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好句摘抄并赏析】如何评价《镜花缘》?

2019-07-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很艰难地读完了<镜花缘>,来看知乎评论,发现已经有人引用了鲁迅的评价,这里再提一次:"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矣."中国将近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史使得经典巨制的传承变得敦厚而绵延不绝,各朝各代绝不缺乏守在书卷旁皓首穷经的那一批人,之中有人脱颖而出,或者享誉一时,或者以作品传唱后世.他们的特别之处在于一股灵气.[镜花缘好句摘抄并赏析]如何评价<镜花缘>?世人的评价往往看中的也是这股灵气.作为一部神话小说,<镜花缘>确实称不上灵气十足.前四十回

很艰难地读完了《镜花缘》,来看知乎评论,发现已经有人引用了鲁迅的评价,这里再提一次:“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矣。”

中国将近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史使得经典巨制的传承变得敦厚而绵延不绝,各朝各代绝不缺乏守在书卷旁皓首穷经的那一批人,之中有人脱颖而出,或者享誉一时,或者以作品传唱后世。他们的特别之处在于一股灵气。

【镜花缘好句摘抄并赏析】如何评价《镜花缘》?

世人的评价往往看中的也是这股灵气。作为一部神话小说,《镜花缘》确实称不上灵气十足。前四十回的海外游历固然有天马行空之笔,而其中人物的想象并非无所依托;疲于铺叠斑驳的所学,对于人性时弊的讽喻流于拙劣的寓言,意味浅显,使人一眼望到底;神话小说着重笔的谶语、玄思,《镜花缘》中简直竟要一带而过;更兼之作者于世事的洞察并不通透,思想未甄自由,创立的理想国不能经起推敲。

有个评论说,“能明显感觉到作者对社会现况的诸多不满。但是他的拯救设想并不高明”,觉得很有道理。

两个例子:

第四十八回:“只见那参天的奇松怪柏,冲霄的野竹枯藤,都在亭子四面盘转,几如翠盖一般。四壁厢异草奇花,也不知多少,亭子面前悬一金字大匾,上书‘泣红亭’三个大字。旁边有一对联,写的是:桃花流水杳然去,朗月清风到处游。

”这算是作者由自然环境写小蓬莱仙机比较用心的段,但读来小蓬莱世外桃源般的质朴灵秀仍难有身临之感,何况后面寥寥几笔引出魁星现身、得观玉碑,情节安排得并不自然,好容易磕磕绊绊地跟上作者的思路,后面又接着迫不及待的说教。

第九十五、九十六回:“不知不觉过了新春,于四月下旬到了小蓬莱。闺臣同紫绡别了众人,上山去了。林之洋等到两个月之后,海上秋凉,山林萧瑟。这日正在山上探望,忽遇一个采药的女道童……并嘱哥哥即到小瀛洲投奔洛承志,日后勤王,立点功业,好谋个出头之日。”悟道者的豁然与旁人的挂念来不及让读者体味一番,“海上秋凉,山林萧瑟”八个字后,视角便即回到了“日后勤王,立点功业”的所谓正道上。

讽刺辛辣不及《儒林外史》,故事辛酸不及《红楼梦》,人物刻画不及《水浒传》,意味隽永不及《济公传》。

笔法老辣,看破世情,隽永悠长是灵气的体现。灵气的生发,相比用功刻苦,更依赖悟性高低。而《镜花缘》虽然灵气不足,却代表了另外一种登峰造极。

打个比方,脍炙人口的著作仿佛中国禅宗的大成者,中国禅宗讲究智慧,强调顿悟,找到将所学知识自出机杼编制成篇的最佳切入点考验悟性;而如李汝珍的作品却像印度禅宗的大成者,印度禅宗则迫使人增强对佛法的专注度,强调渐悟。

文人中悟性极佳的毕竟是少数,在天赋智慧并不突出的大多数人中,总能诞生一些作品,尽管并非妙语连珠、妙悟禅机,但涵盖广博、钻研深入,足有值得研读学习之处。这些作品的主人,囿于时代和眼界,或许因穷酸迂腐为人诟病,可他们对待学问以勤补拙的虔诚,撑起了中华几千年的郁郁文风。

《镜花缘》并不完美,我们读时又何必过分计较些许瑕疵而忽视其中种种渊博精彩之处。回到开头鲁迅先生的评语,“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矣”当然不是褒奖,但换个角度想想,当今的世界中,才学可以“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而怀有“连篇累牍不能自已”热忱的,尚存有多少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