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女儿是我今生唯一】《我们仨》续篇杨绛说女儿 称钱瑗为自己唯一杰作

2017-08-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核心内容:杨绛女儿是我今生唯一,三联书店本周将在全国推出畅销书<我们仨>的续篇<我们的钱瑗>,该书讲述了<我们仨>中的女儿钱瑗的一生,由95

核心内容:杨绛女儿是我今生唯一,三联书店本周将在全国推出畅销书《我们仨》的续篇《我们的钱瑗》,该书讲述了《我们仨》中的女儿钱瑗的一生,由95岁的杨绛先生以及钱瑗的继子、继女、师长学生、同事好友等合著。

钱瑗生前是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她治学严谨开创了英语“文体学”;生活中,她又无微不至关怀学生,去世后钱瑗受到许多学生、同事、同学的缅怀。

2004年9月,钱瑗的两位香港学生回到北师大母校。一位捐出100万元港币建立了“钱瑗教育基金”,另一位在《香港文学》上刊出了《纪念钱瑗特辑》,在香港文化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钱瑗的朋友、学生闻讯纷纷来信来文,要求参与。

三联出版社在《香港文学》已刊的10篇文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7篇文稿,结集出版。书中作者既有杨绛先生,也有钱瑗的继子、继女,还有她的师长学生和同事好友。如她的继子在回忆文章中写道:“钱瑗不是个擅长家务的家庭妇女,大概也没有人会这样要求她。

所以很有‘自知之明’的钱瑗会尽量以其他方式弥补自己的这一‘缺点’。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每到星期六她该回西石槽的日子我会很盼望她,原因是她经常会给我们带回一些好吃的东西。” 

杨绛先生称钱瑗为她“平生惟一杰作”。书中,杨绛先生以《尖兵钱瑗》为题写下代序。她对女儿评价说:“钱瑗和她父母一样,志气不大。她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立志要当教师的尖兵。”“但是她既然只求当尖兵,可说有志竟成,没有虚度此生。做父母的痛惜‘可造之材’未能成材,‘读书种子’只发了一点芽芽,这只是出于父母心,不是智慧心。”

书里还附有60余幅首次发表的图片,包括生活照片、一家三口往来信件、钱瑗的素描、手稿,其中还有钱钟书先生批改的钱瑗作文。每幅照片的说明文字都由已95岁高龄的杨绛先生亲笔所写,其中很多文字读起来饶有趣味。

如一封钱瑗写给母亲的信的照片下,杨绛先生写道:“1996年后期,钱瑗在医院写给妈妈的信。母女通电话称‘拉手指头’,因为不如‘手拉手’着实,只能‘拉拉手指头’。”通过这些文字,可以感受到杨绛先生对女儿钱瑗的温馨回忆。

在《我们仨》中没提及钱瑗夫婿曾引发读者诸多猜测。网络报章也有一些文章谈及其婚姻,如“阿瑗根本没有时间去恋爱。大概已经30岁出头了,她在工厂里做工,结识了一位‘和善忠厚’的工人王德一,也就同他结婚了。”但这些内容在新书中得到了纠正,有关钱瑗婚姻的真实情况得以披露。

在新书中,钱瑗前夫王德一生前好友黎虎称,“他(王德一)根本不是什么工人,而是一位大学教师。”据他介绍,俩人相识、相恋的时日相当长,过程也很曲折,并非草草从事。两人在大学读书时都是学校“美工队”的成员,比较熟悉。

毕业后王德一曾向钱瑗表露过爱慕之情,但没得到积极回应。直到“文革”中钱瑗才主动向王德一示爱并明确双方的恋爱关系。后在“文革”中,王德一因“炮打林副统帅”的“罪名”被批斗后自杀。

杨绛先生在书中还特意写文章《关于德一》谈及女儿婚姻,她说:“德一和阿瑗年貌相当,门户相当,他们俩的婚姻非常顺利。”“他和阿瑗的婚姻,包含分离的时日,也只有两年五个月。可是钱瑗深得夫婿家人的热爱,所以他们对我也至今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