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关怀的创立者是谁】推广临终关怀 不能留下农村死角

2019-04-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四川简阳市人民医院外科.肿瘤科创始人周克明,最近荣获"第五届成都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周克明是全国率先在农村地区开展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医生之一,从2012年开始的5年间,周克明的团队一共关怀了425位终末期癌症患者,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得以远离蚀骨灼心的疼痛,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旅程,因而被誉为"生命的摆渡人".周克明/资料图最近这些年,随着医疗文明普及推广,临终关怀逐步走进公众视野,受到各方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周克明的工作揭开了一个残酷现实,即现有的临终关怀

四川简阳市人民医院外科、肿瘤科创始人周克明,最近荣获“第五届成都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周克明是全国率先在农村地区开展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的医生之一,从2012年开始的5年间,周克明的团队一共关怀了425位终末期癌症患者,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得以远离蚀骨灼心的疼痛,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旅程,因而被誉为“生命的摆渡人”。

周克明/资料图

最近这些年,随着医疗文明普及推广,临终关怀逐步走进公众视野,受到各方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周克明的工作揭开了一个残酷现实,即现有的临终关怀服务主要集中在城市。在广大偏远地区和农村,虽然在新农合的助力下,农民的医疗保障情况有了一定改善,但临终关怀这一块,依然是空白。

类似红星新闻报道中提到的,以周克明所调研的简阳农村为例,被病痛折磨得“紧咬被子、两手抓扯、用头撞墙”的晚期癌症患者就有2000多位(红星新闻相关报道)。这些人的境况,已不是一句“晚景凄凉”所能轻易概括得。

都说人生而平等,死同样应该享有尊严,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临终关怀日渐受到重视的原因所在。与传统的临终救护不同,临终关怀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给病人增添痛苦的、甚至是无意义的治疗,而是通过减轻或消除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患者的心理问题和精神恐慌,帮助其平静地面对死亡,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里路。

资料图

当然,推广临终关怀的意义,不仅是使患者在人生最后阶段活得尊严与体面,还能够为病患家属“减负”。长年累月高昂的治疗费用以及照顾成本,经常让家属不堪重负,出现“死人拖垮活人”的情况。而临终关怀通常无需费用高昂的仪器设备,可以为家属节省不必要的医疗开支。

同时,专业关怀团队的介入,也能够弥补家属人手不足和照顾不专业等问题,使家属得以尽快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减少社会隐性损失。

事实上,根据统计,人一生健康投入中的80%,都用于生命的最后一个月。可以说,无效的临终救护造成了巨大的医疗资源浪费。考虑到中国医疗资源,尤其是农村医疗资源严重短缺,积极推广临终关怀,尤其是引入农村地区这个死角,有助于节省医疗开支、减少医疗浪费,使公共经费和医疗资源得以用到救治其他更需要的民众身上。

根据国外经验,在临终关怀上每投入1美元,可节省1.52美元的医疗保险开支,所以无论从人道角度,还是出于经济考虑,都应该积极推动临终关怀,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临终关怀工作。而周克明医生无疑算是这方面的先行者,这或许也是他荣获“道德模范”称号的原因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