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枝裕和经典台词】这里有关于是枝裕和电影的全部秘密

2019-03-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炎热的夏日乘着电车,微风吹进开着的窗户;在竹林中用一条绳子做着游戏;穿着一条红色的裙子跳舞;在一个闲散的午后,坐在公园里的长椅上,谈论着去看电影的计划.这是一些刚刚逝去的死者,从他们的生命中摘取的记忆片段.<下一站,天国>(1998)这些片段出自是枝裕和情感细腻的第二部影片<下一站,天国>(1998).这样的幻想十分简单,却又让人难以抗拒:这部影片将场景设置在一个官僚式的中途站上,在那里,那些刚刚死去的人,要用一周的时间,从他们的生活中选择一段对于他们来说最为珍贵.最有意义的记忆

在炎热的夏日乘着电车,微风吹进开着的窗户;在竹林中用一条绳子做着游戏;穿着一条红色的裙子跳舞;在一个闲散的午后,坐在公园里的长椅上,谈论着去看电影的计划。这是一些刚刚逝去的死者,从他们的生命中摘取的记忆片段。

《下一站,天国》(1998)

这些片段出自是枝裕和情感细腻的第二部影片《下一站,天国》(1998)。这样的幻想十分简单,却又让人难以抗拒:这部影片将场景设置在一个官僚式的中途站上,在那里,那些刚刚死去的人,要用一周的时间,从他们的生活中选择一段对于他们来说最为珍贵、最有意义的记忆,而这将成为他们带往彼岸的唯一「记录」。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设定很可能会让整个故事迅速地流于笨拙、虚假或是乏味。但在是枝裕和的作品中,它产生了某种微妙、透彻、人性化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人们回顾他们生活的方式。

《下一站,天国》(1998)

「我唯一的职责就是描述现实,因为它来到了我的身边。」约翰·厄普代克曾写道,「并为这个俗世带来那些美好的、它所应得的东西。」

这句话同样也可以完美地总结是枝裕和的作品;他的影片蕴含着一种诗意的、但又极其敏锐的目光,能够审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与惯例,保持纪录片形式的那种真实感——毕竟这位导演就是凭借纪录片出道的。

这种对日常的关注,能够带来某种顿悟,就像是在《奇迹》(2011)高潮段落的那组蒙太奇一样。大量来自日常生活的影像,让那位年轻的主角抛弃了他的幻想——这种幻想让他踏上了一段堂吉诃德式的冒险之旅,为了寻求某种奇迹的发生,借以重组自己分裂的家庭。

一根冰棒、一支温度计、一件红色的泳衣、一只单车的铃铛、一片开满野花的原野、一枚落在地上的硬币、吃光的薯片和包装袋里的碎屑——每一帧影像都是独立的,但它们都闪着光,呈现出一种淹没一切的、对于日常生活的柔情。

《奇迹》(2011)

对感官记忆的强调,加上日本家庭生活中那种独特的仪式感,可以说是是枝裕和作品的核心。这种质感渗透在他的那部挽歌般的家庭剧情片《步履不停》(2008)之中。

食物是这些影片中的标志性元素,这体现了它是如此内在于日本人的生活与身份认同,就像它与法国人或意大利人的关系那样——《步履不停》中充满怀旧感的玉米天妇罗,创造了一种「罗生门」式的时刻;我们也不能忘记《小偷家族》(2018)中他们窃取的那些垃圾食品。而在《下一站,天国》中,至少有三段被选中的记忆,包含了吃米饭的内容。

是枝裕和对于丧亲和记忆的迷恋,在他的职业生涯早期就已经初见端倪。在他拍摄第一部剧情长片《幻之光》(1995)之前,他还拍摄了一些纪录片(事实上,这部《幻之光》就是一部关于寡妇如何开始新生活的故事)。纪录片《当记忆失去了》将镜头对准了一个脑部受到损伤的男人,他因病无法拥有新的记忆;他还拍摄了《没有他的八月天》,这是一部关于感染艾滋的同性恋男人的影片。

《幻之光》(1995)

许多是枝裕和的故事都与「缺席」有关:《步履不停》中的那个家庭聚集在一起,是为了举行一场纪念溺水儿子的年度仪式;而《奇迹》和《比海更深》(2016)中的那些角色,渴望着让分离的家庭成员重聚。

而在《小偷家族》这部是枝裕和获得金棕榈奖的最新影片中,导演用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让过去的历史浮出水面。但当一切都变得明朗的时候,这部影片摧毁了我们对这个家庭的既有认知,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对它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如往常一样,我们在这部电影里也首先看到了他们生活中的常规与惯例:进餐与沐浴、就寝与工作。影片中的这家人过着一种边缘化的、肮脏的、吵嚷的、但看起来相对稳定的生活。

《小偷家族》

当他们领养了一个被父母忽视、虐待的小女孩时,他们的同情心盖过了他们对于法律的蔑视。是枝裕和常常被用来与小津安二郎相对比,而《小偷家族》中这种坚韧不拔的、温暖的人道主义,这种对于穷人令人心碎的描摹,令我们想起那部默片时代的杰作《东京之宿》(1935)。

这类影片还可以追溯到《无人知晓》(2004),这是一部被低估的、但极为动人的是枝裕和电影。这部影片讲述了几个儿童的故事,他们被自己不负责任的母亲遗弃,不得不自己照顾自己。

《无人知晓》(2004)

在这部影片中,就像在《小偷家族》和《奇迹》中所做的那样,导演指出小孩子也可以比成年人更为成熟,因为他们比较不容易沉溺于幻想或是自我辩解。《无人知晓》通过对手、脚和家庭物件的极近特写,呈现出孩子们在幽闭环境中的恐惧与孤独感。

这部影片还聚焦于刷牙、洗衣服、烹饪与进食,诸如此类简单的、为了生存而做的活动。除了最大的男孩之外,绝大多数的孩子们都不被允许离开公寓;两个最小的孩子被装在行李箱里,「偷运」到新的居所。

他们从箱子里出来的时候,就像从子宫里出来一样。这些狭小的生存空间,虽然安全,但同时也是一种限制;虽然舒适,但又让人感到局促——就像「家」与「家庭」本身一样。

是枝裕和对人类行为的观察,总是携带着一些幽默感。不过《小偷家族》比起他其他的影片,有着更多令人感到愉快的元素——不仅仅只是那些田园诗般的段落,例如一家人一同到海边去的那个场景。

《小偷家族》

我指的主要是那些充满柔情的微小瞬间,尤其是在信代(安藤樱饰)和亚纪(松冈茉优饰)之间发生的那些故事。信代与她的丈夫柴田治(中川雅也饰)都感受到一种急迫的需要,要扮演好父母的角色——柴田治一直都想要让祥太(城桧吏饰)叫他爸爸——但观众们渐渐发现,在整个小偷家族中,任何两个人之间都不存在血缘关系;他们之间产生的联系,其实根植于某些令人感到不安的秘密。

是枝裕和拒绝去解决柴田家族内部存在的矛盾。这个家庭是建立在谎言与剥削之上的;但与此同时,它的基础还有深切的情感、忠诚甚至是自我牺牲。

当我们看到真相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但同时什么也没有改变——就像是在《步履不停》中所呈现的那样:那位祖母狡黠地表示,她其实早就知道自己丈夫之前有过外遇,但这件事对整个家庭并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即使是在《下一站,天国》中,导演最大的同情,还是给予了那些驻足不前的人,而不是那些找到了答案,并继续前行的人。前者一直沉溺于某种矛盾情绪,或是不确定的状态之中。

「家庭」——是枝裕和的伟大主题——是某种勉强存留的东西,它总是伴随着一些挥之不去的怨恨,维系它的纽带也是极具弹性的。这也让《小偷家族》的结局显得最具力量:最后一幕中这个孤独的孩子,是一个最为有效的例证,证明了家庭的重要性,在它缺席的时候变得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