在。第三,未来强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具有情感的。"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院长王中

三、人口老龄化以及子女缺席的社会中,有什么方式可以缓解老人独居或者半独居所产生的问题?

原研哉:"实际上生的反面并不是死,而是无,没有。未来,这个自然我们面对的世界也许就是消失了。所以,也许正是在这样一个人类很自私的利己主义的思考下,所以诞生了所谓的『我』这样一个概念,也许未来我们把『我』这个概念拓展成,或者把利己主义抛却掉,变成我们这样一个思维,也许世界对于生的理解会有一个新的转变。

因此,我们正好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点上,人工智能开始走上历史舞台,也许这个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福音,在普遍的价值观念上,我们把『我』转化成『我们』,也许会对未来的生存环境产生一种新的福音"。

王中:"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当下的绑架孝道观念,在儿女之外其实老年人也存在更愉悦的养老生活;二是只有社会服务的完善才能更好的解决老龄化问题"。

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董事长、House Vision发起人原研哉

在Q&A环节,应对现场观众提出的三个提问,各位嘉宾给出了自己的观点见解。

1.原研哉老师讲的"虚空"观点,这是原研哉老师自己的观点还是全日本公认的观点?

原研哉:实际上日本人普遍有这样一种,我们说是一种危机感也好,或者是一种虚空感也好,这样一种感觉。比如现在还在活着,也许下一刻就死掉了,也许今天还是一个有钱人,明天就变成一个穷人,就是这样一种非常虚无的、虚空的危机感,日本人是有的,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所以,日语里面有一个词叫无情。这种很虚无的危机感也许就是来自于日本这样一个岛国它本身的一种特性,比如地震、自然灾害、海啸等等比较多。也许真的是现在这一刻还活着,也许由于种种的什么灾害可能下一刻就死掉了。

日语在它的诗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叫做盛开的樱花,或者凋谢的樱花或者败落的樱花,这两种意义识记上都是指樱花本身,但是它是不同的时刻给人的印象或者感觉,有这样一种无情的危机感。

2.目前有哪些技术或者条件阻碍着生活相关的AI的发展和普及?

蔡明:第一个我觉得数字是一个很本质的吧,刚才专家讲的数据集的质量,数量的全面性以及它的多样性,我觉得这些方面还都在路上,我觉得这是一个远远不够的,其实刚才讲到阿里挺有名的,王博士讲的话,这个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红绿灯的杆跟摄象头之间的距离,它们俩接在一起,但是互不联通,那个灯根本没有跟摄象头发生关系,这是AI发展最大的问题跟现状,大家都以为我们架了很多的摄象头就已经智能化了,其实不是,只是非常早期地做了一些数据的采集,多样性,数据集的质量都远远不够,这是我认为的阻碍。

3.未来家的空间还有可能增加其他哪些功能,以及对这些功能,家这个空间会演变成什么样子?

原研哉:实际上就是一个安全基地,这个跟家的大小,可能它是很古旧的,很窄小的一个空间,但是自己回到这个家中就会感到非常放心、安心,可以迎接去储存能量,迎接下一个新的挑战。

把这个话题回到日本,在日本的理念,这个家不单纯是追求一种舒适性,实际上现在日本家居也作为它的一个文化资源,用日本的家带给整个世界新的服务、新的一种叫款待之礼,能够创造这样一种环境,一直是我抱有的一个梦想,希望在自己有余力的时候,能够尽最大的努力实现这样一个愿望。

王中:未来的家我想跟工作之间就是融为一体的。

谭力勤:在我的构思中未来的家是一个完全可以自我循环的、自我生态的、跟自然融为一体的家。

蔡明:未来家的核心是多样性,这是我的观点。

原研哉:既安处即无家,其实每个人都有思考自己家的权利和方式,因为地点、成员的不同,每个人的家都有自己的一个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