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秀文的继承人】班秀文: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

2019-12-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2014年4月14日,广西惟一的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学家.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班秀文,走完了95岁的人生.    95年不算短,但众人依然觉得老人走得太过"匆忙"!    班秀文是壮医药事业的奠基人,也是现代壮医药理论的奠基者,在中医药和壮医药理论.临床.教育.科研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我国特别是广西的中医药.壮医药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一个善良的医生    人生多舛,世事难料.    班秀文7岁那年,瘟疫流行,祖父和父亲先后患病离世.班秀文悲痛之余,以医立业.用医济人的

    2014年4月14日,广西惟一的国医大师、著名中医学家、广西中医药大学教授班秀文,走完了95岁的人生。

    95年不算短,但众人依然觉得老人走得太过“匆忙”!

    班秀文是壮医药事业的奠基人,也是现代壮医药理论的奠基者,在中医药和壮医药理论、临床、教育、科研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我国特别是广西的中医药、壮医药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一个善良的医生

    人生多舛,世事难料。

    班秀文7岁那年,瘟疫流行,祖父和父亲先后患病离世。班秀文悲痛之余,以医立业、用医济人的志向,已悄然而立。

    在起初的学医行医中,班秀文有感于壮族妇女劳作辛苦、忍辱负重、饱受妇科疾病的折磨,遂开始注重妇科疾病的研究和诊治,并由此发展创新了中医妇科学。

    上世纪80年代起,班秀文名声大噪,不少患者慕名前来,络绎不绝。经常,每到摆好饭菜,一家人准备吃饭时,就突然来了病人,班秀文总是搁下筷子,立刻起身出门相迎。

    起初,刚过门的儿媳不理解,有些怨言:“这时候来人,等看完病,饭都冷了。”

    “你们不懂,求医看病不容易,下班过来看病的,不是外地人就是上班繁忙无法抽身的人,不能怪他们。”班秀文耐心解释。

    对慕名而来的求治者,不论是在工作之余,还是在出差途中,他总是有求必应,热情接待;对家庭经济困难者,他经常免费为他们看病。儿时遭遇,让他对病人多了一份感同身受;家境没落,让他对贫困患者多了一份理解之情。

    1984年的一天,梧州一家5口人来南宁找班秀文看病。岂料看完病前往车站途中,受人蛊惑,盘缠全失。班秀文知道后二话不说,掏出身上仅有的100元塞给他。这一举动,让梧州患者泪水盈眶:“素昧平生,帮看病还没来得及报答,还给我们路费,你真是我们家的恩人!”

    一日凌晨,从安徽赶来的一位30岁左右的妇女,门一开就跪倒在班秀文跟前:“班医生,帮帮我……帮帮我……”

    班秀文立即俯身将她扶起,细心抚慰。原来该妇女因无法生育,导致夫妻感情不和,男方欲离婚。眼看家庭即将破裂,多处求医无效,她慕名而来。

    班秀文了解情况后,对她说:“你的病,我尽力而为!”随后,将其安顿好。在南宁两个月,经开药调理,患者的病情明显好转。两年后,远方传来喜讯。

    来看病的,有高干、工程师、教师,也有理发的、扫大街的、种菜的……不分贫富尊卑,班秀文均一视同仁;而所开处方,尽可能做到药少、价廉、效佳,以减轻患者负担。

    一个神奇的医生

    班秀文不仅妇科方面造诣深,还擅长治疗内、儿科等疑难杂病。在临床实践中,他把经典著作之精髓与各科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灵活运用,挽救了无数患者。

    平果县有一患癫痫病的男孩,经常不定期发作,虽多方求医,但未见效果。心灰意冷的家人想起班秀文:他对癫痫病或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班秀文经一番“望闻问切”,开出药方。无奈药材短缺,班秀文决定亲自上山采药。时值夏日午时,不顾天气炎热,他戴上草帽,拿起锄头,便往附近的山头走去。等他黄昏时分回到家中,皮肤已被烈日灼得通红。

    经细心调理,男孩病情得以缓解,直至今日,病情未再发作。

    一个阑尾炎患者,手术后伤口感染,两个月未好转,主刀医生建议再次手术。班秀文给她开了三剂药。服药第三日,伤口不再化脓,病情迅速得到好转。

    “两个月的旧疾,居然三剂药就能治愈,简直太神奇了!”说起这次经历,患者啧啧称奇。

    在行医中,班秀文既医身又医心。每当遇到情绪忧郁的病人,他既疏之以方,又开导其人,拉家常,掏知心话,常使患者破涕为笑,转忧为喜。

    是呀,一句满怀温情的话语,也许微不足道,但对于身心俱疲的患者来说,却能熨帖脆弱的心。

    上世纪80年代,一个被班秀文治愈的患者为感激班秀文,特意送给他一张购买永久牌自行车的指标票,班秀文坚决不收:“医生为病人看病是天职,不需要报答!”

    “不能利用人家的感恩之心,来向他们索取什么。”班秀文时常这般告诫家人。

    班秀文的家人已不记得,他有多少回婉言谢绝患者真情表达送来的谢礼和谢金。

    把金钱看得比鸿毛还轻,把患者的健康看得比泰山还重,班秀文怎能不受人尊敬爱戴?

    一个敬业的医生

    青年时期的班秀文,背着箩筐,边走边医,足迹遍布百色壮乡的村村寨寨。也正是那个时候,他成功收集整理到千余条民间验方。

    “这是一份民族宝藏,我不想在当地老医师过世后,后人就不知道壮族的辉煌医学史了。”这份民族宝藏始终让班秀文魂牵梦绕。

    从医几十年来,他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学生诲而不倦,昼则应诊、授课,夜则读书、撰文。他嗜书成癖,别无所好,白发之年,未尝释卷。

    “医者,病家性命所系。为医者既要有割股之心,又须医道精良,方能拯难救厄。”不少学生拜其门下,聆听教诲,永记在心。

    在昔日学生丽荣一本破旧发黄的笔记本里,班老师在其笔记本上亲自撰写的字句,仍清晰可辨:“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业务。”

    “学医的目的,是为解除千万病友的痛苦,医德应放在第一位。”翻开内页,处处有班秀文对学生医德医术的谆谆教诲。

    “班老竭其所知,倾囊相授,从感观上带领我去认知,从理性上引导我去学习,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尽心传授。”对于恩师,丽荣满怀感激。

    班秀文培养的陈慧侬、李莉等一批学生,已成为广西乃至中国的名老中医,18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和3名高级职称的学术继承人,均已成为中医学术界的骨干力量。

    从 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70余年,班秀文始终勤于记录自己的医疗经验与学术心得,留下了十分丰富的论著,出版了《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妇科奇难病论治》、《班秀文临床经验辑要》等学术著作,其中《班秀文妇科医论医案选》一书,被同行誉为“在全国学术界颇有影响,为中医妇产科领域增添了宝贵的财富。”

先生已驾鹤西去,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