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沫咔哇哇”的艺术家陆扬:丑陋中开出美丽的花

2018-01-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采访女艺术家陆扬这件事,不能不说是有点紧张的.她的作品一直饱受争议,一些基于疾病或是动物尸体上的实验性项目,被人诟病视觉上令人不适或是直接指

采访女艺术家陆扬这件事,不能不说是有点紧张的。她的作品一直饱受争议,一些基于疾病或是动物尸体上的实验性项目,被人诟病视觉上令人不适或是直接指责她虐待动物。连向自己偶像庵野秀明的《新世纪福音战士》致个敬拍个小短片《The Beast兽化崛起》放在youtube上也引起全世界粉丝褒贬不一的热议,甚至遭到原片制作方公司要求撤下youtube的“待遇”。

但是眼前这个娇小、瘦弱,打扮得像个原宿系少女的上海女生,却让紧张的感觉一扫而光。对于“被喷”这种事情,陆扬自己居然表示“没事,我已经习惯了”,这更加令人对她充满好奇。

和之前以帕金森综合征为灵感来源的《震颤麻痹计划》作品相类似,这一次陆扬带来了以癌细胞为原型的“癌宝宝”们,并和仁庐空间合作了全新的个展“激沫咔哇哇”。“激沫咔哇哇”是日语Kimo Kawa的音译,意思是“怪得可爱”。

陆扬尝试将人们带有负面观念的癌细胞转化为“怪异却可爱”的卡通形象,通过这一特殊表达方式以期人们用宽容的态度去正视癌症这一现实问题,是癌,还是爱?是痛苦,抑或是另一种欢乐?通过使用各种媒介,如动画、装置、首饰及3D打印技术,癌细胞被演化成色彩炫丽的动画形象。这样的概念果不其然受到一些攻击,在这个“谈癌色变”的时代,尤其是在国内,很多人无法接受美化癌细胞的艺术。

周末画报 X 陆扬

Q: 癌宝宝这个形象是怎么想出来的?

A: 其实对于生命啊、死亡啊这样的话题我是一直很感兴趣的,这也是很多人都会关注的话题,所以我之前也做了一些和疾病相关的艺术作品。我觉得现如今,对于人类有威胁的东西,大家都是很避讳去谈论的,包括由疾病带来的一些丑陋、黑暗的视觉上的一面,都被刻意地隐藏起来。我小时候有严重的哮喘,三天两头就会进医院,所以可能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习惯这些丑陋了吧。我觉得这些东西都是人生中的一部分,干吗要回避呢?

Q: 那把癌细胞做成可爱的卡通形象是出于顾忌一部分的感受吗?

A: 我的很多作品用的都是反差的手法,比如一个很暴力、很残酷的现实,我会用娱乐的形式去表现,这种用喜剧表现悲剧的方式,可能达到的效果会更强烈。所以就把癌细胞做成可爱公仔的形象了。

Q: 你会真的去研究不同癌细胞的形态再重新创作吗?

A: 是的,癌宝宝有三个形象,分别是分裂的状态、堆积起来的状态和吸附在人体器官或组织上时候的状态,就是以癌细胞的特性去设置的。

Q: 当你在第一次看到真的癌细胞形态的时候心里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触?

A: 去年我去澳大利亚的一个生物实验室待了一段时间,几乎天天都在玩显微镜,你以为会很丑陋的癌细胞在显微镜下被放大后居然变得好看了。

Q: 癌宝宝的形象目前有哪些载体呢?

A:今年时装周和廖晓玲合作为“CONTENT目录”做了一些图案上的设计,算是癌宝宝第一次出现在产品上。而这次的个展,加入了一些癌宝宝形象的饰品和公仔。

Q: 你觉得会有人愿意戴以癌细胞为原型的首饰吗?

A:做这个展览的初衷是希望有更多人可以直面丑陋的东西,所以希望可以采取散播的方式,有些人平常不会购买艺术品,但如果做成首饰,他们可能第一反应不会去考虑这是什么而是会觉得戴着好不好看。而将癌细胞做成公仔,则是参考癌细胞和人类的关系,体内的存在形式变成以体外的形式呈现。以这样的方式传播开来,也算达到我做展览的目的。

Q: 这么久以来你以疾病为原型创作的一系列作品都引起挺大争议的,这事你怎么看?

A:在做这些项目过程中,我接触了很多饱受疾病困扰的病人,他们对于这些疾病和痛苦的态度和健康人完全是两样的。有一次我在日本做讲座,也就是那个帕金森综合征为原型的《震颤麻痹计划》,讲座结束之后有两位老先生找到我,告诉我他们的朋友就是因为这个疾病去世的,在看到有人用这种方式去展现帕金森综合征相关的内容,从而引起更多人去关注这个疾病,很感动。

其实我并不是很在意我做的东西是不是艺术,我更愿意称之为计划,可能只是借着艺术的名义去做些我感兴趣的东西,然后让大家来关注我要表达的那些,就够了。

陆扬

1984年生于上海,生活、工作在上海和北京。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系,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作品曾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地展出,引起不小反响。她在“生物艺术”(Bio Art)领域的探索十分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