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王皇后】李隆基的皇后是谁?李隆基和王皇后的关系

2019-10-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总得来说整个开元时代,唐玄宗对王氏一门还是十分优厚的.但金无足金,人物无完人.对王氏,李隆基不能说没有爱,但是敬始终大于爱.早景龙二年李三郎之任潞州别驾时,心仪于当时为潞州伎人的赵丽妃来看三郎的风流是早有其名.在蕃邸时又有鄂王瑶母皇甫德仪.光王琚母刘才人,包括后来唐肃宗的母亲元献皇后杨氏.更何况唐玄宗还有个庞大子女系表.<旧唐书·玄宗诸子>:"及武惠妃宠幸,丽妃恩乃渐弛.""出子朗秀而母加爱焉.及惠妃承恩,鄂.光之母亦渐疏薄,惠妃之子寿王瑁,钟爱非诸子所比.&qu

总得来说整个开元时代,唐玄宗对王氏一门还是十分优厚的。但金无足金,人物无完人。对王氏,李隆基不能说没有爱,但是敬始终大于爱。早景龙二年李三郎之任潞州别驾时,心仪于当时为潞州伎人的赵丽妃来看三郎的风流是早有其名。

在蕃邸时又有鄂王瑶母皇甫德仪、光王琚母刘才人,包括后来唐肃宗的母亲元献皇后杨氏。更何况唐玄宗还有个庞大子女系表。《旧唐书·玄宗诸子》:"及武惠妃宠幸,丽妃恩乃渐弛。""出子朗秀而母加爱焉。

及惠妃承恩,鄂、光之母亦渐疏薄,惠妃之子寿王瑁,钟爱非诸子所比。"从中我不难得到两条信息第一李三郎还是看重儿子的,第二既是在开元前期开元前期武惠妃承恩前,较得宠的应该是太子李瑛的母亲赵丽妃,鄂王瑶母皇甫德仪、光王琚母刘才人。

当然,关于赵丽妃得宠是早有闻名的,开元三年,唐玄宗立李瑛我为太子,其中有一条就是因为妃有宠。而王皇后虽然两条都不占,但是她有她的优势,第一她是李隆基的原配结发之妻,既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更何况王氏在唐隆政变时应该是帮过李三郎,先天政变时王氏一门也是参与者,她对三郎还是有些功劳的。

第二在李隆基心目中对王氏还是有些许情义的,要不然王氏绝对不可能稳坐嫡妻这么些年。毕竟王氏是在他最需要支持时支持。你想从临淄王妃到平王妃、太子妃到皇后,好些年了,从现有资料上来看,在武惠妃专宠前李三郎愣是没有动过废后的脑精。

武惠妃在开元的专宠,对王皇后来说是个不祥的预警。因为得宠太子母亲赵丽妃出生寒微,绝不可能冲击后位。《新唐书·后妃上》:"久无子,而武妃稍有宠,后不平,显诋之。然抚下素有恩,终无肯谮短者。"《资治通鉴》:"武惠妃有宠,阴怀倾夺之志,后心不平,时对上有不逊有语。

"《旧唐书·后妃上》:"后兄守一以后无子,常惧有废立。"很明显《旧唐书》对于王皇后和武惠妃之前并没有过多的描写,《新唐书》和《资治通鉴》多了些,并且有了一个共识;王皇后对武惠妃得宠呢,心中是颇有不平的,对皇上似乎也颇有微词。

关于武惠妃有夺后之心,王皇后心中不平的记述在《大唐新语》:"惠妃(武氏)有专房之宠,将夺嫡,王皇后性妒,稍不能平。"就有了。

《新唐书》作者在王皇后传里吸纳不少唐人笔记【野史】,而司马光在编《资治通鉴》也一方面参考不少唐人笔记,一方面也吸纳不少《新唐书》内容。在说王皇后和武惠妃的关系前,我们先看看新旧《唐书》对王皇后的态度,及《新唐书》从唐人笔记中吸纳来的内容。

第一《旧唐书·后妃上》:"玄宗废后王氏"《新唐书·后妃上》:"玄宗皇后王氏"。

第二《旧唐书·后妃上》:"其年十月,庶人卒,以一品礼葬于无相寺。宝应元年,雪免 ,复尊为皇后。"

《新唐书·后妃上》:"始,后以爱弛,不自安。承间泣曰:"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邪?"帝悯然动容。阿忠,后呼其父仁皎云。繇是久乃废。当时王諲作《翠羽帐赋》讽帝。未几卒,以一品礼葬。后宫思慕之,帝亦悔。宝应元年,追复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