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贵的子女 陈俊贵儿子主动要求调到父亲呆过的老部队

2018-02-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记者到乔尔玛烈士陵园拜访陈俊贵时,见到了他的儿子陈晓红.小伙子兴奋地说,我刚刚从野战部队调到父亲老部队来,终于圆了自己的天山梦.陈晓红198

记者到乔尔玛烈士陵园拜访陈俊贵时,见到了他的儿子陈晓红。小伙子兴奋地说,我刚刚从野战部队调到父亲老部队来,终于圆了自己的天山梦。

陈晓红1984年5月出生,1.78米的个子,英俊、干练,浑身透着青春气息。他2001年12月入伍来到新疆军区某师炮兵团指挥连,是师里的标兵。

“你儿子太优秀了,肯定是受了你的影响吧?”记者脱口问道。

“应该说是受部队的影响,是部队这所大学校影响和改造了他!”陈俊贵一脸兴奋地说,“儿子参军是我们两口子的主意。原来娃娃想考大学,没有打算当兵。当时我们两口子就动员说服他。还好,儿子还听我们的。我们本来是想让他到部队感受一下部队的战友之情,锻炼锻炼就可以了,再干什么由他自己拿主意。没有想到他到部队后适应很快,我们再高兴不过了。”

在野战部队,陈晓红干得很棒,7年的战士生活,年年出彩:第1年是“优秀士兵”,第2年当副班长,第3年当班长,第4年入党,第5年立三等功,被师里树为“创放心岗位标兵”,连续6年获全团“利剑杯”比武竞赛有线专业第一名。可当他听说独库公路要由武警交通二总队来修的时候,便向领导提出要调到这支父亲的老部队,也来守望天山。部队领导得知陈俊贵的事迹后,非常感动,帮助陈晓红实现了父子两代人的心愿。

其实,陈晓红原来并不理解父母的行为。他曾直问陈俊贵:“爸爸,你在这守护班长这么多年,一无所获。到底图什么?在外人看来,不是脑子有问题吗?”陈晓红清楚地记得,父亲最见不得家里人浪费粮食,常常为此大发雷霆:“我们班长一个馒头,就能把我救活了,当时要有你们浪费的这点东西,他也不会死!”

直到陈晓红到了军营以后,真正成为一名军人,才慢慢理解了父亲。

2月4日,记者在电话里问陈晓红:“你爸爸守望天山的报道被转发后,网民感动万分,可以说最动人的词都用上了,比如说:惊天地,泣鬼神!纯爷们!当代关公。但也有个别人说你爸爸心理有病。你怎么看?”

陈晓红回答道:“我原来确实也不理解爸爸。现在是市场经济,人们都在忙着赚钱,他却来到这里守墓。太落伍了嘛!我到部队后,亲身感受了战友情,才理解了爸爸。过日子需要钱,但钱决不是一切!”

其实,陈俊贵还真有块心病,他觉得对不住儿子。2006年的时候,陈晓红与乌鲁木齐市一位姑娘相恋了。处了2年,彼此都有好感。去年,姑娘提出上家看看。当时,陈俊贵已经把房子卖掉了,捐给当地政府修烈士陵园,就在敬老院借了一间房子住。姑娘来了扭头就走:“你们家在敬老院?这是孤寡老人住的地方,你们家怎么连房子都没有?”回去不久,两人就分了手。

不过,让陈俊贵感到欣慰的是,在当地政府和部队的支持下,修葺一新的烈士陵园当年就竣工了。

修路职工眼里的陈俊贵

2月1日晚11时30分,记者拨通陈俊贵的手机,说:采访您的那篇稿子已经见报,跟帖无数,网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大家都很关心您的情况。您可以看看。

陈俊贵说:“我们这里看不到报纸,更没有电脑。”

是啊,乔尔玛不是都市,不是平原。

记者已经领教了乔尔玛的艰苦。那天,天空飘着雪花,天刚亮从伊犁出发,一直到下午5点,才赶到烈士陵园。祭奠烈士的时候,雪深的地方已经盖过了小腿肚子。返回途中,300公里的路程,仅遇到5辆车。陈俊贵说,这两年还算好一点,前几年的雪下得更大。

那天傍晚,记者到外面“方便”,陈晓红带着一条狗跟着。记者不解。陈俊贵说:“你不知道,这里晚上有狼。”

2月3日晚11时30分,记者再次拨通陈俊贵的手机,他说:你离开这里半个月后,从山里下来一群狼,把我们的两条狗吃掉了,天山路桥公司留守处一条漂亮的牧羊犬也给吃掉了。留守处的小孙就在我这里。

小孙接过陈俊贵手里的电话对记者说:老陈太不容易了!这里太危险了!1月10日那天,我的牧羊犬被狼吃掉了。那天后半夜,狼下山后,牧羊犬冲出去就不见了。我点着火才把狼赶跑了。天亮后,我在半山腰找到了心爱的牧羊犬,它的五脏六腑全被饿狼掏空了。

小孙接着说,这里的生活条件太艰苦了,每顿饭都是白菜、土豆,用的水是雪水。因为雪水不干净,我们有时也去附近的小河里,用钢钎捅个窟窿打水。水还没挑到家,就又结冰了。我这才来了几个月,老陈在这里待了24年,你能不佩服?

老陈的认真劲也让小孙感动。他们公司就在陵园附近。夏天刚来的时候,他去瞻仰烈士墓,看到老陈守护陵园像守护自己的家一样,原来还以为他是这里的职工。后来才知道,陈俊贵完全是义务的,分文不取。他的左腿不好,原来修路时留下了伤,就这样还每天早早就起来,把陵园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个烟头、一点羊粪也没有。

夏天的时候,哈萨克牧民就在附近的山上放羊,公司附近有个小商店,牧民要来买个什么的,那羊也就跟着进了陵园,拦都拦不住。经常满地都是羊粪,打扫起来很费劲的。

夏天,遇到各地游客来这里瞻仰烈士墓,陈俊贵就担负解说的任务。公司的领导看他那么辛苦,对他说:老陈,你需要什么,就到我们公司来。他总是客气地说,不给你们添麻烦。

陈俊贵的身后是一座英雄群雕

陈俊贵的事迹见诸报端后,老部队武警交通二总队政委张国华彻夜难眠。

2月3日晚,他与记者通了话。张国华1976年3月入伍,从基建工程兵第十二支队(武警交通二总队的前身)当兵干起,一直到现在的总队政委,曾3次立功,是“天山精神”的亲历者和见证人。1979年,张国华带领战士修防雪走廊,突然,山上放炮炸飞一块石头砸在他的头上。幸好那时部队刚刚把柳条编的安全帽换成塑料安全帽,张国华昏迷了几天才从死神那里逃了回来。

说到陈俊贵的报道引起网上热议,张国华认为:陈俊贵是千千万万修路官兵的代表,他的身后是一个英雄群体。

修筑一条路,凝聚一种精神;树起一座碑,留下千秋美名。35年前,支队数万名官兵开进天山深处,浴血奋战10余载,克服高寒缺氧、雪崩、泥石流等困难,成功穿越了天山山脉,也创造了撼天动地的“天山精神”。

张国华介绍说,天山公路的500多公里路段中有几十公里都是在悬崖上开出来的。这些绝壁上接云天,下临深涧,只有苍鹰飞上飞下。当初测量人员因为无法实地测量,只好在图纸上标了一段公路“虚线”,这一路段的施工称为“飞线”施工。现在,那些二三百米高的大断崖上,还插着当年施工用的钢钎。

在“飞线”上开路,其实就是将山炸开,首先要打便道方便装药。最初大家都是腰系小包炸药,沿着坡度较小的斜面往上爬,从侧面接近绝壁,抠着石缝像壁虎一样向绝壁中间移动,然后在距离地面一二百米的地方,找到立足点,打进钢钎,拴上保险绳,人便像荡秋千似的在绝壁上打眼、放炮。

有的导洞深达一二十米,高却不到一米,风钻的支架长,支不起来,人只好跪着、斜躺着打眼。爆破后,洞内烟尘弥漫,几个钟头散不尽。为了不耽误施工进度,官兵们通常都是脱下棉衣往外扇烟。没等烟尘排完,大家便争着爬进洞去,一筐接一筐往外运石碴。高山空气稀薄,导洞里面缺氧,往往打成一个导洞或药室,就有人在洞内晕倒。

张国华说:“你知道吗?修这条公路,我们部队有100多名官兵长眠天山啊!”

记者那天到陵园采访陈俊贵,在烈士纪念碑上看到了这些官兵的名字。纪念碑被群山环抱着,碑身用大理石贴面,正面是“为独库公路工程献出生命的同志永垂不朽”18个大字,背面是用汉、维吾尔两种文字刻写的碑文和128位烈士的英名。

在纪念碑旁,陈俊贵逐一向记者作过介绍:

杨波,沈阳市人,与我同年入伍,是一个车皮到部队的,分到一个连。1980年4月20日在施工中遇雪崩牺牲,年仅21岁;

姚虎成,十二支队一团一营副营长,陕西城固县人,被中央军委授予“雷锋式好干部”荣誉称号。1978年4月9日在独库公路110公里处组织施工时,因雪崩牺牲,时年28岁;

杨晓海,7连连长,李善国,7连指导员。1975年7月15日,他们带着3名战士施工,上千方岩石忽然像瀑布一样从几十米的高处倾泻下来,两人当场牺牲;

刘焕言,十二支队三团三营七连战士,1982年11月15日在独库公路2号隧道施工中遇到塌方,为抢救战友而牺牲,时年24岁;

碧血洒满天山,捐躯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

夫妻十年分居,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圆!

这副在天山筑路官兵中广为流传的对联,就是英雄精神的生动写照。陈俊贵、张国华是活着的英雄,刻在纪念碑上的烈士,则是活在人们心中的英雄!

他们一样伟大,一样感人。正如烟台一位网友的留言:

“这篇报道我看过N遍了,激动得想写诗,我觉得只有诗才能表达我的心情……陈俊贵这个‘傻人’陪伴着长眠于地下的班长和战友24年,他和班长生死相托的友情也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所以我不知道该写活着的人,还是写长眠于地下的班长和他的战友们,他们都让我感动……我敬仰陈俊贵和他的班长,我热爱这支伟大的人民军队!”

永远记住那些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做出奉献的有名的和无名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