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圣哲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守持匠心 铸造匠魂

2017-07-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6年12月29日,北京故宫文物医院正式挂牌,新落成的故宫文物医院是目前中国国内面积最大.功能门类最完备.科研设施最齐全.专业人员数量最

2016年12月29日,北京故宫文物医院正式挂牌,新落成的故宫文物医院是目前中国国内面积最大、功能门类最完备、科研设施最齐全、专业人员数量最多的文物科技保护机构,也是服务于“平安故宫”工程子项目“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的重要工程。供图/CFP

【解词】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概括起来,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和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

【论调】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乏工匠。木匠、铜匠、铁匠、篾匠等,各类工匠用他们精湛的技艺为传统生活图景定下底色。然而,随着农耕时代结束,大规模制造的工业时代来临,一些与现代高效率生活格格不入的老手艺、老工匠逐渐淡出视野,差点成为被遗忘在角落的“精神财富”。

万幸,2016年两会期间,“工匠精神”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自此,中国掀起一股寻找、重拾、弘扬工匠精神之风的热潮,而党和国家领导人不遗余力地推动,正是对国策最好的引导。

那么,哪种人可以被称之为匠人?当代社会学家和思想家理查德·桑内特在《匠人》一书中说,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匠人,因为匠心——把事情做好的欲望,是根植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人性冲动。这种人性冲动,会凝聚成一股精神,即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和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工匠们对细节要求极高,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而现实情况是,当中国制造大步流星走向国际,铺天盖地进入世界各个角落时,我们收获的并不是期望中的好评如潮,相反,频频被退回的劣质品让国人惊觉中国制造的问题所在。著名企业家、教育家聂圣哲曾呼吁:中国制造是世界给予中国的最好礼物,要珍惜这个练兵的机会,决不能轻易丢失。

中国制造熟能生巧,就可以过渡到中国精造,中国精造稳定了,不怕没有中国创造。千万不要让中国制造还没有成熟就夭折了。这段话,勾勒出中国制造的发展路径。保持不偏航的秘诀便是,常怀工匠精神,从匠心到匠魂。

【记事】

这一年,工匠精神被《咬文嚼字》评为2016年度十大流行语,在人们重寻大国工匠、精神食粮的过程中,涌现出很多优秀的代表案例,以及实实在在的做法。或是寻访大国工匠,或是展现能人巧匠,他们用独特的方式为这个时代的“工匠精神”着墨。

我在故宫修文物

2016年2月,《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在网上一炮而红,点击率超百万,弹幕超过200万条,豆瓣评分高达9.4分,超越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成为纪录片“网红”。不少观众因为它而改变了对纪录片的刻板印象,纷纷力赞其为“最好看的纪录片,没有之一”。

这部纪录片的走红,并非偶然,而是时代浪潮下的社会心声外现。纪录片讲述了那些行走在皇城大院里“修文物的人”的故事,他们与文物摩挲交流、和历代工匠对话,他们用3年的时间磨一把刀,用18年的时间修复一幅画……他们在日复一日的修复中,成全了文物,延续了历史,也成全了他们自己。

“择一事,终一生”,令人触动。晨起日落,开门关门,师傅口传心授,徒弟潜心修为,文物修缮的过程既是一代代故宫人技艺的传递,更是生生世世匠心的积累和传承。

这与国际奢侈品牌香奈儿首席鞋匠的遵循——“一切手工技艺,皆由口传心授”如出一辙。在传授手艺的同时,也传递了耐心、专注、坚持的精神,这是一切手工匠人所必须具备的特质。这种特质的培养高度依赖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这是现代大工业的组织制度与操作流程无法承载的。“工匠精神”的传承,依靠言传身教,无法以文字记录,以程序指引,它体现了旧时代师徒制度与家族传承的历史价值。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丝绸茶叶、金银器、青花瓷……中华文明的进程中,早早就埋下了“工匠精神”的种子。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匠人之国、匠品出口国,中国出品的物件儿也是世界各国王公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如今,重拾匠心匠魂,重用大国工匠,彰显的是时代精神。

2016年7月至11月,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与全国总工会宣教部联合开展的“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走进上海、山东、辽宁和湖北等地,来自中央新闻网站及部分商业网站的编辑记者深入一线,挖掘工匠故事,传承匠人精神。

器物有魂魄,匠人自谦恭。采访过程中,记者去了有“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之称的鞍山钢铁集团,采访了被誉为“时代楷模”“工人发明家”的冷轧厂4号线设备作业区作业长李超,他表示,“如果在工作中发现什么没有做好,自己就先会脸红。”这份羞耻心是匠心不可缺少的一心。

在沈阳劳动模范纪念馆采访时,有记者说,“劳模,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他们用一生,换来了祖国重要的30年。”

而与之相反,便是“差不多”的观念,只求过关,不求精细。我国制造业存在大而不强、产品档次整体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现象,而这正是与“差不多”的观念显现有关。因此,在“速度和效率”成为社会的普遍追求时,能否静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尤其考验匠人匠心。工匠精神不仅是一项技能,也是一种精神品质,而放大了看,更关乎一个国家的工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