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的命运】曾用出色翻译带领读者进入文豪茨威格的世界

2019-08-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玉书是奥地利大文豪斯蒂芬·茨威格的权威翻译者,自上世纪70年代末起致力于茨威格作品的翻译和研究,他所翻译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人类群星闪耀时>等茨威格重要作品,带领读者进入这位犹太文豪的精神世界.张玉书还是诗人海涅的研究专家,也是颇有名望的中国日耳曼语言文学专家.6日,记者从人民文学出版社了解到,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张玉书于1月5日在京逝世,享年85岁.据悉,张玉书是5日在北医三院重症监护室昏迷数日后血压急降.心率消失,安详离世的.据"北大学人"相关文章透

张玉书是奥地利大文豪斯蒂芬·茨威格的权威翻译者,自上世纪70年代末起致力于茨威格作品的翻译和研究,他所翻译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人类群星闪耀时》等茨威格重要作品,带领读者进入这位犹太文豪的精神世界。张玉书还是诗人海涅的研究专家,也是颇有名望的中国日耳曼语言文学专家。

6日,记者从人民文学出版社了解到,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张玉书于1月5日在京逝世,享年85岁。

据悉,张玉书是5日在北医三院重症监护室昏迷数日后血压急降、心率消失,安详离世的。

据“北大学人”相关文章透露,在“文革”前,张玉书就把德国诗人海涅的力作《论浪漫派》翻译成中文。这份在破纸箱里沉睡了十年的译稿一经出版就在学术界引起极大反响,使中国的海涅研究上了一个新台阶。而海涅的《诗歌集》经其翻译,语言清新含蓄,文笔流畅自如,读来朗朗上口,让读者既能领略海涅原著的艺术魅力,又可品味中国语言的典雅凝练,堪称上乘译作。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引入大量苏联文学,德语文学一度鲜见。1957年,茨威格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被翻译发表在《世界文学》上,读到这部爱情小说的年轻人张玉书颇感惊喜,觉得耳目一新。正是这分最初的惊喜,促使他在“文革”结束后投身茨威格作品翻译工作,翻译了《茨威格散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中短篇小说选》《昨日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里昂的婚礼》《巴尔扎克传》《人类群星闪耀时》《三大师传》等重要的茨威格著作。

作为老派的翻译家,他的翻译语言典雅凝练、自然流畅。

伴随茨威格作品在国内翻译版本的增多和更广泛的传播,喜欢他的读者越来越多,不少人的写作也深受茨威格影响。张玉书认为,茨威格在中国的经久不衰,源于读者对他多重形象的持续兴趣。对于茨威格其人的评价,张玉书认为,茨威格政治头脑清醒,不为时代潮流所裹挟,而流亡海外期间,茨威格或借古讽今,或直抒胸臆,写下了多部反抗法西斯暴政的作品,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一个反法西斯、反纳粹斗士。

张玉书数十年如一日在教学、翻译和文学评论这三个领域辛勤播种,笔耕不辍,兢兢业业搞学问,没有半点虚假成分;而过日子简简单单,不求时髦、安逸,堪称北大老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记者 师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