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贤康人才 中国科大副校长窦贤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才引进的秘诀

2017-1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们的在校待遇,同时提供在国外体面的研修生活费.你学校批准他们出去的唯一 条件,就是他找的实验室和导师的水平必须是一流的,不能出去混.每年会有

们的在校待遇,同时提供在国外体面的研修生活费。你学校批准他们出去的唯一 条件,就是他找的实验室和导师的水平必须是一流的,不能出去混。每年会有几十个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出去,这是他们提升的关键机会。这主要是针对我们的弱势学科来讲的。

科研需要高的眼界和实验平台,需要在一流的实验室学习。同时,国内的“土著”力量也在增强,这两年国内大的人才计划也在朝着他们倾斜,潘 建伟、杜江峰、陈仙辉、谢毅等教授所培养的人才,一点也不比引进的人才差。   

问:中国科大地处合肥,这个因素会对引进人才产生什么影响?

答:海外高层次人才愿意来科大工作不容易,学校会给他好的启动支持,尽快进入科大的科研环境中。现在合肥城市建设也很快,合肥的发展对我们的带动 也很大。其实任何一个人来合肥,合肥一定比他想象的好很多。合肥现在被称为“逆袭中的城市”。

问:科大科研经费总量不多,但是却出了不少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成果,科大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答:我们争取到科研经费后,会集中力量办大事。比如985的建设经费,出于学校整个基础条件差,于是就搞了公共实验平台建设,集中所有资源建设公共 平台。钱太多,乱花总不够;钱不多,你集中花,照样能解决一些问题。

问:在“千校一面”的高校扩招潮中,中国科大如何保持“小而精”的理工特色定位?

答:“小”不是我们刻意追求的,而“精”是我们刻意要做到的。追求卓越 是科大的精神,但是“小”并不是。当时中国科学院办科大,是要办新兴的学科, 这就使得科大一开始就受到一定限制——理工科,而且是新兴学科。另外,现在的地理位置也使得我们规模大不起来。比如办金融类学科的话,科大周边没有大的金融公司。

我们也希望“大而精”或者“中而精”,也有过办大的冲动,但是这有一个过程,我们只要有能力,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们是会拓展的。但是我们不盲目,不追求大,不能让学生接受二流的教育。现在我们也在发展新兴学科,例如,我们正在跟中科院沈阳金属所合办材料学院。科大的很多学科偏理科,国家不需要 那么多人。所以,精是目标,小、中或大取决于国家的需求,取决于学校的能力、 师资队伍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