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义之女 纪念红军胜利80周年·商城红色记忆之走进陈明义将军故里

2018-05-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纪念红军胜利80周年·商城红色记忆之走进陈明义将军故里陈明义.洪学智.刘华清亲切闲谈-1988年春天陈明义与徐向前在广州-1983国

原标题:纪念红军胜利80周年·商城红色记忆之走进陈明义将军故里

陈明义、洪学智、刘华清亲切闲谈-1988年春天

陈明义与徐向前在广州-1983

国家主席李先念与陈明义在中南海-1987

县文联在陈明义故居留影

走访陈明义故居

大河网讯 8月5日,在举国上下纪念红军胜利80周年之际,商城县文联组织文艺家走进陈明义将军故里——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河南商城籍将军中,对家乡感情最深、贡献最大、最受商城人民爱戴、知名度最高的将军就是陈明义少将。他十分关心生活在大别山革命老区里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积极地为脱贫致富出主意、想办法,商城人民对将军有着深厚的感情。

从茅草屋走出的将军

陈将军的故居,座落在枫香湾左侧半山坡上,小瓦、土墙,与其他村民的房屋相比显得十分寒惨,老旧、破败、低矮。生前,有人曾提议将此房整修一下,但遭到陈将军的严辞拒绝。

在走访中,陈将军的胞侄讲述这样一个故事:

1917年2月8日,早春二月。大别山风雪迷茫,金刚台上的马尾松、水杉、枫杨、葛藤,被积雪压得低沉沉的,在刺骨的寒风中瑟瑟颤抖着。

山下,里罗城村几户人家,稀稀落落的小草房里,掩没在茫茫风雪和沉沉的黑夜中,没有灯光,没有人声,一片黑暗、沉寂。

突然,从一间小草房里,传出来一阵婴儿落地时的啼哭声。那声音似惊骇,似激怒,似呐喊,又似欢呼!小草房里油灯亮了,响起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欢笑声,同时夹杂着低沉的叹息声。

这间小草房的主人名叫陈玉生,是河南省商城县伏山乡里罗城村的一个贫苦的农民。他被着一件破棉袄,抱着瘦小的初生儿,又欢喜,又忧愁!这是他的第五个孩子了,他看了看贫寒的小草房,苦笑着对妻子说:孩子他娘,咱家缺吃少穿,拿什么来养这孩子呢?

疲累不堪的妻子扭过头去,低声的抽泣着,轻轻拍着婴儿:“儿子,儿子,我苦命的儿子呀……”

那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苦命的、出生在小草房的孩子后来当了红军,从小茅草房里走出一位将军!

村里人只知道,陈玉生的妻子陈郭氏又生了一个小男孩,取名陈培义。不久,培义有一个乳名:严喜!在红军时期,部队首长又给培义改为明义。

人们不禁要问:陈家的儿子,乳名为什么叫严喜呢?这里有一个山村人家纯朴而又动人的故事。

由于家境贫寒,培义的母亲身体瘦弱。再加上过去已生了四个孩子,体质更差,奶水很少。小培义吃不饱奶,日夜啼哭。隔壁住着一个严妈妈,刚生了孩子,奶水很多。善良的严妈妈听见小培义的哭声,忍不住喊道:“陈五娘!把孩子抱过来,我喂他奶水!”母亲抱着小培义,送到严妈妈家。小培义在严妈妈怀里,嘟噜嘟噜地吃个饱,甜甜地、安静地睡着了。

为了报答哺育之恩,小培义拜严妈妈为干妈。严妈妈多一个儿子,自然欢喜。于是,给他取个乳名:严喜!干妈疼爱严喜,胜似亲生;严喜爱干妈就像亲妈。

后来,严喜当了将军,第一次回到故乡探亲,他的亲生母亲陈郭氏早已悄然去世!他一头扑进干妈怀里,喊了声干妈发,两行热泪滴在征尘仆仆的军衣上……

1997年冬天,严喜已是80高龄的德高望重的老将军。提起干妈,他仍深情地说:“没有干妈,我早就饿死了……”

人间的真情,凝重如大别山绵绵山峦,悠长如滚滚淮河水!

终身的遗憾

陈明义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然而,他也有许多遗憾,尤其是没有兑现对母亲的承诺,是终身的遗憾!

这里的村支书,讲述了陈将军这样一件人生历程:

陈将军离开家乡这座茅屋时才十四岁,随即跟着红军踏上长征之路。那天,母亲送到山路上,千叮万嘱他打了胜仗一定回家来看看。望着他走在回家弯弯的山路上,一步一回首,那种儿行千里母担扰的难舍之情,当她瘦弱的背影消失在山坳那边时,他百感交集,泪水涟涟,大声地说:“娘呵!一定要回来看望您,等着我吧!”他转战南北,戒马倥偬,一去就是十八年。

在这十八里,陈将军没能回去过一次,然而,当娘的却去看望过他一次。

那是1932年秋天,西风肃杀,万木凋零。陈明义所在的部队转移到金寨。在国民党大军压境、烽火连天的暮秋,陈明义的母亲,突然来到部队。

那是一个寒冷的秋夜。在一间小草房里,陈明义借着暗淡的油灯灯光,仰望着母亲。啊!母亲退色的蓝布衣衫,落满了仆仆风尘;她的双鬓,已长出丝丝白发;她的双眉之间,烙印着两道深深的皱纹。她知道儿子爱吃板栗,翻山越岭地提来一筐板栗,亲自剥给儿子吃。这情景,就像当年给儿子喂饭。陈明义吃着母亲亲手剥的板栗,甜在心里,千言万语,该从何说起?

陈明义心里清楚,娘此行的目的就是让他回去一次,去看看他苍老的干妈,他远嫁受人欺凌的妹妹,卧床不起奄奄一息的弟弟,还有他多灾多罪的妹妹……

陈明义的心情异常凝重,他低头看了看母亲那双扭曲的小脚。这双小脚,走过多少酸甜苦辣的人生之路?如今她又走过八十余里坎坎坷坷的山路,来看望儿子,想把儿子带回家去看一看。作为儿子,作为这个家的希望,陈明义多么想顺着母亲,跟着她回家,再为她砍一捆柴禾,再为她挑一担水呀!可是,国民党围剿苏区的军队将要打过来了,他怎么能跟母亲回去呢?

陈明义抬起头来,望着满脸皱纹的母亲,动情地说:“娘,我们部队要打仗了,前几次反围剿,我们都打了胜仗。这回部队要进行第四次反围剿,等再打了胜仗,我一定回家去看你!”

善良、勤劳、贤慧的母亲终于理解了儿子责任、担当和勇敢。她清楚,她一路走来,也看到社会动荡、四处撕杀不断、烽火连天、饿浮遍野, 眼下部队正缺战斗力,尤其像她儿子这样的能征善战红军战士,尽管他还长着一张娃娃脸。她捧起儿子的脸,摸了摸,是那样的熟悉、亲切,她笑了,开心地笑了……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母亲就起床走上了回家的路。陈明义把母亲送到金家寨的山路口。

陈明义站在路口,目送着母亲。她那一双瘦小的脚,艰难地行走在山路上;她那被生活重担与亲人生离死别压弯的腰,越弯越低。母亲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消失在大别山经霜的红叶中,消失在那满岭鲜红似血的霜林中……

当天晚上,部队就出发了。15岁的小红军陈明义,肩负着母亲的希望,跨进了红四方面军第25军73师的队伍,他的职务是第73师政治部保卫队排长。

这一别,竟然十八个春秋!

直到1949年4月,渡江战役前夕,部队路经河南商城,离他那座小村落不远时,才顺道回来探望。娘呢?在哪儿?他急于想见到她,他买了花手巾和一瓶汾酒,都是她喜爱的而又无钱能买的。可是娘在漫漫岁月,倚门盼儿归,望眼欲穿,未能等得及,三年前已安卧在黄土堆中。花手巾只能覆盖在坟头上,那瓶汾酒和他奔涌的泪水泼洒在萋萋荒草上,祭拜了母亲,他又踏上征程。

意外收获

据陈将军一位姪孙女介绍,他生前曾被誉为“金桥司令”。1954年12月,他用五年的时间修起了世界屋脊上第一条里程最长、海拔最高、地形最艰险、地质最奇特复杂的康藏公路!后来改称为川藏公路。1956年,就是这位“金桥司令”,又亲自指挥由西藏汉藏军民组成的建设大军,修建了世界屋脊上第一个飞机场——当雄机场!

从1962年至1965年6月,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战,我们的金桥司令,又率领着筑路大军,修通了中尼公路-西藏第一条国际公路! 1966年2月开始,尽管当中有“文化大革命”的动乱,陈明义将军以“金桥司令”的英雄气魄,在当年年底,建成了世界屋脊第一个现代化的国际航空港!

由此可见,在那个年代,像陈将军这样手中掌管着大量的国家资源、重大工程项目的高级将领并不多。尽管他拥有大量的物质、财力、人力调拨权,但他从未乱花一分钱,从未搞过以权谋私。他的一个大侄儿想让他解决一下生活困难,陈将军寄给他一件自己行军时用的棉大衣;他的二侄儿想让他解决一个正式工,他让二侄儿在家种好田,植好树……

今天,商城县文联一行特意走访了陈将军一位侄儿陈启太。启太的房子离公路约三十余米,是很靠后的。正屋是三间平房,房檐长满青青的苔藓,看来房子建的有些年份。朝东有二间耳房,是伙房。一进堂屋,几件旧沙发摆在两边,有一个木凳子还缺一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