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无与伦比 对于乡村长大的人 麻雀的亲切感无与伦比

2019-02-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半个月前送孩子上学,捡到只还不太飞的小麻雀,它应该是出窝太早,翅膀还没硬,想再飞回去不可能了.放在买水果时送的箱子里养了半个月,正准备放飞,今天早上又捡到一只,也是同样的情况.干脆两只都再养些日子再一起放了,算是有个伴儿.2004年无与伦比 对于乡村长大的人 麻雀的亲切感无与伦比中国的燕子常被亲昵地称为"家燕",唐诗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中即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句子.鸟类中有此待遇者,千百年来也不过燕子和被称为"家巧儿&qu

半个月前送孩子上学,捡到只还不太飞的小麻雀,它应该是出窝太早,翅膀还没硬,想再飞回去不可能了。

放在买水果时送的箱子里养了半个月,正准备放飞,今天早上又捡到一只,也是同样的情况。干脆两只都再养些日子再一起放了,算是有个伴儿。

2004年无与伦比 对于乡村长大的人 麻雀的亲切感无与伦比

中国的燕子常被亲昵地称为“家燕”,唐诗人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诗中即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句子。鸟类中有此待遇者,千百年来也不过燕子和被称为“家巧儿”、“老家贼”的麻雀两种。

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

2004年无与伦比 对于乡村长大的人 麻雀的亲切感无与伦比

白居易《晚春》诗曰“昼晴帘疏燕语频,双双斗雀动阶尘”,农家院中一年四季最多的鸟儿是麻雀,枝头、阶前,三五成群地叽叽喳喳、蹦蹦跳跳,顾盼之间透着股子机灵劲儿。徐州地区俗称麻雀为“小小虫”,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它爱吃虫子。

2004年无与伦比 对于乡村长大的人 麻雀的亲切感无与伦比

麻雀生性多疑,喜群居,它们会一群群的在离人不远的地方叽喳吵闹,却从不和人亲近,总是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一旦有人走近,就“轰”的一声飞到树上或是更远些的地方。

虽然这样的“不近人情”,长得又灰不溜秋的不起眼,可对于在乡村长大的人来说,麻雀的亲切感是其他鸟类无法相比的,看到它就会不由得想到老家的麦场和院子。至于那些长得花里胡哨的,好看,但像外宾,看着新鲜,却总觉得跟自己没多大关系。

每年春天,家家户户屋檐下的瓦缝中、墙洞里,都会有麻雀做窝。麻雀的适应性和生育能力都极强,春夏秋三季可繁殖三四窝,一窝往往有五六只。

麻雀的窝多由野外干草的茎叶及羽毛等组成,要是新任爹妈没经验,不小心把窝安在了比较低矮的地方,小麻雀常常会被孩子们整窝掏出来,放在笼子里或是纸盒里养着玩。

小麻雀的嘴是淡黄色的,一看就很嫩,它们往往还搞不清处境,只知道吃,看到人靠近,就会“娘,娘”地叫着张开小嘴等你喂,把手指头放到它嘴里,它也会忙不迭地往下吞。

长成老鸟,麻雀的嘴就变成铁灰色,抓它时会狠狠地用嘴扭你的手。成年麻雀不好养,因为它的气性大,被抓住了,一赌气就什么都不吃,直到饿死。

估计麻雀可能也分有家有室的和无家可归的,总之有住窝里的,也有住树上、草丛的。过去乡间鸟多,晚上拿着手电筒到小树林里随便照一下,就会看到几只。麻雀被光一照,就像被施了定身法,在光柱中一动不动等你捉。

跟赵本山说的一样,手电筒可是那时许多人家唯一的“家用电器”。

除了堵窝“掏麻雀”,还有一种捕鸟方式,鲁迅先生在《故乡》中写过: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被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门可罗雀”对过惯了车水马龙生活的人来说,多少有些落寞,不过孩子们自有简单的玩乐办法。

鲁迅童年的小伙伴闰土玩的这把戏你玩过吗?儿时支匾捕雀的乐趣还记得吗?

年纪稍大些的人都记得,麻雀曾是全民剿杀的“四害”之一。1958年4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题为《人民首都不容麻雀生存》的文章,包括大批神枪手在内,北京全体总动员消灭麻雀,“全市300万人民经过整日战争,战果极为辉煌,到19日下午10起,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累死、毒死、打死麻雀83249只”。

我们不妨看看当时的热闹场景:

19日清晨4时左右,首都数百万剿雀大军拿起锣鼓响器、竹竿彩旗,开始走向指定的战斗岗位,830多个投药区撒上了毒饵,200多个射击区埋伏了大批神枪手。5时正,当北京市围剿麻雀总指挥王昆仑副市长一声令下,全市8700多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里,立刻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枪声轰响、彩旗摇动。

房上、树上、院里到处是人,千千万万双眼睛监视着天空。假人、草人随风摇摆,也来助威。不论白发老人或几岁小孩,不论是工人、农民、干部、学生、战士,人人手持武器,各尽所能,全市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麻雀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

被轰赶的麻雀在天罗地网中到处乱飞,找不着栖息之所。一些疲于奔命的麻雀被轰入施放毒饵的诱捕区和火枪歼灭区,有的吃了毒米中毒丧命,有的在枪声里中弹身亡。为了摸清“敌情”,围剿麻雀总指挥部还派出30辆摩托车四处侦察,解放军的神枪手也驰赴八宝山等处支持歼灭麻雀,市、区指挥、副指挥等乘车分别指挥作战。

之所以与苍蝇、蚊子、老鼠一起被列为“四害”,遭到如此大规模的捕杀,是因为当年粮食不够吃,而据说一只麻雀一年能吃掉两公斤粮。在人都饿得两眼发绿的年代,将其视为“天敌”天经地义。

时代不同了,人们的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改变。2001年,麻雀被收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意味着从此成了国家保护的二级野生动物。

这是沈从文先生家书中的一句,先生是写给妻子张兆和的,同时也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然而有一天人们悲哀地发现,即便是在极静的早晨,也已很难再听到鸟声。

千山鸟飞绝!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江雪》,大多数人小学时就会背,为那种孤绝的意境叫好,没想到两个红戳一挂,再加上一句提示语,就成了一则极具震撼力的环保公益广告。

文案:千山鸟飞绝——今天;

万径人踪灭——明天。

这不仅仅是一句古诗,也许更是一句可怕的预言。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天空在静静地涌淌泪水;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人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日本人谷川俊太郎的诗句。

护生者,护心也,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应该学会尊重生命,“谁道群生生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