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义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真实含义

2019-12-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一个人要成为一个仁者,他必须实践,凭什么实践?是凭被老师教导.被父母要求吗?儒家说:不是,是凭著你内心的深度愿望.仁在哪里?在你心里.仁在你心里的什么地方?很深的地方.既然那么深,我怎么能够知道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义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真实含义孔子说,虽然很深,但是,你想要的时候,就有了,它就来了,于是它就来了,它就在了,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讲得更清楚:本心良知,这个心就是你的本心,这个知就是你的良知.良者,善也,常也.你常常知

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一个人要成为一个仁者,他必须实践,凭什么实践?是凭被老师教导、被父母要求吗?儒家说:不是,是凭著你内心的深度愿望。仁在哪里?在你心里。仁在你心里的什么地方?很深的地方。既然那么深,我怎么能够知道呢?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义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真实含义

孔子说,虽然很深,但是,你想要的时候,就有了,它就来了,于是它就来了,它就在了,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讲得更清楚:本心良知,这个心就是你的本心,这个知就是你的良知。良者,善也,常也。你常常知道,永远知道,随时都知道,假如你说:“我没有!”那是你自己对不起自己。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义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真实含义

所以一个人想要成为一个有意义的人,想要开发他内在生命的品质,他接触到这种学问的时候,立刻就有一种很强烈的感受:这是我自己的生命,不是圣人的生命!于是,圣人的生命就是我的生命:“千古之上有圣人出,千古之下有圣人出,其心同也,其理同也;东海有圣人出,西海有圣人出,其心同也,其理同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含义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的真实含义

所以,只要你体贴到:原来我的生命是活泼的、我的生命是向往于光明的、我的生命本质是要求丰富的,你就会所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你就会:“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就会跟人来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任何行为,都视为自己的事,你就会“人不知而不愠”。你就是个君子。

当你做到这个地步的时候,你整个生命是开展的,这叫作“君子坦荡荡”。这时候是愉快的:孔子用三个词语来表现:一个是“悦”、一个是“乐”、一个是“不愠”。“不愠”就是没有郁闷,连郁闷都没有,当然也就不会什么忧愁了。现在很多年轻人得所谓的“忧郁症”。活该,你生命没长进嘛,你辜负自己嘛。

当然这也是我们教育所要努力的:如何把人性提醒出来,而不是用强硬的方式把它灌下去。把它启发出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原来你的心是愤悱的、你的心想迸发出来的,这个圣人只不过是来点醒你一下,让你的生命能如实地迸发出来,这样你就能感受到生命的充实饱满,于是就“悦”;你希望与人同乐,所以就“乐”;至于人家知道不知道,我觉得生命是自己的事,不是求人知道不知道的事,你就不愠……

如果能够这样了解自己的生命,你就知道为什么圣人之教会流传久远、为什么儒家的教导被称为经典。其他的诸子、其他的百家,它对人性的了解没有这么深刻,它对人的问题,没有解决得这么彻底。

你说法家吧,法家它对人性有多少了解?它解决人生什么问题?它当然有用,但是它这个用是没有根的、没有源头的,它只有在社会上、在现实的社会上用。它不能够让一个人,跟自己的生命照面、体贴,没有生命内在本质的发挥。法家做不到这点,墨家也做不到这点……所以孟子要批评墨家。有人说,孟子批评墨家,批评得太严格了,这是你没有孟子的智慧。

所以我们读书要小心,不要随便发议论。有些时候,古人传下来的议论是定论。你不要说:“为什么我要听古人的?他们有他们的定论,我们现在有现在的看法……”

你不可以随便有看法,因为,只要这个定论是真的,它是从人性出发的,那个定论就是永远的定,是客观的定,不是有一批人故意要推崇孔子、孟子,然后把孟子捧上天,替孟子打圆场,你不要这样轻看古人。

有些论,有些议论,是一定的,这个定不是主观的定,而是客观的定,只要你是人,你也应该这样看,等到我们的学问能够到达这样的地步,就知道定论就是定论,代表我们能够与圣人相通了,要不然你还隔得远咧。

从此我们可以渐渐的了解,为什么我们要遵从它。这个遵从,千为不要认为:因为古时候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真的把百家罢黜了,然后在朝廷里面以儒家为独尊。自从那个时候开始,中国人就信奉儒家、以儒家为标准、中了儒家的毒……你不要那么小气(如果骂人的话:你不要那么狗眼)...... 

为什么董仲舒要那样做?董仲舒也不是省油的灯啊,不是你可以随便批评的啊。

还有一点,难道董仲舒建议,汉武帝采取了,政治势力罢黜百家,其实,所谓的“罢黜百家”就是指朝廷里不供给百家的研究费,等于我们的中央研究院没有百家的研究机构、只有儒家的研究机构,就是这个意思啦!并没有说百家的人都抓起来,只是政府不提倡罢了。百家可以供给民众去学习,你要学习可以,政府不禁止,但是政府不提倡,只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政府不提倡?我们要想一想。是政府只提倡儒家,所以儒家才这么样的风光?还是本来儒家就值得提倡,这个因果关系要先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