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院游后感 游岳麓书院有感

2019-05-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只要你站在长沙岳麓书院正门口,马上映入眼帘的便是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这铿锵有力的八个大字.上周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参观有名的岳麓书院!  进入岳麓书院小贝同学就像导游一样津津乐道地说了起来:"岳麓书院历史经历过多次兵与火与重建,目前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基本格局.现在看到的大门是清朝同治七年,即公元1868年重建的.岳麓书院游后感 游岳麓书院有感门额'岳麓书院'四字为宋代真宗皇帝的题字.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宋代真宗皇帝认为岳麓书院办学很不错,山长周式

  只要你站在长沙岳麓书院正门口,马上映入眼帘的便是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 这铿锵有力的八个大字。上周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参观有名的岳麓书院!

  进入岳麓书院小贝同学就像导游一样津津乐道地说了起来:“岳麓书院历史经历过多次兵与火与重建,目前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基本格局。现在看到的大门是清朝同治七年,即公元1868年重建的。

岳麓书院游后感 游岳麓书院有感

门额‘岳麓书院’四字为宋代真宗皇帝的题字。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宋代真宗皇帝认为岳麓书院办学很不错,山长周式德行称著,特别召见周式,白拜国子监主薄,请他留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岳麓,不想留在京城做官,请求回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游后感 游岳麓书院有感

皇帝就赐他经书和‘岳麓书院’御匾,悬挂于大门正十方。”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大门两旁一幅著名的对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相传清代嘉庆年间,岳麓书院进行大修,完工以后,门人请山长袁名撰写对联。

岳麓书院游后感 游岳麓书院有感

袁名出了上联“唯楚有才”请学生应对。大家苦思不得结果。恰好贡生张中阶路过,小孙吐口而出;“于斯为盛”,对的十分巧妙。山长的上联初看似乎简单,实则有难度。

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才,晋实用之”。这就要求下联也出自典故。张中阶对的下联出自〈论语-伯〉:“孔子曰,才难,不其言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都出自典故,意义关切,实为佳作。对联中“唯”和“于”都是语气助词,没有有具体意义,意思是说,楚国人才众多,而在这里尤为兴盛。

的确,岳麓书院当时集中了一批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如朱熹、张拭、王阳明等;也培养了一大批光彩照人的优秀学生,如哲学大师王夫之、启蒙思想家魏源、军事家左宗棠、外交家郭蒿涛、维新运动领袖唐才常,以及教育家杨昌济等等。

说人才兴盛,实不为过。大门前有两个大理石的门当,据说是宋代的作品。正面雕刻有高浮雕的“三狮戏球”,表示国泰民安,吉祥喜庆的意思;背面有“锦鸡芙蓉”意为“锦上添花”;其它图案如梅、兰、竹,荷花、白鹭等都反映了封建文人的世俗欲求和政治抱负。

岳麓书院是古代文人建筑,它广泛应用寓意深远的雕刻、对联、匾额等装修手法,把人生哲理、传统美德、儒家教训等与建筑结合起来,营造一种人文环境,达到教育人的目的,这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之一。

大门左右两墙上也有一副当代学者的对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边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上联的意思是说,无论古往今来,治理国家,都是把培育人才作为急迫的任务,切不可忽视世界的历史潮流和千年学府的作用。参观完大门我们又去参观了其他地方。

窗体顶端我们走走停停,在与他们的交谈中,我知道了“书院”是唐宋至明清时期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千百年前的高等学府。名流学者在那里讲经论道,文人学士在那里听讲学习。我还了解到中国古代有四大著名书院,它们是: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应天书院。

岳麓书院,有讲学部分、藏书部分、祭祀部分和园林部分等,环境古朴、清幽,建筑端肃、雅致。每一处院落、房舍,每一幅楹联,每一块石碑,都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园林布局隔而不塞,小道曲折欲扬先抑,别具一格的建筑布局让我赞叹不已!在书院里走一走,感受儒家士人做学问的严谨和读书生活的闲适,遥想当年朱熹、张栻为哲学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满怀理想抱负的弟子们正襟危坐、聆听思考的情形,不禁肃然起敬! 

  参观完书院后,我同学们就径直去爬岳麓山了,岳麓书院让我领略到了浓浓的古典人文气息,让我今后在学习的道路上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我会好好记住这八个字,不断督促自己,将来成为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