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西死时 三毛其实也死了

2017-07-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三毛传奇的一生,在她生前与死后,都是许多人津津乐道或念念不忘的.有关她的生平,读者早从她的作品中耳熟能详.在她死后,出版界也出了不少她的传记

三毛传奇的一生,在她生前与死后,都是许多人津津乐道或念念不忘的。有关她的生平,读者早从她的作品中耳熟能详。在她死后,出版界也出了不少她的传记,足见她的魅力与影响历久不衰。

三毛原名陈平,幼时随着父母从四川重庆、南京到台北定居,陈家在此落地生根。

在台湾,三毛的姊弟、晚辈为数众多,感情深厚,但在三毛的父母相继过世后,唯独三毛的大姊陈田心,曾与三毛一同度过幼时在大陆的童年生涯,并且一路看着三毛从叛逆,到流浪,到悲伤、潇洒,甚至最后走上自杀的路子。这位三毛眼中的大姊,从教三毛识字、看书开始,始终与她口中的“小妹”相知相惜,也最能理解三毛的特质与人格。

问:三毛的闹学与自闭其实大家都了解,到底什么原因造成的?

答:三毛后来读书的经过很多人知道,她虽然比较纤细一点,但面对一些事的时候,想法却更澎湃一点。她在小学时候还好,但当时体罚被人当作习以为常,罚站、拿椅子都很常见,像我一样的学生也不敢反抗,当时多半就接受了。但陈平就是不接受,她心中应该已经有不平、受屈辱的感觉,甚至会进一步想,我既然没做错,为什么要被处罚?

别人不会问为什么,三毛就会问,她的思想就比我们想得多。像我和弟弟就一切都乖乖的,家里只有三毛一个人打破传统。不过这也还好,等于我妈妈就不用忧虑我们家的其他人,三毛之外,我和弟弟们不是很有成就,但胆子不大、守本分,不太追求名利或其他人看重的事,一切都循规蹈矩。

三毛的自尊心很强,说不愿上学就不愿上学,不是说一说就算,她真的不去,而且越来越严重。我妈妈很了不起,从来不会在孩子面前露出她的忧伤,但我想她一定会暗自流泪,只是照顾我们的时候都是笑嘻嘻地,因此我们根本无法揣摩母亲心里有什么困难。

三毛对一切循规律的事都觉得很累,一个学期这样上课,对她太累了;整天坐着又觉得很无聊,自己在家反而看书看得更多,所以自己决定不去读。不过做父母的很可怜,最后只能接受、认同你的儿女,无法强迫。

其实三毛的功课很不错,但数学真的不好,鸡兔同笼也搞不清楚。可是她不上学,在家一直在看书,那时候没电视,我们每个人都看书,她记忆与理解力又很好,无论多深涩像哲学、历史、政治,她看过就都能记得,资治通鉴也看了,所以她的阅读不仅限于文章、小说,那段时间她看的书,深到连我都觉得很累不想看。

那时候她休学在家,但记忆中,从没有对家人大声过,父母也没说过什么;所以我是后来才知道这些事,当时只觉得为何她都没去上课?结果每次还穿得很漂亮,坐着三轮车去学画画,好像小公主一样。

问:三毛的文笔从小看得出来吗?

答:我想我妹妹写文章也是无意的,她以前也没想过要当作家,当然从小作文就很好,文字堆砌的能力当然好,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她的感情流露在笔尖,从文章到家信,其实都相当自然不造作。

人家还会怀疑她的作品是不是杜撰的,但我却有一次和她讲,你为什么不编一点?她说,我写的事都是自然地发生在身边的事才写下来,连我身边发生的事都写不完了,所以不必杜撰。三毛说,在我眼睛看过去,每件都是故事。

其实家人过去很少读她的书,最近我才开始看一遍,看了一直哭,想到她的真诚、爱心,当时家人相处的时候,大家都有类似的特质,没有什么感觉,现在看她的文章,感触却很深,有些故事是平常相处的时候,她偶尔会提到,但不是常常。她平常回家都会穿着很轻便的衣服,坐在沙发上开始卸妆,和我们讲故事。

她讲过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她说,姊姊我们要尊重钱,我们不要吝啬,但要尊重它,因为这是我们用劳力换来的,不是给我们挥霍的;每分钱都要用在值得的地方。所以她穿着一直很简便,牛仔衣、牛仔裤、白衬衫,但她总能把蓝白两个颜色穿得很美丽;她的眼力又好,都能搭配出自己的风格。刚刚从西班牙回来的时候,一身长袍配上叮叮当当的饰品,看起来好美丽。

问:能谈一下三毛的感情世界与男性朋友吗?

答:其实她的男性朋友很多,未必是男朋友。像王恒,我妹妹从小认识他,三毛每段感情他都在旁边支持她,到现在还是我们家很好的朋友。像荷西走了后,因为三毛很伤心,王恒几乎天天来安慰三毛,和一个开画廊的朋友,天天在聊天、安慰她。

后来三毛说荷西一直来,大家也都知道。不过我妈妈当时就劝她不要再这样,因为荷西或许来了,但会有不好的东西跟着这个管道也过来。

又好像陈宪仁对三毛真是够朋友。三毛走了以后,还尽心尽力整理三毛的东西,真的是朋友、够义气,三毛有这么好朋友,真的难得。

当时连王恒的太太,看他没回家,还会打电话过来,知道王恒在三毛这里就放心了。他太太还和我说,他们两人有从小孩子就有的情谊,又是文人,我们没办法了解,就让她们去聊。每次三毛需要的时候,也不用通知,这些朋友就会来,真的是性情中人。

三毛很得异性欣赏,所以很多人都蛮喜欢她,但真的要谈男朋友,应该是亦舒比较像吧,这是三毛年轻、当大学生时候的朋友,家里也都认识,不过没有论及婚嫁。那时候年纪很小,来往比较亲近一点而已,她当时还没有成熟女人的感情,只是和男生玩得好、谈得来罢了。

三毛后来出国应该和爱情无关,主要是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她的志向非常澎湃,需要释放;当时生活无法满足她的心灵,所以她继续去寻找。其实她的心一直不很踏实,不跟着传统走,所以不走下去,不知道有什么。

三毛主要的感情对象应该还是那个德国人,非常爱她,年纪比较大,比较稳重,非常博学,很深沉,很有西洋学者的气质。后来因为心脏病去世,三毛很难过,所以才再出国,虽然两人感情很好,可是没有正式订婚。

其实三毛这种人不可能会配合订婚的一些仪式;这样做,她一定会说,不想被你们搞得像小丑一样。三毛将感情放在非常重要位置,她当时一度想要自杀,因为她一生中,总有些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一直存在着遗憾,所以她有时会有些退缩;到荷西死后,三毛就变成了一个句点。

问:能谈谈你们家人对荷西这件事的感觉?

答:说也奇怪,我父母从没有出过国,就是那一年,突然说要去欧洲,第一站就到三毛那里;结果荷西就走了。因为父母在,所以三毛没有跟着走(自杀),如果不是神把我父母放在那个时间、那个位置上,让她一个人在那边,她一定也跟着走了。所以家人除了我爸妈,都没看到荷西。本来大家还想以后再去,发生这种事后也没打算了。

三毛的人生很率直,很像艺术家,遇到荷西以后,三毛全心投入,荷西走了后,她就无法承受了。其实三毛第一次刚遇到荷西的时候,没想太多,也没想到共度一生;但再去的时候,她已经历尽沧桑,或许觉得单纯也是一种美丽,因此决定结婚了才和家人提。

讲起来,三毛其实很像时下的青年,自己的婚礼,自己决定就行,也没想要多大的婚礼,找哪些亲戚,摆大规模喜宴,这种事三毛是绝对不做的,她怕死了。

其实也奇怪,荷西这么会潜水的人,在浅海也会出事?三毛还亲自用手去挖他的坟墓,所以不是我父母在,她一定走了;她性格太刚烈,绝不按世俗走她的人生。后面这些年,全是为了父母活着。不过她最后还是走了,我们都知道,她这些年的心其实已经走了一半,人活着,心未必在这,影响所及,她后期的作品就没有这么阳光。

问:后来三毛回国定居,难道没有办法改变?

答:经过这种事,个性当然有很大转化,和以前不太一样,以前比较稚气;但她天生的一份纯真,对生活周遭的反应还在。

三毛不是很喜欢嘈杂,她在外面很活泼,到了家里却最好不用讲话了。所以她的行为是经过调整,她的内心一直想缩起来,但又要和其他人相处,所以打起十分精神,出去回来就不行了,需要一些调适;四处交际对她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她最喜欢和王恒、许博允这几个好朋友,喝点茶、聊天,可以让她放松,陪她度过这些悲痛。

在感情上,有很多人找她,但没有让她愿意付出的对象;毕竟她评估的标准不同了,想再找个荷西一样的人,要超过荷西,就很难了。

后来有个德国的大使,远道而来找她、看她,三毛却说,你当大使,每天要参加宴会、拿着酒杯应酬,我就不要了,我不要做这种事。

其实我们全家人都觉得那个德国人很好,那个人等了很多年还一直等,来台湾好几次,每次来,我爸妈都请他吃饭,他和三毛不但是好朋友,也谈得来,他在德国就认识三毛了,好像是同学,因此很熟;不过谈到共度一生,三毛就是不点头。一直到他担任德国驻某个国家大使,再来找三毛,她还是不要,人家就死心了。

问:三毛和王洛宾间真有爱情吗?

答:三毛很单纯,我妈老是要她不要随便说话,她就是心中有话就讲。

对王洛宾,她写信和我们讲,从小唱王洛宾的歌,现在却能认识这个人;王洛宾的年纪很大,所以她把王洛宾当作长辈,但三毛对长辈表达爱的方式不同,或许人家会以为是男女之爱,但她的感觉就是找到从小听到的一个人,一个艺术家,生活很苦,想要尽可能帮助他,帮他做一些事。

所以这种情感是源自艺术创作的欣赏,也是一种长辈晚辈间的情感传递,没提过两人会变成终身伴侣,而是希望能给他一些温暖,让他享受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与情感。

传播是很可怕的。她当时回到大陆时,已经知道在内地有点知名度了,她去家乡的时候,很多人来招待,发觉自己突然变成不一样的人。后来也有人写书,说根本没荷西这个人;怎么可能没有荷西呢?大家不该踩在她人知名度上。三毛不用造个人来凸显自己的名声,有没有我们自己知道。三毛写文章根本不为谋生计而写,纯粹是兴趣、好玩,她根本没想过成为个职业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