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明书法 翰墨书灵性 健笔意纵横 记著名军旅书法家张建明

2017-09-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导读]张建明,书剑斋主人,1964年1月出生于陕西泾阳县.西安陆军学院毕业,本科学历,曾任兰州军区政治部团职干部.现为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

[导读]张建明,书剑斋主人,1964年1月出生于陕西泾阳县。西安陆军学院毕业,本科学历,曾任兰州军区政治部团职干部。现为中国标准草书学社社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等。他的作品被国务院文化部、陕西黄陵博物馆、等单位收藏。

      出身农家、投戎军旅的他,在书法中,更是增添了一份军人的刚性。他说,部队给了他创作的平台,滋养了他创作的灵感,而一幅幅书法作品成为了他军旅生涯的最好注脚,书法融于他的生命。“我1964年出生于泾阳,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的故乡。”跟随着张建明的讲述,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翰墨人生。

       一手好字助成长

张建明出生于农村,父亲是工人,工作繁忙,母亲便独自在农村照顾他们兄妹几个。张建明的外公写得一手好字,在当地小有名气,他也常常跟着外公一笔一画地写。从小,外公挥毫泼墨时的潇洒写意成了他幼时最引以为傲的记忆,他被汉字一笔一画间的神韵深深吸引。还未上学,张建明的字已经有模有样了。

上学后,因为字写得好,张建明常常帮老师抄教案,负责班级的板报制作。“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更多的时候,他将父亲给的零花钱攒起来,买纸墨练习。凭着这种痴迷和执着,他的书法长进很快。十几岁时,村里有红白事时,大家都请他帮忙写副对联。“那时家里条件虽然一般,但父母从来没说不让我写字的话。”对于父母的支持,张建明很是感激。上高中后,由于要备战高考,父母希望他能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不能光明正大地写毛笔字,那就练钢笔字,”没有笔墨宣纸,张建明便偷偷地在书本的封面上练硬笔书法。

翰墨照亮军旅路

1983年,19岁的张建明参军了。新兵训练之余,张建明常常为部队制作文化宣传板报。很快,他的文字功底被部队领导发现,开始担任文书工作。部队的横幅、标语、板报等都是他一手写的,这无形中为他打下了扎实的传统书法基本功。1986年,张建明考入西安陆军学院。一次,在学院组织的板报比赛中,因为能写五种字体且板书制作精美,张建明的作品被评为一等奖。由此,他在学院小有名气。

1987年,全国举行“文明杯”钢笔、圆珠笔书画大赛,此次比赛中,张建明的一幅钢笔字获全国三等奖。“那次获奖,是对我努力的肯定,也为我一生研习书法创作奠定了基础。”拿着此次比赛的获奖证书,张建明很是感慨。

时代的磨砺,让张建明执笔从戎,当了一名侦察兵。在部队工作多年,他虽然主管部队文化宣传工作,但在严酷的军事训练中,他曾获得大军区侦察兵专业比武第三名的成绩。龙腾虎跃、威武雄健的练兵场上的浩荡之气,灌注于他的生命意识与书法中。“训练虽然忙碌,但我依旧坚持抽出时间来写字。”回忆起在部队的情景,张建明记忆犹新。久而久之,他的字有了英武雄壮的气势和力量,多了豪放、通达、劲挺的军旅之气所熔铸的笔情、乐韵和诗魂。“部队的文化工作,给了我更多的机会去钻研书法的奥妙。”

渐入化境创“鹤寿”

张建明擅长于草书和行书,同时,他也将辩证法融于书法创作中,“草书追求飘逸,要在线条上下功夫,对笔墨的浓淡、干湿对比都要把握好。而书法也要讲究神韵,气畅贯通,让欣赏的人能感受到那种挥毫时一气呵成的气度。”书法创作三十多年的张建明,早期临欧阳询、柳公权等名帖,以楷书打下扎实基础,此后又临张旭、米芾、怀素、于右任等行草名帖,杂糅诸家,博取众长。在他纷纭多姿的书法艺术中,依稀可见他追摹“旷代草圣”于右任的品性与书风。“于先生的草书更是形神兼备,而他本身又是故乡人,是我学习的榜样。”创作中,张建明更是涉猎文学、音乐、舞蹈、武术、建筑、历史等领域,着力于各种有关美学的领悟与涵养,融合各种知识和艺术于书法创作,“将行书的笔意加入到楷书中,写出来的字看起来遒劲、灵动。如果将篆书的笔意融入到隶书中,就会既有隶书的沧桑感,又整体生动活泼起来。”

2005年,张建明从正团职务上退役,选择自主择业。如今,深居简出的他不断追求更高的书法艺术成就,书法艺术就像他生活的一种自然节奏,或者是一种节奏化的自然情感。“书法艺术是一个线条艺术,就是一种动感的美。

”在张建明工作室的一面墙上,挂着一幅“鹤寿”,饱满的笔意,点与线的融合,将寿字巧妙而自然地变成一只仙鹤。其中,丹顶仰天,头颈昂然而显出一个优美的曲度,身部表现出展翅欲翔的状态,两支修长的腿脚,一支直立,一支自然的收起。

在笔墨流转间,既是他对生命的一种理性的构思、一种提炼,亦是世间万物在他意识中被创造,是他生命的艺术。说起自己创作“鹤寿”时的感受,张建明说:“当时夕阳西下,是一个轮廓的形状,便想着通过形态展现一种美好愿望,就这样开始创作了鹤寿。

”这幅鹤寿字,以书作画,画显书意,书在画中,别具意味与风韵。而他的“鹤寿”已经获得陕西省版权局的版权专利,不仅被国家领导人收藏,更在2009年西安亮宝楼书画拍卖会上,以竞拍8000元的价格而受到广泛追捧。

墨香轻述故乡情

“故乡和部队,是我书法创作永恒的源泉。虽然回去的机会不多,但我常常在想能为家乡的建设做些什么。”多年的军旅生活,并没有改变张建明对故乡一草一木、人情世故的深深眷念。如今,有了新的创作平台的他,对家乡的建设更加关注,他曾回乡参加“红色长城、情系泾阳”书画会,并通过自己的艺术成就和影响,支援老家修路工程。

张建明对家乡有一种近乡情怯之感,“离开多年,已经很少回去了。只有和一些朋友相聚时,会回到家乡。尽管如此,我的心永远在那里,故乡是我心中永恒的创作之源。”而从张建明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份延伸在墨香中的故乡情。(本报记者 杨波海 任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