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浅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2019-11-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摘要我们重温<红楼梦>,深入分析黛玉的性格特征就会发现,黛玉高傲任性.率真多情和聪颖纯真的性格,其实体现了一种可贵的文人精神.关键词:林黛玉性格特点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黛玉一生孤高自许,目下无尘,至情至性,空有"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却逃不过"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正应了她技压群芳的那首<问菊>中的句子:"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湘云赞叹道:"真个把个菊花问得无言可对."其实

摘要我们重温《红楼梦》,深入分析黛玉的性格特征就会发现,黛玉高傲任性、率真多情和聪颖纯真的性格,其实体现了一种可贵的文人精神。

关键词:林黛玉性格特点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黛玉一生孤高自许,目下无尘,至情至性,空有“茜纱窗下,公子多情”,却逃不过“黄土垄中,卿何薄命”,正应了她技压群芳的那首《问菊》中的句子:“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湘云赞叹道:“真个把个菊花问得无言可对。”其实,真正令人哑口无言的却是弄人的造化。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浅析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读了《红楼梦》后,林黛玉给我们留下的一个深刻印象就是她对[]别人的一言一行都非常敏感,而且嘴上不饶人,近乎刻薄。有人说林黛玉天生丽质,聪慧过人,又处在贾府这样一个温柔富贵之家却整日愁眉紧锁,觉得她真是自寻烦恼,实在看不出她的可爱。

提到黛玉的敏感和自尊,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就是从她一出场到生命完结,无论是她独自一个还是跟别人在一起,即便是跟志同道合的宝玉相处,芝麻大的小事都可能刺激她,让她猜疑,让她恼怒,让她黯然神伤。

初到荣国府时,她“不肯多行一步路,不肯多说一句话,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惟恐被人耻笑了她去”,怀着这种敏感与自尊走进贾府,强烈的自尊心与寄人篱下的生活境遇,使她不得不以一种谨慎忧虑的态度小心翼翼地在贾府生活,为了免受伤害,她只得警惕地注视着周围这个复杂的环境。而且仔细分析黛玉的心灵结构,我们可以看到她远远超越了大观园的经验视角,而上升到超验的美学境界。

黛玉不仅美貌,而且她是一个感情纤细而丰富的人,她的多愁善感无时无处不在。有一种风俗,认为剪断风筝就能放掉晦气,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在放风筝,只有黛玉不肯将风筝撒手而去。她说:“这一放虽有趣,只是不忍。”她为什么不忍呢?因为她自己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漂泊无助,饱尝了孤独之苦,她又怎能忍心让风筝遭受同她一样的命运呢?黛玉将自己的凄苦之情寄于风筝。

即使是这些极细微的事,都可以触动她万般的情思与无尽的遐想,足见她感情的细腻丰富。

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可能是宝钗信奉的处世原则,却是黛玉所不屑为之的,故其刚入贾府言行妥帖,惹人喜爱,而后部却与宝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她坚持自己的性情不肯去屈就世俗的要求;另一方面认为自己寄人篱下,处境不堪,更要加倍地坚持自己的自尊。

这一点从第二十二回中也可见一斑――贾母若干人正在看戏,湘云接着凤姐的话说演戏的一个小旦“像林妹妹的模样”,宝玉听了连忙向湘云使了一个眼色。黛玉气忿不过,对宝玉说:“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她和我顽,她就自轻自贱了?她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她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她自惹人轻贱呢。”

林黛玉那超凡脱俗诗人般的气质,也是与这丰富的情感分不开的,读过《红楼梦》的人无不感叹她的聪慧和才华。原著第十八回,元春省亲,命众姐妹为大观园题诗作联,黛玉本想大展其才,技压群芳,但因为不能违谕多作,积极性受挫,于是就胡写一首交了上去。

可是这首胡写的五言律诗,得到的评价却是“与众不同,非其他姐妹可比”。这首诗是这样的: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公车过往频。胡编乱写都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如果她沉心静气,有感而作,真不知会写出怎样惊天地泣鬼神的佳句来。

这位潇湘馆的精灵,不仅会做诗,还很会评诗。她对诗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香菱学诗,十分迷醉于陆放翁的那两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黛玉却这样对香菱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样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

”这些话中所蕴含的那种傲气,甚至可以说霸气是可见一斑的。堂堂一位放翁居士,黛玉对他的诗竟用“浅近”来形容,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倘若她心中无墨,又怎敢如此放肆。因此黛玉的才气在这看似平常的两句话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有一次香菱表示非常欣赏王维那两句“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黛玉却对香菱说:“你说他这上孤烟好,你还不知他这一句是套了前人的来,我给你这一句瞧瞧,更比这个淡而现成。”说着便把陶渊明的“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翻了出来,递给了香菱。

这就是林黛玉,她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的评诗写诗。因此,她给人们的感觉就是:才气逼人,不服不行。她欣赏李白、杜甫、陶渊明等人的诗,欣赏的是那种朴素自然、淡而天成。这同样也是她自己做诗的风格。在众姐妹做菊诗时,她便以哀怨纤细、措辞雅丽技压群芳,咏菊夺冠。

那句“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又岂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之辈可比?她诗中所蕴含的那种淡淡的哀愁,凄凉的悲苦,又不知赚走读者多少眼泪?这大概也是宝玉情寄黛玉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在一个大众精神荒芜、感情空洞的时代,很多人都专注于生活的物质表层,疲于应对琐屑而繁杂的周遭物事,被迫或习惯于戴着理性的面具,以示自己的强悍和生活的圆满,其实活得并不真实,并不轻松。这样,林黛玉身上体现出来的率真、多情,甚至沉湎于诗情荡漾中的执著就成了杳渺不可及的奢侈品,而且仅供内心还存着爱与真的人作为精神慰藉。

人们心目中普遍认同的是识大体、懂世故,理智、宽容、克制的宝钗,而不是任性、高傲、爱流泪的黛玉。在一个理想萎缩,利益至上的社会,这是正常的,同时又不得不说是可悲的。诚然,宝钗有诸多值得称道的地方,而黛玉身上则更体现了一种可贵的文人精神――率真、执著、清高而充满诗意。

参考文献:

[1] 王颖卓:《从黛玉的性格看当代大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2] 吴敏、赵谦、王占梅:《林黛玉性格浅析》。

[3] 郭杨波:《林黛玉浅论》。

作者简介:胡倩茹,女,1979―,河北灵寿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文学,工作单位:河北大学。

篇二 : 林黛玉葬花概述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如何

林黛玉葬花是她一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故事,通过这件事情隐隐表现出了宝黛之间的爱情,那么黛玉葬花具体是怎么一回事情呢?从这件事情上突出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的哪一方面。除了这一点,她还有什么性格。想了解一个人就必须要知道他(她)的性格,接下来一起来探究一下林黛玉的性格吧。

林[)黛玉葬花概述

林黛玉葬花手绘图

关于林黛玉葬花前后一共有过两次。第一次是在黛玉十二岁那年的三月份,当时黛玉是和宝二爷一起的。宝玉说就把落花都撒在水中,让花随着河流而去。但是黛玉不支持他的想法。黛玉觉得把落花撒在水中,是对花的一种糟蹋,因为园内的水虽然是很清澈的,但水是流通的,园外的水并没有那么干净还有可能是臭的,这样一来花也就被玷污了。

于是她选择把花都放在了一个袋子里,然后埋在地里,让落花随着时间的脚步慢慢自化,这样才不会污染了花的洁白。

之后二人又在桃树下一起看《西厢记》,他们之间的爱情也在此慢慢发芽了。

第二次葬花是在四月底的时候,黛玉为花而感伤,一边葬花一边还吟诵着《葬花词》。这看上去是因花而感伤实则是自己,暗示着自己对宝玉是落花有意,可惜对方无情。刚好这时候宝玉来找她,听见了她的话,就赶紧解释。这也成了他们第一次把心里话告知对方。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从上面黛玉两次葬花的行为上可以看出她的一些性格,第一次葬花体现了黛玉是一个很感情很细腻的人,对待花草也是一样,在她的眼中花是很纯洁的,不能容许有任何外物玷污它。也表明了黛玉很注重一个人的清白与否,要洁身自好。

林黛玉葬花剧照

而第二次葬花则是源于她和宝玉之间产生了一些小误会。因为宝钗的到来,黛玉的心里产生了一种自卑感,感觉宝玉对宝姐姐更亲近,自己的心里有了妒忌之心。但是她又不愿把心中的想法跟宝玉说,只能自己一人暗暗生气。这也说明了她不善言表,不随意表露自己的心意。

其实黛玉的性格是很丰富的,她善良、温柔但是又很敏感,明明很喜欢宝玉,却不能大胆地说出来。会有这样的性格主要还是因为她当时所处的环境所造成的。黛玉的出生不是很显贵,在贾府中生活总是会有一种自卑感,想维护自尊心的欲望就更强了。还有就是受封建思想的控制,黛玉要保持淑女的形象,不能太随便。

在红楼中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从他们的性格特点上可以看出每个人的生存的环境,了解他们是什么样的人,而这些性格往往也会注定他们人生的结局。

篇三 : 林黛玉的外貌与性格特征分析

林黛玉这个人物在读者心中的影响与贾宝玉几乎是等同的。她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另一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每次读完《红楼梦》,她都能引起我的深深思考,她用她的敏感多疑,用她的反抗,她的痛苦和眼泪,甚至用她的爱情来反抗统治阶级的压迫。但同时在她身上又存在不少弱点。

因为林黛玉的家世、出身,她在最根本点上所表现的是一个贵族阶级的小组。在探春理家之后,黛玉评论说:“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算著,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O六十二回)可见她对于自己是属于贵族阶级,对于与自己休戚相关的贾家贵族的命运也是异常关心的。当湘云等人说一个扮小旦的伶人模样很象林黛玉时,她是很气恼的。“黛玉冷笑道....我原是给你们取笑儿的,拿着我比戏子,给众人取笑!

”(二十二回)这里不仅是由于她使“小性儿”,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她在自己和社会地位低贱的人们----例如伶人--- 之间划下了一道深深的鸿沟。从而认为把自己与这类人相比,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这里,她的阶级优越感表现的很突出。

另一方面,她的性格中虽然存在着叛逆因素,但也并不是说她就一味地与封建阶级抗争。在宝玉的叛逆思想与封建传统观念冲突,矛盾最激化的时候----宝玉挨打时,黛玉却在宝玉被打后劝她:“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三十四)在这里,黛玉劝宝玉时所凭借的是怎样的一种想法呢?还有,她偶而说了两句《牡丹亭》和《西厢记》的曲文,被宝钗听到了,宝钗就对她作了长篇封建论教的说教。

黛玉对此不但没有反感,而且“心下暗服”(四十二回)从此变得眼宝钗非常亲密。那么这里黛玉又是凭借怎样的一种思想来对等待宝钗的劝告呢?显然,在黛玉性格中,封建传统观念是与叛逆因素并存的。

林黛玉的性格与她所生长的环境有着很密切的关系。由于她出身在贵族世家,自幼受父母的痛爱,因此养成了她贵族小姐的性格也就不足为怪了。不过,在她性格中最突出的一点也就是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林黛玉出身于世袭侯爵的“清贵之家”。由于生活在思想最先到达的,思想环境比较开放的南方,加之父母钟爱,把她当作男孩来培养教育,使得她的思想比较开放,才华横溢。后由父母早丧,她寄居到每日每时都发生仇恨、倾轧、争夺、欺诈的“本也难站”的贾府内。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家子亲骨肉,一个个象乌眼鸡似的,奶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在这样一种险恶的环境下,黛玉得不到一点欢乐幸福。但同时,险恶的环境也培育了她的叛逆性格。

她永远也学不会薛宝钗的处事圆滑,也学不会讨好封建统治大家长。她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装不下尖埃。无视“温柔郭厚”的封建规范的存在。她用她那“比刀子还厉害”的言语对贵族家庭中种种黑暗和丑行揭露和嘲讽。我们常说,黛玉是任性、多疑、敏感、小心眼的。但其实我们应该看到,她正是用她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的。

除此之外,林黛玉还直接反抗封建礼教。薜宝钗曾经一本正经地向她宣扬:“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信条,她丝毫没有放在心上,她才华横溢,写诗做赋不让须眉。而且她还和宝玉有着同样的爱好,最爱看诸如《西厢记》、《牡丹亭》这类“移人心性”的“杂书”。

她的这种蔑视封建礼教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从来不劝宝玉为官做宦,从来不用“仕途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去劝说宝玉,因而深得宝玉敬重,被宝玉视为“知已”。他们的这种共通点也成了他们爱情的共同基础。

但可悲的是宝黛玉之间的爱情注定是一场悲剧。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充许他们之间的爱情存在的。于是嫌弃她的多病之身和小家子性儿为由,一次次地向她们的爱情发出警告。从“金玉良缘”到“慧紫鹃情辞试莽玉”再到“晴雯之死。

”最终在“抄检大观园”时达到了爱情的毁灭阶段。在这场灾难中,司棋、芳官、四儿等先后做了牺牲品。就连“眉眼儿象林妹妹”的晴雯也在重病时被强赶出了大观园,最后含屈而死。这里封建势力彻底抛弃黛玉的讯号。从此黛玉的状况每日愈下,就连重病将死也乏人问津。美好的理想最终是毁灭了,黛玉赢得了爱情却无法得到美满的婚姻。

林黛玉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打动了读者,令人同情。但这个形象同时又是鲜活的。她那纷繁复杂的性格,明显的弱点,和敢于反抗、追求爱情的鲜明个性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个体。使我们感到,她就我们所熟识的人,是为我们深深喜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