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华背后现实原型】上海弄堂性工作者 浮华背后的堕落(组图)

2019-11-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世纪初,上海<申报>曾有关于闸北虹镇的记载,20年代北面称虹镇.虹镇北街,一直延续到现在.虹镇.虹镇北街,现在属于虹口区嘉兴街道.往南称虹镇老街属新港街道管辖.根据有关文字档案和户籍记载,上世纪30年代虹镇老街周边有农田.村庄.店铺,并实行保甲制管理,还有小型炒缫丝场.乳牛场.三宝堂等.[浮华背后现实原型]上海弄堂性工作者 浮华背后的堕落(组图)虹镇老街是在1958年开始整治垃圾.填河筑路的.1958年至1959年,新港路和虹镇老街路面建成.随着人口的增加,虹镇老街两侧大量违章建筑相继涌现

20世纪初,上海《申报》曾有关于闸北虹镇的记载,20年代北面称虹镇、虹镇北街,一直延续到现在。虹镇、虹镇北街,现在属于虹口区嘉兴街道。往南称虹镇老街属新港街道管辖。根据有关文字档案和户籍记载,上世纪30年代虹镇老街周边有农田、村庄、店铺,并实行保甲制管理,还有小型炒缫丝场、乳牛场、三宝堂等。

【浮华背后现实原型】上海弄堂性工作者 浮华背后的堕落(组图)

虹镇老街是在1958年开始整治垃圾、填河筑路的。1958年至1959年,新港路和虹镇老街路面建成。随着人口的增加,虹镇老街两侧大量违章建筑相继涌现,一度成为棚户区的代名词。

1953年秋,飞虹路曾有一户居民因使用土灶不当引发火灾,大火烧毁周边棚户1000余间。当时的提篮桥区人民政府发动社会各界进行捐款、捐物,帮助灾民重建家园。在虹镇老街、沙虹路、安丘路(瑞虹路)、虹关路一带建起了一层的平房,起名为爱国新村。由于人口的增长以及房屋的破损,上世纪60年代后期,居民自我搭搭建建,一层平房被改建成多层不规则的居民楼比比皆是。

【浮华背后现实原型】上海弄堂性工作者 浮华背后的堕落(组图)

上海弄堂性工作者 浮华背后的堕落(组图)

说到不规则居民楼,我不由想起了在虹镇老街领略到的“一线天”。这“一线天”的出现,堪称不规则民居的典型写照。据我同学介绍,由于这里地面面积的局促狭窄,人们无法违章搭建,于是就向空中“借道”—扩建居住空间。

【浮华背后现实原型】上海弄堂性工作者 浮华背后的堕落(组图)

这样一来,本来两个隔着小街相望的人家,似乎约好似的,极默契地开始在自己的简屋楼上,各自朝外面的空间搭建屋外屋、楼外楼,直至原先隔街相望的两家人家近得不能再近,才戛然收住。外面的人站在这些“横空出世”的屋楼下面抬头望,迎面所见便是“一线天”。本已拥挤、脏乱的虹镇老街,这一来就更加不堪了。

从同学家的窗户望出去,望着不远处的“一线天”,不知怎的,我脑际突然了联想到解放前,跳出了“水深火热”、“暗无天日”这样的形容词。我犹豫了一下,结果还是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了同学。同学知我,他非但不以为忤,还痛快地对我说,说“水深火热”毫不夸张,因为这里逢下雨天就积水,炎热酷暑和寒冷袭人也没有空调。

说“暗无天日”也对得上号—这里的不规则房屋高密度矗立,影响人们的采光、通风;卫生条件也极差,首先用马桶就是这里居民生活的一大特征。

解放后,虹镇街道先已将这里的“滚地龙”改建成泥墙草屋;进入60年代后,又将泥墙草屋改建成砖木瓦房;到了70年代,更是翻建成多层钢筋水泥楼房。此后,由于有能力在外买房结婚的少,所以一旦将新娘娶进来后,解决“新房”大多只能靠搭违章建筑,这里的“一线天”可以说就是这样形成的。

以后随着知青大返城,原先从虹镇老街走出去的知青也开始“叶落归根”,这使得原本就拥挤的住房更加不堪居住,一时间又形成违章搭建的一个小高潮!

从此更显这里危棚简屋密集,生活环境脏乱,安全隐患突出。居民对旧区改造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事实上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人民政府确实已陆续在解决虹镇老街居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尤其是199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房地产业的发展,虹镇老街不少简屋破房正在被逐渐拆除。

然而说来也奇,如不是亲眼所见,还真不敢相信。那就是外观上给人“相貌不佳”印象的虹镇老街,一旦当你走进有些人家,会惊讶地感觉这里竟然“别有洞天”!而且这样的人家还真不少。就以我这位同学家来说,当时他结婚不久,他把我引入的就是他的新房。

新房有里外两间,外间是客厅兼书房,约有二十平米。摆放有书桌、书橱,沙发,还有一人多高的花架,花架上布置着各种好看的花卉盆景;吊兰的绿叶像美女的长发,呈流线型直垂向地面。里间卧室也有十五六平米,尽管放有五件套家具,并不显局促;外加一个违章挑出去的小阳台,置身这里,确实想象不到外面的环境会那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