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运甫壁画 图文:袁运甫谈中华世纪坛壁画

2017-06-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华世纪坛的浮雕壁画自1999年1月1日开始构思.创作和制作,历经两年,于今年1月1日与观众见面,共同迎接21世纪的到来.壁画<中华千秋颂>

中华世纪坛的浮雕壁画自1999年1月1日开始构思、创作和制作,历经两年,于今年1月1日与观众见面,共同迎接21世纪的到来。壁画《中华千秋颂》,长117.6米,高5米,总面积达588平方米,像一幅立体的历史画卷,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

图文:袁运甫谈中华世纪坛壁画

袁运甫 观点 壁画 公忠 集体创作 中华世纪坛 美术 星相 中华千秋颂 永恒性 景物 宇宙

图文:袁运甫谈中华世纪坛壁画

图文:袁运甫谈中华世纪坛壁画

画家观点

图为中华千秋颂(壁画)(局部)集体创作

中华世纪坛的浮雕壁画自1999年1月1日开始构思、创作和制作,历经两年,于今年1月1日与观众见面,共同迎接21世纪的到来。

在这样一个新旧世纪交替时期里创作的中华世纪坛壁画,其艺术成就既代表了20世纪中国壁画发展的成果,也从某些角度预示了21世纪中国美术的发展方向。中华世纪坛壁画的主要设计者、创作组组长袁运甫先生就这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中华世纪坛的中央大厅由壁画、金柱和星相图3部分构成。它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很多老师参加完成的一项大型艺术工程。因其既是壁画,又是与整体环境一起设计的多项综合设计任务,所以涉及面相当广泛。

壁画《中华千秋颂》,长117.6米,高5米,总面积达588平方米,像一幅立体的历史画卷,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其具体内容分为:先秦的理性精神,秦汉唐的包容气概,宋元明清的公忠气节,以及近现代的救亡与启蒙和中华民族的独立与中兴。壁画以简洁、凝重的艺术语言讲述了上述阶段的风貌及其特点。所涉及的事件、人物、景物、器物颇具匠心地融合在一起,气势雄伟,场面壮观,体现了当代的中国气派。

整幅壁画的268个大小人物中,有名有姓、有重大贡献的就有62位,采用3米以上的米黄色石材制成高浮雕,背景部分颜色略亮,因而更显得形象突出、主题鲜明。壁画中还有各个时代的器物、景物、书法、饰物,约计300余件石雕。它们充分反映了我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成果。

如果说这幅壁画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回顾和展望,那么大厅中央的9根金柱似乎就寓示着一种升华,一种腾飞,是对祖国明天辉煌的祝福。9根金柱柱体外,由4.8万张金箔贴就,呈现了“龙凤呈祥、日月光华”的主题。

天顶被精心设计成2001年1月1日的“宇宙星相图”。在天文、气象学专家的协助下,图中星象的密度和亮度严格地按照科学原理分布。5000多颗星星的亮度被分为5个等次,使远近明暗各有不同,观众仿佛置身在遥远的时空,物我两忘。星相图的设计寓意着中国历史是整个宇宙空间的一部分,是在整个宇宙中发展延伸的。

袁运甫认为:21世纪是一个多元的、综合的时代,是一个创造性、综合性更强,对艺术品质要求更高的时代。处在这样的时代,中国美术应当如何发展,怎样走出一条新路应该从一个更大的视野来思考,而不只是艺术技巧、艺术风格的单方面研究。但伴随人类文明的向前推进,材料、技术的发展、新的宏观与微观世界的开拓与展现,也必然促进艺术方面新的认识与表现。人们对审美要求的提高和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交往增多,都会给中国美术带来新的启示,因此艺术发展的格局必然会有更新,艺术的博大和边缘性将会得到有力的支撑。中华世纪坛壁画及其空间的创作设计过程处处体现着这一思考,关注总体方面对各种艺术处理与表现的研究,企求获取一种更开阔的艺术空间境界。

袁运甫说:“像中华世纪坛壁画这种与建筑共存亡、具有一定永恒性的公共艺术,在表现历史的时候首先需要一个很好的文学提纲,对人物怎么评价,人物的服饰,所用的道具都要经过考证。为此我们请教了很多历史学家,包括北京大学人文考古学院院长李伯谦、故宫博物院的朱家氵晋、清华大学人文研究中心李学勤教授等,他们为世纪坛壁画的创作提出过宝贵的意见,以便我们在不同的矛盾焦点中找出客观的依据,使壁画不仅要经得起当代的讨论,还要经得起后世的考证……要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准,单靠美术家是不能完成的,而必须将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学、美术与考古等多方面结合起来。这次壁画的设计、制作到安装都是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负责完成的。参加壁画创作的艺术家有十数人,参加雕塑创作的有40多人,石工、锻铜工的施工人员250多人,为我们的工作提供各方面建议和资料的专家和学者有60余人。我想,在21世纪,美术这一学科所涵盖的内容将更为丰富。”

“谈到美术的综合性问题时,特别是从21世纪这个时空背景上来考虑,就更不能忽视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关系了。我们在设计天顶的星相图时就运用了天文学的研究成果:5000多颗“星星”的照明是日本一家光导纤维公司制作的;壁画的灯光配置也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为了让灯光更好地衬托壁画,我们特制了一块5米长、5米高的样板,用来研究运用灯光照射的角度、强度和色调,以调节壁画的冷暖、凹凸、投影等的强弱关系,充分运用了光学原理。总之,科技发展为艺术提供了无限的创作手段和更广阔的表现空间。”

“艺术与科学的综合,还包括对材料的选择。材料与客观环境与建筑的合理结合,能增强艺术品的表现力。中华世纪坛壁画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事件,是纪念性浮雕,是永远的铭刻。‘石出天然,望垂永久’,我们选用花岗岩,是取其永恒性,以及天然色的稳定和微妙的色相变化以使其长久不变。为了表现历史的丰富多彩,有声有色,我们选用了来自全国各地15种不同颜色的花岗岩,其中包括四川省的晚霞红、奶油黄、黄沙石、灰石,山西省的马青石,山东省的雪花白汉白玉,河北省的陶红岗岩,安徽省的黑色花岗岩等。硬质材料是一个时代的发展成果。但是,在将来建筑会采用什么材料,还不可预知,所以,选用怎样的材料与之配合,还有很大的研究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