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旅游攻略自驾游攻 成都到阆中旅游攻略

2019-05-2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阆中是四川保存最好的清.民古城.明末,张献忠入川,攻城掠地,杀人无数,川中十城九空,以省会成都尤甚.清兵沿嘉陵江进入四川,以阆中为四川省会凡十数年.在实行大规模移民后(俗称"湖广填四川"),成都逐步繁荣,才重新成为四川省城.阆中旅游攻略自驾游攻 成都到阆中旅游攻略阆中的有名远不止这些.大家熟知的蜀汉名将张飞,在此驻兵七年,后遇害于此,据说,头顺嘉陵江流入长江至云阳县,遗骨葬于阆中.于是,云阳.阆中均有"张飞庙".一身供两庙,历史上仅此一人.三峡坝成,云阳老城没入水中

阆中是四川保存最好的清、民古城。明末,张献忠入川,攻城掠地,杀人无数,川中十城九空,以省会成都尤甚。清兵沿嘉陵江进入四川,以阆中为四川省会凡十数年。

在实行大规模移民后(俗称“湖广填四川”),成都逐步繁荣,才重新成为四川省城。

阆中旅游攻略自驾游攻 成都到阆中旅游攻略

阆中的有名远不止这些。大家熟知的蜀汉名将张飞,在此驻兵七年,后遇害于此,据说,头顺嘉陵江流入长江至云阳县,遗骨葬于阆中。于是,云阳、阆中均有“张飞庙”。一身供两庙,历史上仅此一人。三峡坝成,云阳老城没入水中,云阳张飞庙的拆迁便成了三峡建设中的大新闻,阆中张飞庙也随之更加引人注目。至于说阆中历史上出现的二百多位各朝进士以及众多学者大师,宛如长空繁星,让古城熠熠生辉。

阆中旅游攻略自驾游攻 成都到阆中旅游攻略

正是由于这些历史掌故的诱惑以及阆中城内至今保留的大面积古建筑而引发的怀旧情绪,致使老同学们一拍即合,把2009年的第一次外出目标定在阆中。

成都到阆中有三条路。一是走成广高速,到剑阁看剑门关、翠云廊,宿广元市,然后顺嘉陵江到阆中,由南充到成都的高速公路返蓉。第二条则反向走成南高速抵阆中后,再至广元从成广高速回家。另一条则是往第一条路的方向走一半,到梓潼后扭头沿302省道到阆中,此路最为便捷。我们选择的第三条道路,这一选择没有比较,也没有理由,无非是有人脱口而出,大家伙便一至说:“可以。”

阆中旅游攻略自驾游攻 成都到阆中旅游攻略

春光中,我们集合起一群金童玉女……

我们都是1958年上初中时的同班同学,屈指算来已有50年的友谊。半个世纪中,大家常有往来,彼此之间的脾性口味都十分了解。如今,大家都成为养老金领取者,没有一个返聘、兼职、经商或者发挥余热,共同的目标是活好每一天。

领队的郝同学点评说:50年的婚姻是金婚,50年的同学应该是金同。“金同”就是金童,女同学以及金童的夫人们当然就是“玉女”。这样,我们金童、玉女一行13人,自驾三辆车(两位张金童分别驾一辆起亚、一辆高尔,我仍然是那辆多次往返于沪蓉两地的新赛欧)在春光渐浓的大好日子里开始了阆中之行。遗憾的是由于车辆不够,还有一些金童玉女未能同行。

为了不和上班族挤空间抢时间,我们特地选择了周三出行,以便把周末、周日让给至今尚在辛苦创造财富以保障我们退休温饱的年轻人。

上午9点19分,我们从成都收费站出发,迈出阆中行第一步。走高速路,可谓风驰电掣,但沿途风光却只能视而不见了。

10点30分,车到绵阳北道口,下高速,缴纳43元通行费后转上108国道。路码表示,我们跑了121.5公里。前方,就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梓潼县七曲山大庙。

在七曲山大庙烧高香,拜谒文昌帝君

108国道的基础即过去的川陕道,过去,同三峡一起并列为进出四川的两条主要通道。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进出四川一是走长江出夔门,另一条则是走川陕古道入剑门关。大诗人李白就是轻吟着“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飘过三峡,敲开大唐京城长安的城门;而另一个大诗人陆游也是低哼着“细雨骑驴入剑门”的辞章翻越大巴山,缓缓走进天府之国首府锦官城。

在川陕古道,历朝历代的风流名士一步一诗句,三步一华章地留下了难以记数的名作,而历朝历代的谋臣猛将也在这一路留下了众多荡气回肠的历史故事。真可谓一条川陕道,半部川蜀史!

108国道的宽窄变化十分明显。临近城镇,就是宽阔的水泥路面;行经农田,则又恢复成双向两车道的模样。但总的说,路面质量较好。在出绵阳北60公里内缴纳了两次共21元的通行费后,我们到了梓潼县。梓潼是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四川石油局曾派出由劳动模范刘汉贤带领的钻井队,于70年代末打出了8000多公尺的中国第一口超深井。

赫赫有名的中国原子弹研究所即“第九设计院”也设在这里。在上世纪后期三、四十年里,就在我们来的这段路上,一批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曾无数次奔波于此。无数人数十载的默默辛苦,终于聚成石破天惊的一爆,中国造的原子弹、氢弹终于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我们眼前的梓潼整洁平静,没有诸如“原子弹故乡“、“科学家旧居“之类旨在提升城市形象、招睐投资客商之类的标语横幅。梓潼就是梓潼,平平常常、安安静静。

在一个热闹的小饭馆,我们13人分坐两桌,每桌七、八个菜,总共破费160元。在外就餐,一定要到当地人扎堆的地方,他们最了解什么餐馆价廉物美,哪里的饭菜最为可口。这就叫做相信群众。饭后行车10分钟,我们到了有名的七曲山大庙。

七曲山大庙值得文化人一游。当地的旅游资料介绍,大庙建于晋代,是为纪念一个叫张亚子的文人而兴建的。这个张亚子为何许人,恐怕很少有人明白,如果告诉你,张亚子就是“文昌帝君”,是掌管天下功名的神仙。我猜想,可能有半数以上的中国人都会肃然起敬。

张亚子是在元代被皇帝封为“文昌帝君”的,这个原本就是纪念他的地方也就相应升格为“文昌宫”。至于为何称为“大庙”,我估计是老百姓直观其宏伟而加上的世俗名称。口语交谈中,“大庙”二字远比“文昌宫”顺口。

“大庙”虽是农耕文化的表述方式,但我们此行却因此得到了一点实惠。是大庙当然就会有庙会,我们到七曲山时恰逢春季庙会,门票由原来的每人40元优惠为每人10元。于是乎,我们这伙曾经拿过1958年小学毕业文凭的文化人高高兴兴地以逛庙会的形式进庙去竭拜文昌帝君。

进庙一看,我明白了什么叫“烧高香”。在文昌帝君的大殿前,为自己、为朋友、为儿女、为孙辈求功名的文化人、半文化人、非文化人都虔诚地秉烛举香,其中不乏长约一米,粗如儿臂的高香。而那些已经并排插在香炉前冒着袅袅青烟的高香仿佛刚植入土中的幼树,又像初入学堂的小儿。

我在这里看到了广大革命群众追求进步、渴求文化的善良愿望。咱也是革命群众中的一员,既有祝愿13亿中国人都念大学,尽当博士的远大理想,又有远在上海的孙儿明年就要发蒙读书的现实需要,于是,从未烧香的我也陪着夫人举香祈祷。

当然,一行所有的金童玉女们也都在这里各自许下心愿,种下希望。听说,在这里烧香的人来自天南地北,其中不少人是如愿以偿后,再次前来还愿的。

进完香后在大庙观光,才发现这是一组年代久远、规模宏大的建筑。大庙有各种殿堂20多处,留有元、明、清各代痕迹。在一处小殿上,我们居然发现有元代装束的神像坐在那里大模大样地享受着祭祀。特别给人印象深刻的是大庙后山是一大片古柏树,据说有近万株。古柏森森、香烟袅袅,令人浮想连翩。

108国道在大庙门前经过。不知道是由于对文化的尊敬还是由于高速公路就在附近,来往的大货车特别少,因而有了难得的安静。出大庙的右侧,一幅写着“翠云廊起点“的硕大指示牌让人为之一振,几乎没有犹豫,大家一致决定去看翠云廊。

千年一叹翠云廊

“翠云廊”本是川陕道剑阁段的别称。从七曲山到剑阁县七十公里的古道两侧,生长着巨大的古柏树,虬枝劲拔,树冠如伞,把这条川陕古道遮掩得如翠云轻罩。据说,这些古柏为蜀汉大将张飞率部所植,故称张飞柏。而历代剑阁县令离任,均要向接任新官逐株移交,有枯亡毁伐者,均需注明原因,立字存档。直至上世纪中叶,尚有古柏近十万株。

我们的车沿着108国道(川陕公路)往剑阁方向驶去。这段路还大体保留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模样。路面不宽,顺着山势自然延伸,虽然只够两车双向通行,但路况不错,而且车流很少,风光秀美。令人遗憾的是路边的古柏中,两三人难合抱的仅十之一、二,大多数是直径仅二、三十公分的“中青年”。

在这里开车,令人惬意。路边少有厂矿和乡镇,只有丘陵上的庄稼和星星点点的农舍,路上车少人稀,使人很难相信这原本是连接川陕两地的咽喉要道。总之,既没有高速路上的乏味和单调,也没有城市道路的浮燥和不安,极宜自驾游。我们一行三车,不急不躁,悠悠缓缓,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大约离开七曲山大庙半小时辰光,我发现这条以古川陕道为基础修建的108国道既没有盘旋、又未见上坡,却已延伸到山脊之上。在我们左侧,出现一片广阔的谷地,星罗棋布的农舍,弯弯曲曲的小河,远方似乎显现出城市的轮廓。

我不知道这川陕道为何上了山脊,是修路时顺着山势自然而为?还是古代兵家为扼控山川有意选择高处行军而践踏成径?反正,这是我唯一一次在山脊上行车的经历。返回成都查阅资料,我们经过的这座山名叫剑山,顿让人产生金戈铁马的联想。

距剑阁越来越近,道旁的柏树也越来越多,两三人难以合抱的巨柏也时时可见。下午4点半,在距离成都280公里的地方,张金童的带头车在一处古柏森严的道边停下。这是一段同现在的川陕公路平行、保留古柏最多、古道遗址最完整,长约一、二公里的古川陕路。现已加上围栏,辟为“翠云廊公园”。凭着老年证,我们免票进入公园。

当我踏上先辈们曾经艰难跋涉北上三秦、西下巴蜀的古道时,我不知道该用什么文字来描述眼前的一切。一丈左右宽窄的石板路像伏行的长蛇顺着山坡延伸,路旁每隔两三米便是一株盘根错节的巨大柏树,空山静寂,满目青翠。遥想当年,这蜿蜒的山路被粗大的柏树簇拥,一直连绵上百里,该是何等壮观!

古道上杳无人烟,就我们一行人在这里细细鉴品。我曾经走过甘凉古道,阳关要隘,茶马山路,也踏访过嘉裕关口、玉门烽燧、唐蕃遗存……当我走近这些古代驿道时,给我留下的多是壮怀激烈、凭吊先贤的悲怆。而今天我踏上这段川陕古道时,却有一种希望不灭、生命不朽的惊叹。原因是这条路被那么多历尽千年沧桑至今仍茂密繁盛的大树所守护,被那么深重的发于魏晋、成于盛唐,储留着宋元明清雨露甘霖的翠绿所笼罩。

这是一条充满生机的古道,一条大口大口呼吸着新鲜空气的古道!在这里,本不应匆匆走过,而应当品着清茶、席地而坐,让思绪伴着山风,去寻觅南下的古贤遗留在翠柏旁的诗意,去捡拾北去的先辈一步一回首时洒落在青石路上的冷泪。更重要的是去体验多少年后我们的后代子孙涨红小脸、惊愕着仰望古柏,然后欢呼雀跃跑过古道时而洋溢出的快乐……

我们在这里留下了很多照片,同古柏依偎,同古柏拥抱,同古柏相握,同古柏并肩……

5点半,我们告别翠云廊继续前行。正准备发车时,才发现我们原订的行程需要立即调整。按照事先走第三条路的安排,我们应该在梓潼右行经元山镇走302省道直接到阆中。因为一门心思惦记着翠云廊,“埋头开车不抬头看路”,结果往北跑了40公里,是往回走40公里还是改变计划索性走到广元,两种意见议而不决。最后还是领队的郝金童表现出领导风范,拍板决断:“革命不走回头路,去剑阁,住广元。”

革命的小车终于在正确路线指引下,于6点08分抵达剑门关。

命运多舛的天下险关

在四川,剑门关可谓声名显赫,与“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夔门天下雄”并列称为“剑门天下险”。

剑门关所在地十分险要,两面绝壁,平地拔高150多米,形成500多米长,底部仅50多米宽的深谷。蜀汉丞相诸葛亮在这里修筑关楼使之成为军事要塞,可谓一夫挡关,万夫莫开。在冷兵器时代,若无内应,要想正面攻陷关门几乎是不可能的。三国演义中写魏将邓艾克蜀,也是采取偷渡阴平小道的逾回战术绕过剑门关才得以成功。

剑门关为川陕要冲,军事重镇,因兵家必争乃至命运多舛。历史上,此关曾屡建屡毁。上世纪修川陕公路,剑门关被彻底拆除,陆游的“细雨骑驴入剑门”变成“汽车轰隆入剑门”。进出四川的行程快了,但四川的“天下雄关”却没有了。

近些年,大家寻思着搞旅游拉动经济,便捉摸把剑门关恢复起来。虽然原关址已变成公路,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家伙便在公路的对面新修了一座关楼。不管新的旧的,有总比没有好,再过一千年,不就成为古关口了吗?这就是商品经济的力量。

出行前就听说剑门关在去年5·12大地震中遭受损坏。此次亲临现场,才发现地震的威力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雄关仍在,但顶上的城楼已荡然无存,周围的居民建筑也沦为平地。我们没有久留,只是停车凭吊片刻,在关前照了几张照片就登车而去。

车行一会,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在剑门关一公里左右的路段内,几乎所有的房屋都被震毁,而前行一公里以后,路边的大多数房屋却保留完好(起码从外表看是这样的)。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5·12地震中的确有许多奇怪的事,就拿咱家来说,咱在成都的楼房房间墙壁被震裂15处,博古架背靠的墙上就有两条各长约一公尺的裂纹,但这个博古架上的瓶瓶罐罐却丝毫未动,完好无损,你说怪不怪?

过剑门关不到20公里,我们上了成都到广元的高速公路,20分钟后便进入广元市。又过一小时,住进了广元丽晶商务宾馆。双人间110元,送早餐,免费打长途电话。此日行车33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4公里,国道173公里。

广元是武则天故乡。我在不久发的上海到成都路书《千里走单骑》一文中讲了这句话,一位热心的网友跟贴纠正说:“武则天是山西人。”半闲之人今日再补充一句:“武氏祖籍并州文水县(今山西省文水县),生于利州(今四川广元市)。”广元市最有名的古迹“皇泽寺”,就是武则天称帝后下诏修建并赐名“皇泽”。据说,武则天还下令按照她的真容刻了一尊石象,石象现存于寺内,面容雍容华贵,是武氏晚年的模样。

广元市区被嘉陵江及其支流南河分成三部分,我们的宾馆在南河片区。住下后就发生了情况,李金童痛风病发作,动弹不得,到后来居然有了脱离革命队伍单身返回成都的想法。这种革命意志衰退的思想苗头立即受到全体金童玉女的严重关注。后来,经过大家严肃批评、动情挽留、热情帮助,特别是李夫人杨玉女一大早直奔药店买来特效药,我们的革命队伍才终于一个不少地继续前进。后来的事实证明,“不抛弃、不放弃”的策略是正确的。

第二天早饭后,在南河片区游览了市容,我们的队伍于10点正出城,奔阆中而去。

广元是四川北大门,交通发达,有212国道穿过其中直达阆中,此间距离155公里,约半天车程。因是国道,路面较好,便放心跑来。这一放心不要紧,一不留神便出了小麻烦,这是后话,下面再说。

川北无美食。旅途中宜“午穷晚富”

中午时分,在苍溪县吃午饭。几样小菜花了近200元,而且味道甚差,是此行中性价比最差的地方。不过细细想来,这也是情理之中。名满天下的川菜有百菜百味、一菜一格的特点,各色各菜均为四川各地高手根据本地特点独创,查查四川名菜历史,多发端于川西、川东、川南,唯独凉粉一色,以川北占得魁首。“川北无菜,独有凉粉”,你来到川北,不吃凉粉吃其他,分明是弃长取短,得到的当然就是眼下的感受咯。

我的同学都是坊间高手,不仅口味品格很高,还会亲自操刀。特别是金童们,内外双修,厨中技艺可与玉女一比。席间,大家对店家的菜肴加以评说后,李金童指点着对一盘凉菜略加改造,入口再品,果然不再一般。一行10余人中,唯独我是“动口不动手”的纯理论派。咱家的采购权、洗涤权、烹饪权、卫生权……等民生大权均由夫人独揽。我在退休才慢慢有了洗碗权。

在苍溪进餐吃点菜可能是个小小的疏忽。在旅途中就餐,可采取午穷晚富的方式,午饭选择面食当是明智之举,省时省钱,干净卫生,一般说来味道差不到哪里去。到于晚餐,则可从容选择,想吃就吃,不要亏待自己。这是自驾游的一般经验,有特别饮食爱好的另当别论。

说不尽的阆中城

212国道很畅通,下午1点半左右,我们顺利到达预定的目标地--阆中。

当我们驶过进城的嘉陵江大桥时,阆中城给我们来了个精彩亮相。嘉陵江流经阆中时顺着城外的山势轻轻划出一个半圆,而阆中古城就枕着碧绿江水静卧在青山碧水中。江边的河道治理得十分整洁干净,在入城的江边几乎没有商业网点,最好的景观处都划有免费的停车位。我们把车停在一棵树冠很大的古树旁,周围安静雅致,真的有一点人在山水画中的感觉。我敢说,只要从广元方向沿212国道进阆中的人,都会给予阆中很高的印象分。

在国内的许多景点或历史名城,在进入核心景区之前总要走过一些不那么干净,不那么美观,不那么有序、不那么叫人恭维的地方,总是让人先看了屁股上的补丁,然后才让看涂了姻脂的脸蛋。在这个意义上讲,阆中的官员是很聪明的。

阆中的名气很大,古迹也很多,张飞庙、巴巴寺、张宪祠以及能观览全城的明清建筑华光楼和至今保存完好的清代贡院考棚……有关这座有2000年历史的名城,在网上和书店以及报刊上都能找到详尽介绍,我就不在这里东抄西拼掠人之美犯抄袭之嫌了。

阆中不收门票,只有景点和古迹收费。街上行人不多,商店也很清闲。我们在古城里漫无目的闲逛,踏着街面的石板路左看看、右看看地走着。认真想想,这不就是我们儿时居住的环境么?灰瓦房、石板路、小庭院、屋前树……只是这几十年来,大家拆除了古城墙、推平了四合院、填掉了小河溪、掀翻了铺街石……修起了高楼,拓宽了马路,建起了广场,开起了汽车,全国城乡都翻了个样。

还剩下一些由于各种原因还没来及脱胎换骨、披上现代化外衣的地方,就变成古城、古镇、古庄、古村,诸如江苏的周庄,山西的平遥,安微的西递以及我们现在所在的阆中。甚至,一些连旧砖旧瓦都早已拆得干干净净的地方也想方设法搞假古董诱人参观赚取钞票。

阆中是幸运的。据说,阆中旧城区有近5平方公里,阆中的历届地方官其实也都有修高楼拓马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城市的宏图大略。不过,他们没有让改造遍地开花,而是象切蛋糕一样,一块一块地改造重建。当蛋糕切掉一大半的时候,社会观念变了,人们突然发现剩下的蛋糕居然是会下金粪蛋的宝贝,于是乎,阆中终于有了1.

8平方公里的古城区,成为同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歙县齐名的中国四大古城之一。我想,倘若阆中改造古城的步伐快一点,其他某个地方改造老城区的速度慢一拍,这四大古城的桂冠又不知落在何处。真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往事。

阆中古城区是不让开进汽车的,游客只能把车停在停车场步行进古城区。阆中新城的宾馆很多,我们由于要寻找有停车场的宾馆,把新城转了个遍,同时也借机把新城看了个遍。当然,新城是没啥可看的,同中国所的小城一样,有楼房,有红绿灯,有宽马路,但同中西部许多小城不一样的是比较干净,比较整洁,是个旅游城市的模样。

我们负责找住宿的玉女们相中了一个叫“金龙宾馆“的地方,标准间110元,设备中等,服务员态度不错。

第二天早饭后,我们退掉房间,把行李装车后,开车到嘉陵江边停下,再次步入古城,漫游两小时后,于11点正集合,然后恋恋不舍地发车踏上返蓉之旅。

新赛欧的伤心事

离开阆中,我们仍然沿着212国道过南部县、西充县抵达南充市,然后走南充到成都的高速公路返蓉。

新赛欧从上海到成都,五天急奔2300公里,一路顺畅。离开阆中时已走了近600公里仍然相安无事。眼看行程结束却出了意外。就好比吃花生,口齿留香,把最后一颗丢进嘴里却是一口霉臭。212国道好像新维修不久,水泥路面看上去也白晃晃地很是平整。

但不知何故,临近西充时路面不时出现大坑,由于我跟前车太近,躲避不及,前右轮狠狠地在一个直上直下的大坑里巅了一下,到西充停车检查,右前轮的钢圈被坚硬的水泥坑边缘崩豁。由于钢圈外翻,轮胎也就鼓出一个包。我赶紧拆下前轮换上备胎,为防止继续鼓包伤害轮胎,我立马把轮胎里的气放掉。

不过,这样的故障对我来说并非第一次。新赛欧四轮加上备胎全都是钢圈,很容易被路坑顶豁,造成轮胎鼓包。去年我从成都到上海时,走到重庆秀山县,右前轮也被顶豁。一路上都没有发现可以正钢圈的地方。回到上海后,我怕影响小区住户休息,便把车开到曾多次举办国际汽车展的上海浦东国际展览中心旁的一块空地,自己动手正圈。

生活有自己的幽默。我用了一把鎯头和一块垫铁,在这个曾经展出过世界顶尖汽车的地方,用最原始的方式正好了钢圈(此圈至今使用正常)。

记录此事,目的是想交流一点心得:驾驶员要知道一点自己救自己的知识。正圈的技能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恐怕是一辈子都用不上的,但是,倘若你某一天在荒郊野外即使是花重金也无法买到钢圈的地方有了需要,自己解放自己不也可以减少许多麻烦吗?

回到成都,我打电话问4S店,店里回答说把5个钢圈换成铝合金圈连工时费共需3395元正。想想,太贵,还是自己动手。

我又找出鎯头和垫铁,由内向外一锤一锤击打,当内侧基本平整复原后,再把豁出的边缘敲平,使之紧贴胎边,然后用一张崭新的一元纸币插进轮胎和钢圈之间测试,直到同其他部位的间隙一样紧密为止。正完胎后,到维修店加足气后细细观察,除有留锤击痕迹外,同好圈无任何差别,正圈成功。这是我自己动手正好的第三个钢圈。

下午2点45分,进入成南高速,4点45分到达成都收费站,一小时后,胜利到家。

至此,阆中行结束,全程行车836.8公里,每百公里耗油7升。人均消费2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