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冯建吴篆刻的思考

2017-07-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冯建吴先生是中国现代篆刻的一位大师,是诗书画印四绝的承前启后的全才大师.其诗书画印溶入冯建吴先生的生命之中,不可分割,各有所成,成为冯建吴先

冯建吴先生是中国现代篆刻的一位大师,是诗书画印四绝的承前启后的全才大师。其诗书画印溶入冯建吴先生的生命之中,不可分割,各有所成,成为冯建吴先生艺术的有机整体,矗立在中国艺术史上。就其印风来论,是大美不言的壮美,"浑朴自然,章法严谨而灵活,笔势厚重而流动,宗秦汉而兼有吴攘之、吴昌硕的长处。

"(徐无闻在《冯建吴艺术作品集》书法•篆刻评语)师造化而存我,贵在创造。在学习和研究冯先生篆刻艺术时,发现若干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

1、在继承吴派篆刻中,从吴昌硕"苍劲朴厚"中掘出"浑朴自然"的印风;从吴昌硕刀笔相融中见刀意,而转化为刀笔相融见笔意,之间的境界走向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从以下二个方面来认识,一是与冯先生书画喜用硬毫(猪鬃宋笔)有关。

冯先生曾有诗曰:"师宗一代吴安吉,出室难于别创蹊。密密藩篱縻鷃雀,泱泱瀛海遁鲸鲵"。要跳出藩篱别开蹊径,需要有泱泱之下遁海的气度,此之下技法突破首在工具,帮助冯先生完成雄浑、阳刚的壮美。二是冯先生作书用墨用纯墨,不用水,用以表现老辣跌宕,雄强浑厚的特点。从纸面效果就是黑白,强化线条的张力,重气。印章铃盖后也是红白,书印之间互语互助互利不言而喻。

2、印从书出,冯先生以石鼓的浑穆,秦权的方劲,陶文的奇逸,强化了笔画排列与书写秩序,借以吴攘之的横势,在作品中把"书"的意蕴尽致地印化于方寸之间,是一种开拓。这对重视美术化倾向的当代篆刻有什么样启迪?其分野与对抗的价值取向又在哪里?印风的形成,籍于书风(篆书风格)的完善,尤其是在朱简出,到邓石如"印人书出"而成定论,方有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印风傲然传世。

当代篆刻在快节奏的发展中,把新发现的古文字、古文献资料,以及民间工艺美术等,运用现代美术设计的方法,重新整合,创造出与原有知识结构完全迥异的印风,是一种新生。

冯先生的制印经历、方法和知识结构,成为两个时代印风传承节点上最重要的篆刻家之一,影响着两种创作的发展。

3、在浑朴自然的印风中,出现了峻利尽致的作品,并反复铃用,说明冯先生尤钟爱此印(如"存我"、"师造化"等),为何此信息未能延展,也未见他印相佐。从冯先生所创作的篆刻作品,其风格主要在"浑朴"上着刀,在书法探索中把老辣、恣肆置于浑朴之中,那种自然冲切留下的"峻利"之痕也一任自然了,也是晚年对艺术创作的"归真"之路。

4、篆刻创作与实用开始分离,创作自觉的时间大致在八十年代,所见作品数量不能完全揭示这种自觉。从冯先生晚年创作高峰的十年来看,其通会之际,主次之别,担当之责,暮年之心,使他主攻于山水,篆刻虽有心而少力了,当开启了印风骤变时刻,却悄然地安静了下来,自觉中自觉的选择。

5、作品印文多与绘画主题有关,如"可游可望可居""蜀山青"、"美在自然"、"搜尽奇峰打草稿"、"我家在西蜀古陵州"等印,未见钤用。是否可以这样臆测:篆刻创作的自觉与实用无关,这是其一;通览冯先生绘画作品钤用印章(见附页:冯建吴先生绘画作品所用印章一览),印文与绘画内容一致的几乎没有,说明实用印章印文只与作者本人(包括心境)有关,这是其二;印文内容直接揭示了冯先生创作的指向,也是心路的外化,这是其三;篆刻家书画用印非常讲究,宁少勿多,宁精勿粗,宁轻勿重,宁敛勿张,多则乱,粗则俗,重则欺,张则散,这是其四。

6、大美不言的壮美印风形成在八十年代,此前尤其是1973年王个簃先生品评冯先生印章的作品含有柔美成份。那么,生命最后十年里(1979-1989),人生的境遇与国家时势的变化,对印风 形成应是最佳注解。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冯先生落实政策后,历史问题获得平反,成为四川美术学院仅有六位教授之一。

应文化部之邀赴京,为中央各部门,以及联合国中国厅、人民大会堂等作画。1980年在成都金牛宾馆为宾馆作画,小平同志正好在成都视察,在金牛宾馆看望冯先生等画家。1981年当选为重庆画院副院长、重庆市书法协会副主席。

1982年在成都举办"冯建吴书画展",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省委书记杨超亲自主持开幕式。……冯先生身逢盛世,意气风发,书画气象宏开,印也博大美不言之壮美,时代使然、超然,冯先生之幸也,艺术之幸也,时代之幸也。(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篆刻委员会主任)

附:冯建吴先生绘画作品所用印章一览闲章印文 钤用时间 次数子云亭 1980-1981 8 仁寿 1957-1980 7(白、朱两印) 小俳徊楼 1980-1984 6 存我 1981-1987 6 师造化 1980-1981 6 岁在庚戊二月五日生 1980-1981 5 与造物游 1980-1981 3 百花齐放 198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