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艺术博物馆落户之谜(博物馆巡礼)

2017-08-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黄永玉先生收藏有一批古物,大部分是陶器.从仰韶文化时期至宋.元.辽.金各代,约一两百件."其中有一批中山国的陶器,看似鸭子,一个一个的,听说

黄永玉先生收藏有一批古物,大部分是陶器。从仰韶文化时期至宋、元、辽、金各代,约一两百件。“其中有一批中山国的陶器,看似鸭子,一个一个的,听说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两三个,我有26个。”如何妥善处理自己收藏多年的古物和创作的艺术作品,让黄永玉颇感为难。

他就此咨询美国博物馆专家哈维·维斯特先生及其夫人姚小波女士。哈维夫妇献出一计:捐给学术团体,尤其是大学,这样就可以进行学术研究。这条建议让黄永玉茅塞顿开。捐给哪所大学呢?黄永玉首先想到故乡的吉首大学。

2003年7月9日,黄永玉与挚友哈维夫妇一起应邀来到吉首大学,举行了有关筹建博物馆的座谈会。黄永玉感谢哈维夫妇的建议。

哈维在美国创办了4家博物馆,对博物馆的运作很是熟稔,同时对美术史也颇有研究。他对吉首大学的领导说,不要把博物馆简单看成是一个摆放古董的地方,而应该视为智囊团,“提升大学价值的智囊团”。黄永玉艺术博物馆就应该体现出创造力和想象力,重视思维的力量。进行黄永玉研究是黄永玉艺术博物馆的一项重要工作,而研究的最大突破口就是研究他的思维方式。

如何建设博物馆,吉首大学按照学校的实际条件和哈维先生的精辟见解拟定规划,八易其稿,终于得到各方一致认同。

2006年10月1日,黄永玉艺术博物馆在吉首大学隆重开馆。

开馆当天,黄永玉说,我的收藏、我的作品,与全国的收藏水平、全国的创作水平相比,算不得什么!只是我对故乡一点微薄的奉献。

一座艺术的圣殿

黄永玉艺术博物馆落户吉首大学,为这里营造了一座贴近艺术、提升品位、净化心灵的“文艺圣殿”。

博物馆由北大建筑研究中心主任张永和领衔设计。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展厅面积2600平方米,分为5个展厅:序厅陈列着堪称黄氏代表作之一的大型青铜浮雕《山鬼》,还有黄永玉在吉首大学现场画的巨画《采芰荷以为裳》,沉睡三峡江底1.

5万年之久的阴沉木以及土家织锦大型壁挂等;第一展厅为“艺术与人生”,观看其中的文字、图表、照片和实物,可以窥视黄永玉先生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和极富想象力、创造性的创作历程;第二三展厅为“书画天地”,陈列了黄永玉创作的10多幅书画作品,巨幅画作《松风如海》是黄永玉一生创作的最大的一幅画,重达2吨。

博物馆建成时,黄永玉如约来到吉首大学作画。6月23日至7月2日,82岁的黄永玉每天早上7时起床,8时就开始挥毫泼墨。

有时中午都不休息,席地吃个盒饭继续展开创作,直到下午5时左右才停笔。馆藏的《采芰荷以为裳》、《子非鱼》、《秦时明月》都是他在现场挥就的巨幅作品。展厅还陈列了《窗口》和《荷生池塘》两幅意义特殊的画。

华侨企业家王铭和爱国华侨蚁美厚之子蚁民,听说黄永玉要在家乡吉首大学建博物馆,便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珍藏多年的这两幅黄永玉的著名作品捐献出来,为博物馆增添了极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传世艺术珍品;第四展厅为“收藏世界”,展厅陈列了黄永玉先生收藏的近200件文物,文物有中山国陶塑群、唐代石椁、宋代翁仲,上自龙山、仰韶,下至明清,极尽天真狂放,散发着古拙的气势。

一段延续的情缘

近日,黄永玉的儿子黄黑蛮接受了笔者的采访。他说,把博物馆选择建在吉首大学,是父亲浓浓乡情的体现。父亲在外漂泊多年,吃过不少苦头。每当身处逆境,或者创作感到力不从心时,只要想起故乡的山水和父老兄弟,一切烦恼就会烟消云散,思想也活跃起来,灵感来了,画也鲜活了,文章也鲜明了。

黄黑蛮谈道,父亲与吉首大学有着深厚的情缘。1982年5月27日,父亲陪同80岁的沈从文从北京来到吉首大学和师生座谈,当天下午就为吉首大学创作了一幅题为《故乡荷塘》的画作。1985年、1998年应邀到吉首大学讲学期间,又先后题写了“风雨湖”、“凤凰楼”等匾额。1999年8月13日,父亲创作了《湘荷白鹭》的画作赠给了吉首大学。

黄永玉艺术博物馆落户吉首大学以来,受到海内外各界的关注。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董保华、日本著名版画艺术家森岗完介及我国著名艺术家黄苗子及夫人郁风等先后前来参观。开馆以来,参观人数已逾万人。

设立黄永玉艺术博物馆后,吉首大学又成立了黄永玉艺术研究所,初步确定的研究方向为:黄永玉的思维特色、黄永玉文学艺术作品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黄永玉的艺术世界与湘西民族民间文化的关系、黄永玉与东西方文化关系、黄永玉从顽童到文化大师奥秘的个案研究、黄永玉与湘西名人之间的关系研究……同时还决定先期重点开发湘西民族民间文化项目,包括印染、纸扎、打镏子、傩面具、傩绝技神功、辰河高腔……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