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燕主页 记首届十大“江阴工匠”之一、江苏阳光集团服装研发中心主任于燕

2018-03-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记首届十大"江阴工匠"之一.江苏阳光集团服装研发中心主任于燕第二版一针一线成就阳光工匠--记首届十大"江阴工匠"之一.江苏阳光集团服装研发中心主任于燕□ 单衍超 本报记者 蔡美萍日前,阳光集团服装研发中心主任于燕被评为首届十大"江阴工匠"之一,她也是其中唯一的一名女性.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震撼场面令许多人记忆犹新.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阅兵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个大功臣,那就是地处江苏江阴新桥镇的大型毛纺生产企业和高档服装

记首届十大“江阴工匠”之一、江苏阳光集团服装研发中心主任于燕

第二版

一针一线成就阳光工匠

——记首届十大“江阴工匠”之一、江苏阳光集团服装研发中心主任于燕

□ 单衍超 本报记者 蔡美萍

日前,阳光集团服装研发中心主任于燕被评为首届十大“江阴工匠”之一,她也是其中唯一的一名女性。

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震撼场面令许多人记忆犹新。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阅兵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个大功臣,那就是地处江苏江阴新桥镇的大型毛纺生产企业和高档服装生产基地——江苏阳光集团。历经30年的发展,阳光集团已从一家乡镇企业成长为国家重点企业集团和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排头兵。在第二届“中国质量奖”评选中,阳光集团荣获了“中国质量奖”提名奖。

凭借业内领先的面料和服装设计制作工艺,阳光集团参与了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新式礼宾服的设计、制作工作,展示了在国内职业装领域的领军地位,这份荣耀背后,有个关键人物——于燕。其实,作为阳光集团服装研发中心主任,于燕不止一次参与过这种重大设计项目,她曾为人民大会堂和中南海服务人员、60周年国庆庆典设计服装款式。

自1998年进入阳光集团,于燕一直从事服装款式设计、样板技术开发工作,多次获职业工装设计大奖,获得专利25项,设计团队的成员都称呼她为“大师”。在她们眼中,于燕是一位全能型又兢兢业业的师父。对于自己钟爱的服装设计,这位“大师”说,就是要精益求精、不断创新。

走进于燕的工作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白色、红色、藏青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礼宾服。这一排衣服正是去年9月3日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大阅兵,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所穿的新式礼宾服以及军乐团演奏服。这些服装的创意、设计和制作者正是于燕。

于燕介绍说,整个礼宾服系列有11种款式,每种款式都有不同的工艺要求,且没有可供参考的工艺资料。“从接任务到交衣服,前后不过一个半月,但事关重大,一针一线都马虎不得。”回忆起制作军服的日子,于燕的话语中仍充满了神圣的使命感和难以言喻的激动。

“阅兵是9月份,天气炎热,所以服装不仅要挺拔更得透气,一来神气,二来舒适。”为了实现“轻薄透气”,于燕需要攻克的难点着实不少。就拿衣服的垫肩为例,想要肩膀挺括,就得往垫肩里塞棉花,但这样一来士兵热得不行,垫肩都能挤出水来。

于是,事事亲力亲为的于燕开始了艰苦的创新之路,每天从睁开眼睛就“泡”在办公室里,工作十几个小时翻杂志、想创意、试面料,想了近20种方案。有一天,于燕终于“灵光一闪”,从运动球鞋的设计中想到了3D网眼垫肩,使用后果然更加透气和精致。此外,于燕还创新了无夹里设计,里缝实行包边工艺处理,减少了毛边和绕边现象。

制作礼宾服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每件衣服都需要“量身定做”,而士兵们因为高强度的锻炼出现体重下降的问题,原本合身的衣服就又得重新调整。

仪仗队的服装有350道生产工序,军乐团演奏服有300道工序,每个环节都关乎制衣成败。“军乐团的服装点睛之处在领和袖的绣花上,都是用金线缝制的”,于燕的话语中透着自豪。而这些缝线的活儿一点不轻松,每一绣必须整齐划一,一针不完美就前功尽弃,往往每一处绣花都要耗时数小时。“眼睛花了、脖子僵了都是常有的事。”但对于辛苦,于燕不以为然。

最终,经过努力创新和精心制作的三军仪仗队礼宾服和军乐团演奏服出现在了天安门广场上,为阅兵式增添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