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亦波的经历】从哈佛学霸邵亦波的经历看学习能力的养成

2019-07-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总有人觉得学霸都是天生奇才,或者基因好,而自己的孩子就是天生条件差.其实,学习跟体育.音乐一样,是基本功决定的.越早开发智力,练好计算能力.记忆能力.设计能力.逻辑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基本功,孩子的学习效率越高,当然在同等时间内学习成绩越好.或者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功课,显得很"聪明".越被夸奖,孩子自然就越开心,越努力,形成正向循环,最后变成了学霸.美国的教育研究发现,如果智力开发早,训练得当,至少90%的人都可以被培训成为天才.高二就从华师大二附中跳级全奖考上哈佛大学的邵亦波就是这样被

总有人觉得学霸都是天生奇才,或者基因好,而自己的孩子就是天生条件差。

其实,学习跟体育、音乐一样,是基本功决定的。越早开发智力,练好计算能力、记忆能力、设计能力、逻辑能力、时间管理能力等基本功,孩子的学习效率越高,当然在同等时间内学习成绩越好。或者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功课,显得很“聪明”。

越被夸奖,孩子自然就越开心,越努力,形成正向循环,最后变成了学霸。

美国的教育研究发现,如果智力开发早,训练得当,至少90%的人都可以被培训成为天才。

高二就从华师大二附中跳级全奖考上哈佛大学的邵亦波就是这样被训练出来的。

邵亦波出生于教师之家,父母都是中学教师,虽然他们的收入并不高,但是生活过得很有品质。父亲喜欢数学,业余时间总是伏案演算数学题,母亲热爱文学,业余时间总是阅读文学著作。童年的邵亦波成长在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爱上了学习和思考。三四岁时,邵亦波的父母就开始对他进行启蒙教育,父亲是邵亦波最主要的启蒙者。

每当邵亦波回想少年苦学的经历时,就会深情地说:“我爸从我懂事起,给我的教育、督促,以及对我的精心设计,是我成长的关键。”

◆训练思维,开发智力

父亲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发邵亦波的智力,这为邵亦波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数学能够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开发人的大脑,因此父亲给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数学的氛围。父亲精心收集了各种锻炼思维的趣味题,让邵亦波每天都做几套,变换不同的方式训练他的思维。

父亲对邵亦波的训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独创的加法,强化训练邵亦波的计算能力;二是让邵亦波做各种有趣的应用题,以加强他的分析能力;三是让邵亦波提前学习高年级的课本,以此锻炼他的自学能力。父亲深知孩子的天性是好奇,讨厌枯燥、重复和死记硬背。所以,他总是力求使数学学习变得有趣,他知道,如果不这样做,就会使孩子厌倦数学学习,就达不到开发孩子智力的目的。

对于父亲的良苦用心,邵亦波如数家珍;对于父亲独创的强化训练,他更是印象深刻。上小学前,父亲把收集起来的数学题当作游戏一样与邵亦波分享,特意把做题的时间安排在吃饭、散步或者洗澡时,让儿子在轻松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数学学习。父亲认为,大脑越放松,吸收的知识就越多,就像松软的土地好施肥一样的道理。为了调动儿子的好胜心,父亲还制订了奖罚制度。

◆孩子越玩越聪明,会玩最聪明

为了让邵亦波对数字产生兴趣,他父亲找到了一个方法,即利用扑克牌教儿子做数学题:将扑克牌中的J视为11,Q视为12,K视为13。这样,整副牌的数字加起来总和是364。父亲要求邵亦波每天将所有的扑克牌从头到尾加10次。有时候,他会从一副牌中随意抽去一张,让邵亦波把剩余的牌加起来,从而推算抽走的那张牌上是什么数字。久而久之,邵亦波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了。

到最后,他能在10秒钟内,推算出被抽走的牌上的数字。这种锻炼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非常奏效,邵亦波的父亲说,他的一些同事也运用了这种方法,他们孩子的智力水平均有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用扑克牌做累计加法运算训练时,应持之以恒,每天至少练10遍至20遍,要有正确答数,还要不断使用新扑克牌,因为扑克牌太旧会影响发牌速度。此外父母不要急于求成,要陪孩子练习,想办法让孩子对玩扑克牌产生兴趣。

◆持之以恒,形成良性循环

由于父亲的指导有方,再加上邵亦波自己刻苦学习,上小学五年级时,邵亦波便赢得了市数学比赛第一名,从此被冠以“神童”的美誉。

在父亲耐心、正确的引导下,邵亦波在数学方面的天赋越来越显现出来。上小学后,他每次考试都在班里排第一。

11岁那年,他参加了首届全国“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竞赛,在参赛的150万人中获得了金牌;考入上海华东师大附中后,他先后在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中获得了10多次特等奖和一等奖,成为中国中学数学竞赛的明星选手。

在随后的数年里,邵亦波几乎年年获奖,在上海乃至全国的数学竞赛中出尽了风头。那段时间,邵亦波的理想是做个数学家。

◆适当的过程管理

有一次,邵亦波偷懒不想做题,就谎称自己不会做。父亲反复提示、启发,他仍然说不会。父亲生气了,因为儿子根本没有思考,于是父亲罚他站立半小时,然后再加倍地做题。尝到苦头的邵亦波不再偷懒了,做题时格外努力。

◆给孩子独立与人相处的机会

父亲给邵亦波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培养他独立与人相处的能力。在邵亦波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给他创造独立生活的环境。

1985年,邵亦波小学毕业,即将升入中学。报考什么中学好呢?当时由于邵亦波在上海已经小有名气,所以好几所重点中学主动上门联系。邵亦波自己倾向于上海中学,他的理由很简单——小学毕业的暑假,上海中学组织了一次数学神童的夏令营,小邵亦波在靠近植物园的景色秀美的上海中学玩得非常开心。小邵亦波在靠近植物园的景色秀美的上海中学玩得非常开心,所以他想到上海中学去读书。

父亲建议选择华师大二附中,这是一所寄宿制学校,父亲认为可以借此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他想让儿子尝尝真正的独立滋味,并且在集体生活中学习如何与人沟通相处。对于父亲的这一决定,从感情角度上说,邵亦波是不情愿的,毕竟离开温暖的家,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对谁来说,都不是那么乐意接受的事情。但是从理智角度上看,邵亦波理解父亲的决定,他知道父亲这么做都是为自己好。所以,他暗自做好了挑战自我、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

◆进入哈佛,创业有成

父亲对邵亦波的精心培养和训练没有白费,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了年幼时父亲的辛勤耕耘,邵亦波长大后才迎来收获的季节。那一个接一个的竞赛奖项,都是邵亦波聪明才智和过人才华的有力体现;那段漫长的独立生活,磨炼了邵亦波的自立能力和与人相处的能力。他的成材与成功,得益于良好的基本功。

高二跳级进入著名的美国哈佛大学,是中国以全额奖学金赴哈佛读本科的第一人。

他在哈佛读了物理和电子工程双学位,1995年两个学位都是以最高荣誉毕业的,在1600名毕业生中是前12名。哈佛本科毕业时,他同时收到麦肯锡和波士顿两家咨询公司的聘书。邵亦波在波士顿咨询公司工作两年后,被公认为公司“最优秀雇员”之一,被公司送进哈佛攻读MBA。

邵亦波MBA毕业后回国创立了易趣网,获得极大成功,短短几年便身价过亿。

回顾邵亦波的成长经历,你一定发现了,智力是可以被开发和训练的,也是获得知识、记忆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得力帮手。如果父母懂得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在趣味游戏中获得才能,孩子就能变得更聪明。

很多孩子觉得学习很苦,实际上如果懂得科学设计,整个提高学习力的过程可以变成一种游戏。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玩得开心,玩得痛快;玩出名堂,玩出水平”,使孩子越玩越聪明?启发孩子去思考、去探索?如何让孩子学会独立与人相处?

芝麻学社(Ahaschool)创始人雨豪和世欣都相信,未来的智能化世界,人最宝贵的就是独一无二的特质。于是成立了芝麻学社,给孩子们更多成长路上的兴趣培养机会和选择,通过测评,帮家长发现孩子的独一无二,给孩子个性化的成长指导和最合适的教育资源,让孩子快乐成长、高效学习。

面对中国家长们普遍的焦虑情绪,芝麻学社洞悉中国3-15岁孩子教育的迫切需要,开发了学习能力强化训练营,首先让孩子在各种体验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并让孩子们通过2天的集训,在类似游戏的课程中学会与学习能力密切相关的四大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计算能力、设计能力)。帮助孩子提升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高效率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