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祝谌予百年诞辰纪念会在京举行

2019-04-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罗增刚致辞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致辞祝谌予先生之子祝肇刚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宁菁菁)11月22日,"国医精粹?百年传承" 祝谌予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举行.纪念会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会主办,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承办.来自北京中医药界的专家.各大中医院领导及祝谌予先生的生前好友300余人出席了纪念会.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罗增刚.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陈杰.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等在纪念会上发表致辞.祝谌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罗增刚致辞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致辞

祝谌予先生之子祝肇刚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宁菁菁)11月22日,“国医精粹?百年传承” 祝谌予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举行。纪念会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会主办,北京杏园金方国医医院承办。

来自北京中医药界的专家、各大中医院领导及祝谌予先生的生前好友300余人出席了纪念会。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罗增刚、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陈杰、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等在纪念会上发表致辞。

祝谌予1914年生于北京,中共党员,是我国著名的中医教育家、中西医结合临床家,首批全国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中华全国中西医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八届北京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五、六届北京市委员会主任委员。1999年8月12日因病去世,享年85岁。

祝谌予是近代名医施今墨的开门弟子,随师7年尽得真传;后东渡日本学习西医,成为我国早期学贯中西的中医大家。新中国成立后,于1956年参与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第一期西医学习中医班的教学工作;1957年调到新成立的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务长兼金匮教研组组长,组织参与编写了中国第一部中医药院校标准教材;1972年到中国医学科学院主持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1979年任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

在学术思想上,他提倡中西医结合,强调辨证论治,主张以中为主,先中后西,西为中用。在临床中,他擅长糖尿病、脾胃病、妇科病和疑难病症的中医治疗。在人才培养方面,更是通过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等多种途径,直接间接地培养了无数中医药人才。由于他学兼中西,勇于探索,善于创新,取得了很大成就。

在66年的从医生涯中,祝谌予始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锐意创新,他是用西医病名中医辨治书写医案的第一人,是他首次提出“十纲辨证”、首创中医糖尿病专科门诊、率先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糖尿病、首先总结出糖尿病的辨证分型和相应的治疗方药。

他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医德高尚。他随时随地都在履行着医师的神圣职责,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社会公众尤其是弱势人群的病痛,1970年开始,他每周一、三、五都要利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为病人免费义诊,累计高达5万余人次,最多时一个晚上要诊治30多人,其大医精神由此可窥一斑。

认认真真看病,老老实实做人,这是祝谌予老先生的人生信条。其踏实治学、精心治病、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的精神乃至甘于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医德情操,堪为后学楷模。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罗增刚表示,“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是中医的成才之路,而祝氏的理论精髓和核心思想就在于此。并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句古语高度赞扬了祝老大医精诚的学术风范并表达了对他深厚的敬意。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安龙在致辞时强调了祝谌予先生的三大功绩。首先,祝先生开启了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第一任教务长,他领头编写了中医史上的第一、第二套教材。其次,他认为祝先生是中西医结合的楷模,他在协和医院这所西医医院中将中医发扬广大,真正做到了“包含古意,融会新知”。

最后,他认为祝先生高尚的医德值得后人传承,“找回中医的魂,找回中医真正的精髓所在是我们当前的使命所在,后人应当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纪念会上还举行了中医传承拜师仪式。祝谌予先生之子、祝氏医术传人祝肇刚以及祝谌予先生亲传弟子薛钜夫先生接受了23位学生的承诺书并发放了拜师帖。祝肇刚先生强调,为了防止有人借助师名沽名钓誉,故而选择了这种“低调拜师、高调出师”的方式,希望通过此举让大家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和帮助,让他们更快成长,传承祝老的思想,造福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