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元寿搜孤救孤 [瑜音绕梁]11月13日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看瑜老板《搜孤救孤》有感

2018-0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搜孤救孤>原本是一处稀松平常的戏,不是唱大轴的戏,但是1947年在上海庆祝杜月笙六十寿诞时"冬皇"孟小冬先生公演此戏两场,万人空巷争看盛况

《搜孤救孤》原本是一处稀松平常的戏,不是唱大轴的戏,但是1947年在上海庆祝杜月笙六十寿诞时“冬皇”孟小冬先生公演此戏两场,万人空巷争看盛况空前绝后,当时京剧界有名的京剧演员除了梅先生以外基本上都在现场看戏,没有一个人不从心底里佩服孟先生的,在很多名家名票的回忆文章中有不少记载。

从这场戏的录音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孟先生艺术水准之高,在此后近七十年中没有一个老生演员可以把《搜孤救孤》唱到那个高度的,即便是有“小冬皇”之称的王珮瑜也办不到。

孟先生在唱完《搜孤救孤》后再也没有登台演出过,《搜孤救孤》成为“冬皇”的广陵绝唱,也是一代又一代余派爱好者探寻余派艺术精髓的必修课。得到余叔岩先生真传的在行里其实只有孟小冬先生一人(在票界得余先生真传者以张伯驹先生为最,张伯驹先生限于自身条件无法让余派艺术绽放出来),孟先生随后去了香港和台湾,余派艺术在大陆的传承受到很大限制,几十年来始终没有很好的余派名角出现,直到九十年代王珮瑜初露锋芒,让看到了余派中兴的希望。

王珮瑜成名之作是《文昭关》,是纪念程君谋先生百年诞辰演唱会上顶替梅葆玥老师演出的,让人始料不及的是一个戏校学生的开场戏一炮走红,得到梅葆玖先生的赏识,随即介绍给北京的老生名家们。

王珮瑜北上进京演出,得到北京老生名家们的首肯,谭元寿先生更是给予了“小冬皇”的美誉。《搜孤救孤》是瑜老板最早学习的京剧剧目之一,也是青京赛获得第一名的剧目,是瑜老板看家剧目。

银座拍卖在拍卖会举办之前和北京京剧院携手举办“余音绕梁—京剧名家名剧演唱会暨冬皇故物展”。演出分为上、下两半场,北京京剧院派出老中靑三代优秀演员鼎力加盟献唱经典唱段,下半场是瑜老板和邓沐玮先生合作演出的《搜孤救孤》,以北京京剧院演员为班底,马博通出演公孙杵臼,学京赛金奖梅派旦角白金出演程妻。

我13号早上从济南出发乘坐高铁奔赴京城,下午到故宫参观,晚上提前一个半小时到梅大,先看了冬皇故物展览,现场两个屏幕播放冬皇故物展览的宣传片。

这场演出满座,门口还有人问我有没有多余的戏票。当晚演出非常精彩,上半场从谭正岩开始都有加唱。就这出《搜孤救孤》来说,给我的总体印象来说,邓沐玮先生表现中规中矩,很松弛也不抢戏,但马博通和白金明显有点卯上了,年轻演员第一次和名角同台演出,为了压得住台面可能是太卯上了,但是瑜老板没有受此影响依然很沉稳。

从近两年瑜老板演出来看,对于松弛的追求过多了。我是半吊子戏迷不懂行,这样总显得不够紧凑,要追求外松内紧,调门也要高,余派戏调门低不好听。

当然这是吹毛求疵,当晚演出还是很好的。演出结束以后得到瑜老板所赠的茶叶,并到后台得到瑜老板签名,并有幸与瑜老板合影。近距离接触瑜老板才发现,人很瘦弱与台上形成很大反差,很谦虚对待戏迷很热情,签名合影都很配合,没有大牌的架子(跟我合影后还说了声谢谢,让我很感动)。

这是我第一次到北京看戏,本来打算10月份去看瑜老板和张火丁合作的《红鬃烈马》,但是戏票太紧俏了,没有票没看成。

瑜老板的戏我从网上基本上都看过,大概看过三十多出戏,只有《战太平》、《御碑亭》、《铡美案》等为数不多的几处戏没有看过。能演过这么多戏的当今演员并不多,但是与老一辈名家们相比,剧目积累上还是有不小差距。

瑜老板在自我要求上还是很高的,每年都保持着学习新剧目的好习惯,目前很多大红大紫的京剧演员也就会十几出戏,在剧目积累瑜老板是高人一筹的。谈到剧目,我非常希望看到余派的《焚绵山》,《焚绵山》这个戏近年来除了奚派张建峰演出过外,其余老生演员没人演过。

我听过李锡祥先生唱的“介子推坐草堂前思后想”一段,真是余音绕梁不绝于耳,希望瑜老板能排这个戏。我也知道余派除了余先生留下的“十八张半”唱片和孟先生的《搜孤救孤》录音以外,去寻觅余派艺术是非常艰难的艺术旅程,这是余派艺术传承的特点。

余先生非常珍爱自己的艺术,孟先生亦是如此,余派研究者亦是如此,余派艺术得来十分不易,不会轻易示人。

近年来随着票界刘曾复先生、范石人先生等老先生们相继去世,瑜老板作为余派第四代传人肩上责任更重,作为余派的标志性人物,每一次演出都会被认为余派的范本。余派艺术之所以影响深远,在于本身艺术价值高,余派传人要始终学习余孟两位先生对待艺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对待每一次演出都要搏狮搏兔用尽全力,对每一句唱都要精致考究,这样演戏虽然很累,但是艺术水准高下立判,这才是戏迷心中正宗的余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