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光华机组遇难人员 新闻背景:遇难机组人员简介

2017-10-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林李月邱光华王怀远张鹏    新华网成都6月10日电  题:新闻背景:遇难机组人员简介    新华社记者朱映涛     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失事的米-171运输直升机残骸,经全力搜寻于6月10日10时55分,在执行任务航线附近深山峡谷密林中找到,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失事机组成员5人:邱光华.李月.王怀远.陈林.张鹏.    邱光华:我国培养的第一代少数民族飞行员     邱光华,1957年4月出生,四川茂县人,羌族,我国培养的第一代少数民族飞行员.直升机机长,四种气象飞行指挥员.特级飞行

陈林李月邱光华王怀远张鹏    新华网成都6月10日电  题:新闻背景:遇难机组人员简介    新华社记者朱映涛     成都军区抗震救灾部队失事的米-171运输直升机残骸,经全力搜寻于6月10日10时55分,在执行任务航线附近深山峡谷密林中找到,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失事机组成员5人:邱光华、李月、王怀远、陈林、张鹏。

    邱光华:我国培养的第一代少数民族飞行员     邱光华,1957年4月出生,四川茂县人,羌族,我国培养的第一代少数民族飞行员。

直升机机长,四种气象飞行指挥员、特级飞行员。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     51岁的邱光华有着5800多个小时的飞行经历。

仅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他就飞行63架次,和机组人员一起先后向汶川、茂县、理县以及卧龙、映秀、耿达、青川、北川、平武、安县等灾区运送救灾物资25.

8吨,运送各类救援人员87人,转移受灾群众234名,其中受伤人员54名。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即将到龄停飞的邱光华主动找到团领导要求到救灾一线。

5天之后,他才得知,自己家中房屋被毁,年近80岁的父母住进了窝棚。抗震救灾中,邱光华6次飞赴茂县执行任务,每次都从家乡上空飞过。一次抢运伤员时,机降点距家不足800米,在等待升空的间隙,他依然不离机舱。

    李月:家中独子 刚领结婚证     李月,1980年出生,是陆航团年轻飞行员中的佼佼者。     李月是家中的独子,今年初刚领了结婚证。

小两口有一个心愿:就是等部队任务不紧张时,举行旅游结婚。可是部队从年初执行抗击冰雪救灾任务再到这次抗震救灾,他一直忙碌不停,婚礼只好一次又一次推迟。

    李月爱好摄影,他的电脑里存满了自己拍摄的花草、动物等照片。他想用镜头,在名山大川的背景里留下最美的蜜月记忆。     王怀远:陆航团资深空勤机械师     王怀远,1961年出生,有3010小时的飞行经历,是陆航团资深空勤机械师。

他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二等功1次。

    王怀远曾经是歼击机飞行员,后因身体不适导致停飞。但他从未放弃,最终以一名优秀的空勤机械师的身份重返蓝天。     这次救灾中,王怀远每次从灾区返回,都要带回一大把灾区群众写在烟盒、纸壳上的电话号码,一下直升机就不停拨打电话,帮灾区群众给亲人报平安,而自己10多天来只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

    还有几年就要退休的王怀远,早已替自己的退休生活做好了安排——回四川泸县的老家,种橘子。他弟弟患有腿疾,行动不便。他给弟弟承诺,在执行完这次抗震救灾任务后,就带弟弟到大医院安装假肢。

    陈林:陆航团机务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助理空勤机械师     陈林,1980年出生,28岁,陆航团机务大队三中队副中队长、助理空勤机械师。

    陈林2001年从军校毕业后短短4年就通过考核,从地面机械师成为空勤机械师,是同批技术人员中第一个“提空”的。

每一次飞行结束,他都要爬进密不通风的尾梁,仔细检查每一个部件。他所在的中队,机务维护水平一直走在全团前列。     地震发生后,团里为了让飞行人员安心飞行,专门搭建了家属来队避灾帐篷。

但为了不给团里添麻烦,陈林坚决不让妻子来队。5月31日11时许,陈林的妻子带着刚满周岁的女儿过来看望已经半个多月没有见面的陈林,没想到这竟成了夫妻、父女最后的一次见面。

    张鹏:二级士官     张鹏,1984年出生,“80后”士兵,二级士官。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他主动请缨,帮各机组装卸物资,每天在机场连续工作时间长达12小时以上,参与装卸救灾物资170架次,合计60余吨。

    5月21日那天,陆航团举行了一个向灾区交纳特殊党费的仪式,长长的队伍里都是党员,唯一一个普通士兵,就是张鹏。

上半年,连队刚把张鹏列为党员发展对象。灾情发生后,张鹏已经捐了100元钱。这一次特殊党费活动,因出发急,他没有带多少钱,就把兜里仅有的80元钱以一个入党积极分子的身份作为特殊党费交了出来。

    失事直升机组所在的成都军区某陆航团是成都军区的一支空中劲旅,常年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复杂天候和地形条件下执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高原飞行经验丰富,应急出动能力强。

汶川大地震以来,这个陆航团承担了最艰巨、最紧迫、最重要的抢运伤员、输送物资、投送兵力等任务,创造了抗震救灾中的多个第一:第一个出动直升机勘察灾情;第一个从空中抵达汶川、茂县、映秀、北川等重灾区;第一个将食品、药品送到群众手中;第一个从灾区运回伤员;第一个搭载通信小分队飞抵汶川;第一个将通信设备运抵灾区……截至5月31日,陆航团累计灾区飞行1658架次,成功抢运伤员1111人,转移受困群众1657人,投送各类救灾人员2119人,运送物资544.

9吨。 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特别专题 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图片专题 点击进入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