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峰刀与星辰】如何评价徐浩峰的武术纪实长片《心思刀理》?

2019-03-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武林中有一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功夫的念念不忘,一定会有被人回应的一天,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延续这个精神,这是武术界流传的传承精神.<心思刀理--电影<刀背藏身>武术纪实>,就是把武术的刀法和刀理传承下来的这样一部珍贵的纪录片,里面全面地记录了徐浩峰给演员们和武行讲授的理论和实战,每一招一式都是徐浩峰亲自上阵,其苦心和匠心,实为难得.徐浩峰年少时期因其二姥爷李仲轩的引导而进入武侠世界,得以了解中国内家拳的秘

武林中有一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一口气,点一盏灯,有灯就有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功夫的念念不忘,一定会有被人回应的一天,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延续这个精神,这是武术界流传的传承精神。《心思刀理——电影<刀背藏身>武术纪实》,就是把武术的刀法和刀理传承下来的这样一部珍贵的纪录片,里面全面地记录了徐浩峰给演员们和武行讲授的理论和实战,每一招一式都是徐浩峰亲自上阵,其苦心和匠心,实为难得。

徐浩峰年少时期因其二姥爷李仲轩的引导而进入武侠世界,得以了解中国内家拳的秘奥和民国武林的真实风貌。李仲轩,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的弟子,武林名号“二先生”。徐浩峰的第一本纪实文学《逝去的武林》就是对李仲轩的口述实录,详实记录了鲜为外人所知的形意拳,之后徐浩峰又出版了《大成若缺》,记录了八卦掌、八卦拳的传承人王建中的八卦拳理。

而后徐浩峰因为拍摄电影《师父》,出了一本武术纪实《坐看重围》,详述了《师父》电影中的武打设计,这几部作品都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了形意、八卦等拳法和拳理,以及棍、刀、箭、枪等武器的技法。

到了今年徐浩峰导演的新作《刀背藏身》,徐浩峰第一次以影像的形式,将刀法和刀理全部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得以看到徐浩峰作为一名时代记录者、武术传承人的匠心。

老辈的武行人传技不传理,即只教拳技,不说拳理。而徐浩峰在纪录片里给演员和武行讲授的,是刀法和刀理,意为记录,实为传承。

“武侠小说是一棱刀背,幸好,有此藏身处”,这是徐浩峰小说《刀背藏身》扉页的一句话,也是《刀背藏身》剧组人心默念的一句话。武侠小说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童话,天马行空飞檐走壁刀枪棍棒样样精通,而徐浩峰建立的自己的一套去童话的武侠。

他讲求实战,每一套拳法刀法,每一个动作,都是他从祖师爷那里继承下来的,都是经过了几十年几百年的打磨与锤炼,锻造出来的如利刃般的重器。在这部电影里,徐浩峰也融入了国内外多种武术元素,如形意刀、双手剑、格斗、居合道等,不仅是一场观赏盛宴,也是武术传承的重要一次变革。

徐浩峰在兵器的选择和使用上是基于对真实武学的兵器做了大量的研究而设计。纪录片里,我们能够感受到他曾想表达的意图,他拍的不是拳脚电影,而是兵器电影,《刀背藏身》是关于1933年中日长城抗战中出现的长城刀的来源,跟他之前电影有序列上的映照,把历史背景都浓缩在一件兵器上。徐浩峰导演在这部电影里借用此系统地阐释中国刀法与日本刀法有何不同,以及中国武术独有的训练,旨在带给人新鲜的审美。

“刀背藏身”中的“藏”,讲的就是在实战中,人的身体不跟刀在一条直线上,与刀背错开,这样才能保护自己。这部电影里面请来了许晴、春夏、李光洁、耿乐、熊欣欣等明星,他们都提前进组由徐浩峰导演亲自教授动作。他在影片里给大家展示了如教学片一样的中国刀法的各种用途。

纪录片里的春夏说通过拍摄这部电影,她找到了自己的藏身之处,耿乐说,通过这部电影,他体会到了导演的用心,也明白了究竟何为“藏”,许晴在片中展示了她最具柔情与侠骨的一面,能战能藏,亦梦亦幻,导演说是她给电影带来了最好的表演和最好的武侠,许晴则说,她做到了,这是她心中的武侠。

李光洁在跟随导演学习刀法与刀理的过程中,被中国武术的博大与智慧所深深折服。他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徐浩峰导演的言传身教下对中国武术的有了深入的思考,它看似内敛,却充满变化,看似平静,却势如破竹,看似传统,却精妙科学。

徐浩峰策略性地在自己的电影里建构中国几千年被异邦争相学习和借鉴的优良传统,他要传承的,不仅仅是武术,兵器,还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徐浩峰的二姥爷李仲轩是形意拳的传承人,因此徐浩峰也是形意拳一门的直系传人,形意拳,创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是中国武文化和东方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片中的形意刀也是依此发展而来,徐浩峰导演还请来了与他是师兄弟关系的直系形意刀传人亲身传授刀法,演员也都拜师学艺。而双手剑是戚家军入朝抗倭所传,也请来了于承惠的传人亲自教学,这些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烙印的武术,在徐浩峰的手中,幻化出一种独特的如哲学亦如科学一般的心法心得,让人回味无穷。

中国武人阶层的辉煌是1890年到二十世纪50年代,正是民国初年的这段时间,改变了中国整个社会结构。《刀背藏身》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个历史大变革之际,外部与内部的碰撞,武与士的较量,都根植于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中。

而徐浩峰在作品中要完成的,就是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试图建构起在民国失落掉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结构。从他的这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窥见端倪,他精心编排武术动作,还原真实武林,一方面希望展示二十世纪最辉煌的一段民国武林,一方面是想进一步构建逝去的武林体系,传承那些失落的秘法心得。

自古以来,中国武术并非主流文化,大量细节不见于文字,而修炼的心得体会更依赖于个人体验,这些都非口传不可。口传是中国文化传承的大秘密,即使儒家文化,自东汉至唐朝,也是主要依赖家族进行传承,即为世家门阀。而后儒家文化的大规模普及,也正是大量传统消亡之时。

在每次巨大的社会变迁中,都会有大量文化传统花叶飘零,湮没失传。文化断层,于今为甚,徐浩峰因缘际会,得蒙亲炙,于是,就有了我们能看见的记录。“一个老人过世了,很多东西都没了,中国文化有时候就出在一个人身上,有时候没见过这个人,后代也没有人继承下去,也就没了。

”徐浩峰如是说。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这样一位匠人,用心用力地来把中国武术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来留住那即将逝去的武林,有一天我们会看到,武林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