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菩萨不老咒】龙树菩萨的故事(下)

2019-12-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出家后的龙树比丘再次展现出学霸特质,九十天内就把小乘佛法的经律论三藏全部学完了.意犹未尽之下,独自前往雪山深处求法.功夫不负有心人,龙树比丘在雪山中发现了一座宝塔,塔里面住着一位老比丘.两人相谈甚欢,老比丘把塔里珍藏的几部大乘佛经授予了龙树比丘.[龙树菩萨不老咒]龙树菩萨的故事(下)龙树比丘如获至宝,诵读之后眼界大为开阔,眼前仿佛有一扇大门在缓缓开启.但遗憾的是,这些佛经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连冰山一角都算不上,龙树比丘只能隐隐约约窥探其表,没法深入大乘佛法的精妙义理当中.离开雪山之后,龙树比丘再

出家后的龙树比丘再次展现出学霸特质,九十天内就把小乘佛法的经律论三藏全部学完了。意犹未尽之下,独自前往雪山深处求法。功夫不负有心人,龙树比丘在雪山中发现了一座宝塔,塔里面住着一位老比丘。两人相谈甚欢,老比丘把塔里珍藏的几部大乘佛经授予了龙树比丘。

【龙树菩萨不老咒】龙树菩萨的故事(下)

龙树比丘如获至宝,诵读之后眼界大为开阔,眼前仿佛有一扇大门在缓缓开启。但遗憾的是,这些佛经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连冰山一角都算不上,龙树比丘只能隐隐约约窥探其表,没法深入大乘佛法的精妙义理当中。

离开雪山之后,龙树比丘再次周游列国,寻求大乘经典,但最终一无所获。倒是这期间在与外道的辩论中屡战屡胜,有了一大批追随他出家的弟子。随着弟子越来越多,龙树比丘不免又飘飘然起来,弟子中也有人开始出歪主意。

“师父,您的智慧天上天下无人能比,外人都尊称您为一切智人,您却自称为佛弟子,难道您的智慧还比不上佛吗?”

龙树比丘听后心里一惊,这弟子在说什么话呀,佛的智慧那当然是无与伦比的。不过转念又一想,佛法义理纵然深妙,但佛经已经遗失了很多,现在的佛弟子没办法知晓世尊的深义了。凭借现有的这些佛经,我倒是可以进行一番推演,这些推演出的内容,足够其他人一辈子慢慢去消化了。不过呢,这些内容毕竟不是佛亲口说的,不好打着佛教的旗号传播,干脆我自立门户好了。

心中打定主意,龙树比丘召集所有弟子,举行了隆重的欢庆仪式,宣布成立新教,制定新戒,更换新衣,弟子们还用水晶为龙树菩萨建了一间新屋。

俗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制定新戒、自立门户,这些都是提婆达多当年的行径。龙树比丘在不知不觉中已踏上了歧路,路的尽头将会是可怕的深渊。

好在诸佛菩萨慈悲哀愍,不忍心如此旷世奇才就此沉沦。这一天,一位戴着斗笠的奇人来到了龙树比丘所在的山头。

“何方妖孽在此,胆敢妄称一切智人?”此人一声怒吼,犹如龙啸九天,直接震碎了龙树比丘的水晶房。

龙树比丘心里咯噔一下,知道今天遇到了高人,但还是不急不缓道:“阁下何出此言?”

“夏虫不可语于冰,井蛙不可语于海,你跟我来就知道了。”说完之后扭头就走。

生平第一次被人当成了井底之蛙,龙树比丘内心一百个不服气,立马就跟了上去。“我倒要看看你究竟是何方神圣!”

对方也不多言,领着龙树比丘来到海边,直接跳进了大海里。龙树比丘不甘示弱,也跟着跳了进去,两人一路向海底游去。也不知道游了多久,一座气势磅礴的巨型宫殿突然出现在龙树比丘眼前,两人竟是来到了深海龙宫。

龙宫之中可说遍地是宝,各种奇珍异宝让人眼花缭乱,饶是龙树比丘见多识广,也着实被震撼了一把。

“说不定自己真是井底之蛙。”刚生起这样的念头,龙树比丘内心莫名其妙地浮现出“大龙菩萨”四个字,于是脱口问道:“你是大龙菩萨?”

“正是。”

短短两个字,带给龙树比丘的震撼远远超出先前的百千万亿倍。要知道陆地上连大乘佛经都找不到几本了,更不要说菩萨了。而现在,竟然有一位活生生的菩萨就站在自己眼前,龙树比丘是既惊奇又欣喜。“既然大龙菩萨能修成菩萨,那他肯定有很多大乘佛经。”一念至此,龙树比丘的眼里充满了热切的期盼。

大龙菩萨知道龙树比丘内心所想,带他来到了藏经阁。推开门的一瞬间,仿佛有万丈金光从里面射出。走进藏经阁后,龙树比丘终于知道什么叫作浩如烟海了,自己以前读过的的佛经,连这里的百分之一都不及。

在接下来的九十天里,龙树比丘把自己关在了藏经阁里,很快就证悟了无生法忍。当他出来的时候,已经成为龙树菩萨了。

随后,龙树菩萨回到了人间,带回了大量的大乘佛经,准备把大乘佛法传播开来。我们今天读到的《华严经》,就是龙树菩萨从龙宫里取回来的。

当时的南天竺有一个大国,国王信奉外道,连带着百姓也跟着一起信,全国上下对佛教非常排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龙树菩萨打算在这块佛法的禁地上建立起大乘佛教的大厦。那要怎么办呢?龙树菩萨应征加入了军队,把军队治理得井井有条,军法严明,而且自己还不领取军饷,很快就引起了国王的注意和好奇。

“你是何人?”

“我乃天下第一智者。”

国王听了顿时不爽,这小子口气真大,我今天倒要考校考校他。“第一智者啊,你告诉我现在天上在干吗。”

“天人和阿修罗正在打仗。”龙树菩萨想都不想就答道。

国王一听就被噎住了,自己那么问本来是要让他难堪的,没想到他竟然随口说个答案出来,自己还没法说他是错了,一时之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龙树菩萨一看国王的表情就知道他在想什么,于是又说道:“国王要是不信的话,就稍等片刻,过会儿自然会有验证。”

说完没多久,就见天上像下雨一样掉下来各种战争用的兵器,刀枪戟矛样样都有。国王内心大惊,但还是不肯服输,嘴硬地说:“这些兵器虽然能证明天上正在打仗,可是并不一定就是天人和阿修罗在打仗啊。”

龙树菩萨笑笑:“那国王就再等片刻。”

又过了一会儿,天上又像下雨一样掉下来很多阿修罗的残肢断臂,国王惊得再也说不出话了。

这还不算完,龙树菩萨用手往天上一指,空中的云层像幕布一样往两侧拉开,一幅金戈铁马的场景就呈现在众人眼前,天人和阿修罗的厮杀声响彻王宫。

国王这下是彻底服了,将龙树菩萨拜为国师,外道信徒也纷纷转投龙树菩萨门下,大乘佛法很快就在全国范围内兴起,并逐渐向外扩散。

作为大乘佛教的创始人,龙树菩萨创立了大乘佛法第一个学派——中观学派,提出了“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的大乘空观思想。

除此之外,龙树菩萨还留下大量的论著,代表作有《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十住毗婆沙论》等,其内容涵盖了大乘佛法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其中的《大智度论》,堪称是一部佛教百科全书。

这些著作不仅在当时掀起了轩然大波,对后世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后来在中国兴起的大乘八大宗派全都从龙树菩萨的著作里获得了理论依据,将龙树菩萨尊为各自宗派的祖师,所以后世称龙树菩萨为“八宗共祖”。

龙树菩萨在佛教史上的地位也是独一无二的,是公认的佛陀之下第一人,因此也被尊称为“第二释迦”。净土宗的奠基人昙鸾大师则称龙树菩萨为“本师龙树摩诃萨”,“本师”二字几乎是对释迦牟尼佛的专用尊称,由此也可见龙树菩萨在昙鸾大师心目中地位有多尊崇。

俗话说树大招风,更何况是龙树菩萨这样的超级大树,所以经常有外道不服气,想要挑战龙树菩萨。这一天,又有一位会咒术的婆罗门外道来到国王跟前,提出挑战请求。国王已经多次见识了龙树菩萨的智慧高才,就劝外道说:“龙树菩萨根本就不是一般人,他能够与日月争辉,和圣人齐智,你就不要自取其辱了。”外道认为这是国王在偏袒龙树菩萨,坚持非要一战,国王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早上,龙树菩萨坐在殿上等候挑战,外道来了之后,就在大殿之前施展咒术,变了一个大水池出来,池中开满了千叶莲花。外道坐在其中最大的一朵莲花上,得意洋洋地对龙树菩萨说:“龙树啊龙树,你看你坐在地上,跟畜生有什么区别?就凭你这样,也配和我这种坐在莲花上的清净大德智人一争高下吗?”

龙树菩萨听了也不着怒,当下运起咒术,自身化为了尊贵的六牙白象。白象在水池上如履平地,来到了外道所坐的莲花座前,用鼻子把外道卷起来,直接抛到了地上。

龙树菩萨变回原状,轻轻拍下衣袖就离去了,看都没看外道一眼,只留给他一道高不可攀的背影。外道一败涂地,这才知道自己和龙树菩萨之间的差距,心服口服之下拜入大师名下。

树欲静而风不止,不光是外道经常上门挑战,就连很多小乘佛教的僧人也对龙树菩萨充满忿怨,龙树菩萨对此一清二楚。有一天,龙树菩萨找到一位小乘僧人,问他说:“你是否乐意看到我久住世间?”僧人很奇怪,不知道龙树菩萨为何会问这种问题,还是老实回答说:“实在是不愿意。”

听到答案之后,龙树菩萨就回去了,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好几天都没出门,任凭弟子们怎么敲门和呼喊,里面都没有反应。弟子们终于发觉了不对劲,就破窗而入,发现龙树菩萨早已舍报圆寂了。

南天竺国中,大名德比丘;

厥号为龙树,能破有无宗。

世间中显我,无上大乘法;

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按照世尊在经典里面的授记,龙树菩萨最后往生到了极乐净土。龙树菩萨既然是八宗共祖,自然也是净土宗的祖师,而且是净土宗的第一位祖师,他所著的《易行品》也是净土宗的第一本祖典。

在《易行品》里,龙树菩萨把佛法中的八万四千法门分为两大类,即难行道和易行道。难行道就像是在陆地上靠自己的双脚行走,爬山涉水,非常辛苦,难度指数五颗星。用龙树菩萨的话来说,那难度是“重于举三千大千世界”。易行道则像是坐在船上顺风而下,既快又稳,其乐无穷,难度指数零颗星。净土法门就是这样的易行道,乘上阿弥陀佛的本愿,就好像水上乘船,须臾就能到达涅槃的彼岸。

遗憾的是,自古以来就有太多太多的人认为净土法门太简单了,不屑于一天到晚就念一句佛号,选择了挑战难行道。要知道,连龙树菩萨这样的超级大学霸,曾经恃才傲物不可一世的超级大狂人,八宗共祖、第二释迦的佛陀之下第一人,最终都选择了易行道,归心净土法门。那么,在选择挑战难行道之前,咱是不是应该稍微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