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黄安城 电视剧《铁血红安》央视一套开播 再现红色传奇

2017-12-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湖北日报讯 (记者陈春保 严运涛通 讯员雷电 周勇)87年前的今天,黄安(今红安县)一声锣响,3万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打响了鄂豫皖武装革命斗争

湖北日报讯 (记者陈春保 严运涛通 讯员雷电 周勇)87年前的今天,黄安(今红安县)一声锣响,3万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打响了鄂豫皖武装革命斗争的第一枪。

此后,红安革命先烈足印踏遍大江南北,从他们中,先后走出了200多位将军。

11日晚,电视剧《铁血红安》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由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广播电视台、黄冈市委宣传部、红安县委联合录制的这部红色大戏,再现了87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让我们走进《铁血红安》的台前幕后,重温这片红土地上的红色传奇。

刘铜锣的原型是谁

《亮剑》中李云龙,原型是王近山中将;《沙家浜》中郭建光,原型是刘飞中将……近年热播的革命剧中,不乏红安籍将军的身影。《铁血红安》一开播,剧中人物刘铜锣(赵文卓饰)就引起了观众的关注。敲着铜锣打冲锋,光着膀子拼刺刀,从占山为王到下山革命,再到开国将军……这位敢作敢为、义薄云天的硬汉,原型又是谁?

在红安,一度有人提出:刘铜锣的原型是刘福胜将军。

这并非没有依据,两人确有诸多相似的地方:《铁血红安》中,刘铜锣带领方杠子、安娃子等人参加工农红军,身经百战,九死一生。暮年,在伴随一生的铜锣声中逝世,成为红安籍223位将领中唯一在家乡去世的人;

刘福胜是红安县华家河镇方刘冲人,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南征北战,建国后被授予少将军衔。1994年12月20日,刘福胜在红安“希望工程”建设现场逝世,是唯一在家乡去世的红安籍将军。

到底是不是刘福胜?让我们听听编剧朱苏进怎么说。

朱苏进,军旅作家、国家一级编剧,曾参与创作《鸦片战争》、《康熙王朝》、《我的兄弟叫顺溜》、《让子弹飞》等影视作品。他回忆,创作《铁血红安》时,他曾多次到红安采风,最终从两百多个将军的鲜活故事中凝炼出了“刘铜锣”这个英雄。“刘铜锣身上可以找到很多将军的共同点。他们固执,顽强,‘锣声’一响,就能进入巅峰状态。”

接受媒体采访时,主演赵文卓也认为,刘铜锣“为人正直豪爽,打仗勇猛果断,战法不拘一格”,浓缩了众多红安将军的经历与个性。

黄安谣背后的革命传奇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铁血红安》开播,让脍炙人口的黄安谣再次唱响。

在黄麻起义87周年之际,从荧屏上看到家乡英雄闪耀的青春,红安人很兴奋。“《铁血红安》圆了几代红安人的梦。”县长田胜辉说。

1927年11月13日,3万黄安、麻城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攻打黄安县城,史称“黄麻起义”。此后,为捍卫革命火种,红安儿女付出了沉重代价。地方志记载:在革命战争年代,红安有14万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占全县人口三分之一。

“红四方面军中每3名指战员中就有1名红安人,每4名牺牲烈士中就有1名红安人。”“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是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红安人自豪中透着悲壮。“《铁血红安》将为观众诠释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致敬革命先烈。

”该剧总导演路奇说。“透过刘铜锣这个人物形象,人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铁血战将们智勇双全、不胜不休的战争传奇,看到人民军队由弱到强、百炼成钢的成长壮大历程。”总制片人孟凡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