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景区 函谷关 《道德经》诞生的地方

2019-04-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春昌"上善若水""道法自然""紫气东来""金玉满堂",这些源于<道德经>的经典语句,不仅是我写书法独爱的内容,也给了我做人极大的启示.能亲临它的诞生地--函谷关一游,也算圆了一个朴素而真实的梦.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自古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河南文

张春昌“上善若水”“道法自然”“紫气东来”“金玉满堂”,这些源于《道德经》的经典语句,不仅是我写书法独爱的内容,也给了我做人极大的启示。能亲临它的诞生地——函谷关一游,也算圆了一个朴素而真实的梦。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自古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这里曾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河南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战马嘶鸣的古战场,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德经》的灵谷圣地,道家文化的发祥地。

函谷关景区 函谷关 《道德经》诞生的地方

文人骚客在此赋诗,仙人高士在此问道,一位老子,一部《道德经》,一个函谷关,让这片土地留芳青史,闻名遐迩。

2019年5月3日,作为“五一”黄金周旅游的第三站,孩子带我们爬山涉水,来到了久仰已久的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函谷关,聆听3000多年前的历史足音,体会“紫气东来”的吉祥意境。

函谷关景区 函谷关 《道德经》诞生的地方

那天,云淡风轻,一路花香。我们观景谈笑,一会儿到了目的地。带着十分的虔诚之心,我们迫不及待地要观赏这里的胜景。“函谷关国学游”宣传栏吸引眼球,小孙子高兴地跑到专栏前要照相,似乎他比我们大人更兴奋。之后我们缓步前行,在一高大的牌坊前,孩子指着牌坊上任法融先生的题字“道通天地”让我看,我顿时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

函谷关景区 函谷关 《道德经》诞生的地方

任法融先生致我们天水人,在此能目睹他的题词,实属缘分。他的题词包罗万象,蕴含天地万物之玄机,让人陶醉其中。

在牌坊前,两侧是高大的“龙凤呈祥”装饰图案,人流中几个穿着不同服饰的小姑娘快乐穿梭,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小孙子也高兴地乱跑,我们跟随他小跑,穿过草地、栏杆、小溪,看过喷泉、大河、游艇、充满童趣的雕塑,小孙子指着一个个他熟悉的小动物说说唱唱,依依不舍,让我感觉到小孩子眼中的“善”与“信”。

一会儿到了巍峨高大,矗立云天的老子镀金圣像前。此时礼乐声声,彩旗飘飘。雕像前的广场正在表演节目,人们载歌载舞表达着对老子的景仰之情。加之人工喷泉,喷薄而起的水雾在阳光的照耀下将老子手托《道德经》的雕像烘托地金碧辉煌,恰若老子讲道,“紫气东来”的美好画图。

据《史记》记载:春秋末期,老子李聃看到周室将衰,西渡隐居。公元前491年,函谷关令尹喜,清早从家里出门,站在一个土台上(现瞻紫楼)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观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

”忙令关吏清扫街道,恭候异人,果然,见一老翁银发飘逸,气宇轩昂,并且倒骑青牛向关门走来。尹喜忙上前迎接,通报姓名后,诚邀才子在此小住。才子欣然从命,在此著写了彪炳千秋的洋洋五千言《道德经》。

才子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他所著的《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分《德经》《道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道德经》里的每一个句子都文意深奥,包涵广博,值得人深思和探寻,难怪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也要向老子请教问“礼”。

带着无限的敬意,我们拾阶而上来到太初宫这个老子写经的地方。这里有古柏数株,及老子当年写经的陨石一块,老子汲水用的深井一口,我难以想象老子是在多少个日月星辰的陪伴下,悟出了这部“万经之王”!在我感叹间,看到一些孩子在兴高采烈地玩水,即使打湿了衣服也不觉得,我想,老子用过的井水,定然能给天地万物以智慧的启迪和吉祥的赐予吧。

出了太初宫,我们拜谒了鸡鸣台,追寻了鸡鸣函关的历史故事与传说。我们虔诚地在布施得到的吉祥带上写下美好的祝福,系在了那棵郁郁苍苍的松柏树上,红绿相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在轻风中徐徐飘荡。我们还看了碑林,“紫气东来”的城门等,20余处景点虽不能一一观赏,但从这浓厚的文化氛围中,我们已经感受到“道法自然”的美好境界。

游罢函谷关,我的耳边再次回响起那些饱含哲理、耳熟能详的语句:“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