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春芳去世 越剧毕派创始人毕春芳本月14日去世——三春过后诸芳尽

2017-12-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解三酲     张爱玲编剧.1947年上映的电影<太太万岁>里有这么一个场景,媳妇给婆婆讲袁雪芬最近演新戏<祥林嫂>,"听说挺苦的",婆婆

◎解三酲     张爱玲编剧、1947年上映的电影《太太万岁》里有这么一个场景,媳妇给婆婆讲袁雪芬最近演新戏《祥林嫂》,"听说挺苦的",婆婆回答"我就爱看苦戏,越苦越好"。最初版本的《祥林嫂》仍然不脱越剧传统生旦对儿戏的范畴,爱情悲剧成分颇重,观众的趣味可见一斑。在毕春芳先生和怹创立的毕派脱颖而出之前,欢乐并不是越剧,尤其不是越剧小生最重要的审美贡献。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女子越剧邂逅上海摩登,上至太太小姐下至帮佣的丫鬟老娘涌进戏院、打开无线电,"私订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是演员和观众共同打磨出的山河破碎风雨如晦里的乌托邦,而王魁负桂英、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似乎又成了性别抗争终有一醒的南柯梦。

深情缱绻的越剧小生作为理想型熨帖了多少新旧女性的肺腑,人物形象温柔敦厚算是大红大紫、攒"过房娘"的规定动作,而舞台呈现跳脱欢乐则是可以加分却难度颇大的自选动作。

喜剧的表演往往意味着讽刺和夸张,比如《赖婚记》里嫌贫爱富的娘和矢志不渝的女儿争相发下的种种毒誓,《九斤姑娘》里"奇怪刁"和九斤花样百出的夸猫,但饶舌并不是端方君子应该有的品质,而做表夸张带来的狗血又是表情包不能承受之重,三姑六婆市井小鬟可以为之,君子不可以为之。

因此,遇上生旦对儿戏乃至小生的独角戏,剧场里的"笑果"更多来自剧本安排的戏曲冲突本身,比如《沉香扇·书房会》的相逢不识与明知故问、《珍珠塔·赠塔》的有话难言与误会重重。

观众会因"十八相送"里梁山伯的不解风情会心一笑,但戏核仍然是"楼台会"乃至"山伯临终"的痛断肝肠、情深一往。

    但毕先生打破了这种对于越剧小生的刻板期待。在与花旦戚派创始人戚雅仙半个世纪珠联璧合的合作演出中,逐渐形成的毕派以其轻快流畅的唱腔和略带夸张、擅演轻喜剧的表演风格征服了几乎所有的越剧爱好者。

《王老虎抢亲》里男扮女装的周文宾,演员是女性,扮演的是男性,而这个男性在此时又被当成女性拐入王府,仿佛俄罗斯套娃一样的性别设定为角色贡献了表演上的考验和观看上的乐趣,而毕先生老实中又透着一丝狡黠的表演,让周文宾层层设套逼得王妹妹吐露爱意终于私订终身让王老虎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智慧极具说服力。

还有《三笑》里卖身华府赢得美人归的唐解元,四大才子中的两位都让怹演活了,那轻微耸肩、蹦蹦跳跳的台步,步步都踏在了越迷心里的痒痒肉上。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声越剧一度兴起,人声演唱,用流行的电子乐器作为伴奏,颇有点儿卡拉ok实录的调调儿,也曾一度在歌厅作为伴奏带流行,数量不多,越迷也褒贬不一。毕先生是唯一尝试录过电声越剧的流派宗师,而毕派自带跳跃感的唱腔和戚派音节简单的唱腔在电子音乐的烘托下简直如虎添翼,电声《三笑》在那二十几出电声越剧中即使不算最好听的,也得是之一。

    然而毕派绝对不止喜剧。毕先生的黄金搭档戚雅仙是越剧著名的悲旦,在喜剧演出中,两人迥异的舞台气质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反差萌,而在《血手印》《钗头凤》这样彻头彻尾的悲剧中,毕先生淳厚唱腔所营造的人事代谢,又会加强戚派如泣如诉的唱腔所渲染的悲剧色彩,相得益彰。

毕先生唱《风雪山神庙》,"想起那日长亭别,一封休书把亲退,娘子啊林冲岂愿将你负,为的是怕你受连累",亡命天涯不忘儿女情长,这是非常越剧的英雄末路,没有"大雪飘扑人面"的借景抒怀,却是一样的荡气回肠。

2009年第二届"越女争锋"排位赛有用越剧唱腔翻唱兄弟剧种名唱段的环节,有三位选手都抽中了京剧的"大雪飘",虽然拿小字辈的临时创作和前辈老先生千锤百炼的唱段相比未免苛责,翻唱也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但听来还是有点儿故作刚强,有失越剧本身抒情叙事的优势。

    说到"越女争锋",三届下来,让更多的外地观众认识了新生代越剧演员,却只出了一个唱毕派的小生,真是花叶飘零。这里面当有毕派易学难精的特殊原因。易学,戚毕"对儿戏"在江浙沪尤其广大农村脍炙人口,越迷基本人人都可以来一段"相爷堂内把话传",而且确实对于音域等声音自然条件要求不是越剧小生流派里最高的。

难精,难在度的把握上,毕派特色的台步和略作夸张的身段,稍微过头就显得油腔滑调,一不注意能演成帕金森症。但秦钟是卖油郎不是卖"油"郎,能让花魁倾心相随的是一个温柔相待的生意人,而非一个浮浪子弟。而把流派特色夸张变形基本是流派继承者很难跳脱的怪圈,不惟毕派,不惟越剧。

    对于毕派传人的稀少和对于新生小花旦多宗傅、吕的遗憾并没有程度高低的区别。流派本身只是个便于后学者立基的概念,而不是限制发展的桎梏,更不是招呼吆喝的幌子。学毕派只学到了摇头晃脑,和小花旦往往傅吕难分是连"像我者死"都没有做到。

而"学我者生",目前只有那些真正在市场中拼命搏杀过的"二代目"可以做到,比如说兼学徐范的丁赛君,是"林妹妹"王文娟除了徐玉兰之外合作最默契的搭档;再比如艺兼尹毕的陈书君,毕派唱腔的雄浑帮助怹塑造了《金殿拒婚》的大夫宋弘,这是越剧里最好的官生形象。甚至毕先生自己也是个"二代目",毕派唱腔本身就脱胎于尹派、范派唱腔而后起。

    毕春芳先生走了。"阖府姐妹都到齐,暗地喜煞我唐解元",大家用《三笑》经典唱腔为怹贺九十大寿、唱祝寿歌的毕派艺术专场演出,刚刚过去一个月。怹在越剧流派宗师中年纪并不算顶大,专场上瞧着精神也极好,这个噩耗来得实在突然,真是冷水浇头怀抱冰。惟愿为数不多的弟子能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上"各自须寻各自门",找到符合自己的生路,否则就真是"三春过后诸芳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