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非资料 CEO李亦非曝家庭事业和谐秘诀 李亦非老公汪潮涌资料

2017-08-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双CEO夫妇怎么样才能保持家庭和事业上的和谐?维亚康姆中国区总裁李亦非和信中利总裁汪潮涌,这一对甜蜜夫妻幸福的脸上已经给出了答案李亦非出场了

双CEO夫妇怎么样才能保持家庭和事业上的和谐?维亚康姆中国区总裁李亦非和信中利总裁汪潮涌,这一对甜蜜夫妻幸福的脸上已经给出了答案

李亦非出场了!不过,出场之前还得化妆。这位漂亮的全球最大娱乐媒体公司中国区的女CEO,就像一个爱美的可爱的大女孩,肆无忌惮地坐在自己的老板桌前化妆。开始是涂口红,小心仔细地从上嘴唇开始,从左到右,唇线描得很精致,接着是下嘴唇,同样地精到。然后是抹眼睫毛膏,对着化妆盒里的镜子看看,睫毛膏涂多了,又拿纸巾擦掉,重新涂一遍。

突然,这位曾经是全国武术比赛冠军的女人发现自己的头发有些乱,于是对着门外的秘书喊到:"小刘,找把梳子和口者哩水过来!"秘书告之没有,李亦非调皮地一笑:"以后公司里这两样东西要成为必备品!"

2002年7月16日的下午,在北京国贸大厦西楼维亚康姆中国区的办公室里,早上刚从新加坡回来的李亦非就这样出现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的镜头里,她说能够上《中国企业家》的都是一些男老板,所以自己要漂亮一些,"让他们看看"。这真像一个女人在赴一场约会之前的心态啊。

"郎才女貌"的结合?

"他的出现,让别的追求者变得毫无意义。"

1991年9月28日,纽约。中国驻纽约领事馆国庆招待宴会上,佳宾云集,美国纽约市专业律师事务中国业务顾问李亦非与一个中国小伙子擦肩而过,旁边的朋友对李亦非介绍说:"这是汪潮涌,美国标准普尔公司评级师。"这个叫汪潮涌的湖北小伙子微笑着说了句"Hello!",然后跟李亦非交换了张名片就走开了。

"我当时对他没什么印象,就觉得他挺年轻的,那种年轻给我一种很健康、充满灵气的感觉。"11年后李亦非一提起汪潮涌,还是那种眉飞色舞的样子。"他当时对我的印象到现在也不肯告诉我。我后来一直问他什么时候开始对我有想法的,汪潮涌讲是在门口说Hello的时候就有了。"对于汪来说,这难道是一场一见钟情的恋爱?

9月29日,汪潮涌飞回了中国。在飞机上,汪潮涌心里嘀咕着:"我回到纽约后还要再找那个女孩子。"李亦非讲到这里,露出一脸幸福状,"这是事后他给我讲的。"

一个月后,李亦非在世贸大楼一层的报摊买《世界日报》,碰到了汪潮涌刚好也买这份报纸,双方都认出了对方。回到办公室一个小时以后,李亦非接到了这个叫汪潮涌的男人的电话,邀请她中午一起吃饭,李亦非说今天不行,后来就改在第二天中午。

"他每天都打电话过来,非常积极主动。我开始觉得他非常聪明,善解人意,在我们的沟通当中,我话讲到一半,他马上明白我的意思了,沟通非常轻松,感觉很好。"

现在看来,信中利董事长汪潮涌先生当初追求李亦非确实是锲而不舍。这不,在两人相识之后的第一个情人节,1992年2月14日,99朵玫瑰从位于华尔街的标准普尔公司被送到了世贸大楼33层李亦非的办公室里。"当时我的办公室所有的女同事都嫉妒得要命,她们太羡慕了,说谁给你送这么多玫瑰?!我也觉得很得意。"

认识半年之后,这两个年轻人就订婚了。一年后,李亦非的身份变成了汪太太,当时华尔街关于他们的婚礼有一个评价:"来自中国的两个优秀的年轻人的完美结合。"

没错,婚姻之后,这两个人都走出了自己一个很完美的轨迹:李亦非离开那家律师事务所之后,去了美国博雅公关公司担任中国区董事总经理,2001年5月,李亦非在维亚康姆中国区总裁的位置上荣登美国《财富》杂志选出的全球企业新星榜首,并成为《财富》封面人物;而汪潮涌离开标准普尔之后去了摩根士丹利,离开摩根士丹利之后,汪成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信中利。

一见钟情的爱情?郎才女貌的婚姻?不管外人怎么评价这两个人的结合,这丝毫影响不了汪潮涌先生和李亦非女士在生活和事业上的双丰收。

"麻利大嫂"李亦非

北京女孩李亦非的经历很有意思,她练过武术、拍过电影(《神秘的大佛》、《火烧圆明园》)、留过学,在联合国裁军署、公共信息部工作过,从1994年到了美国博雅公关公司之后,李似乎就找到了自己的一种新位置——做CEO,并且乐此不彼。

确实,李亦非在CEO的位置上都做得非常出色,在博雅的时候,李服务的对象是英国石油公司、英特尔等国际大公司,业绩出色,深得博雅董事长的欣赏,"每年放假都要邀请我和先生去他家做客。只要我一句话,不用担心我一生的工作。

"而在维亚康姆,雷石东老头更是对她赞赏有加。"在她的带领下,通过MTV的节目为中西方年轻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轻松的平台,促进了中西方年轻一代的相互理解和沟通,这甚至比她为MTV中国带来的利润更加具有影响力。"这是《财富》杂志对李亦非的评价。

这是一个怎样的女人呢?

李亦非的一个朋友把她叫做麻利大嫂,尽管有点调侃的味道,但把李亦非的性格刻画的入木三分。李的麻利表现在工作上就是效率,她可以用3分钟的时间写完一个会议报告,可以把非常复杂的事情用一页纸写出,内容包括总结、战略、实施等,开电话会议的时候"一二三"一说,由不得别人不心服口服。

在别人眼里很难、很复杂的事情,到她手里就成了很简单的事情。据说一份30页的报告,李亦非用了2个小时就搞定,而且是Perfect(完美),没有任何语法和拼写错误。

"我最恨女人自我糟蹋。结婚了,生了孩子,就不再保养,不再打扮,整天破衣烂衫;或者干脆回家做个家庭妇女,每天做好了饭盼着丈夫回来。这样的婚姻、这样的女人充满了危机。"李亦非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这样说道。

李亦非是一个非常讲究整洁的女人,喜欢干家务活,勤快。"我一回到家就喜欢穿上一身很舒服的衣服,去刷碗、到厨房做饭。""我是属于享受型的女人,本身就喜欢做这些事情。"

"麻利大嫂"李亦非其实是一个很生活化的女人。她喜欢美食,喜欢光鲜漂亮的衣裳。她喜欢去做美容,做指甲,买Prada、Gucci,用SK-II,每到一个国家,她就剪一个这个国家最时尚的发型。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这位维亚康姆中国区的女总裁每天都为信中利公司的总裁擦皮鞋。不知道雷石东先生看到自己的下属为别的公司的老总擦皮鞋是什么感受。

同行者

"首先要生活在一起,要零距离,距离确实很重要;另外俩人的思想、情操的素质一定要相近,既不要有代沟,也不要有文化沟。"

一个我们可以看到的普遍现象是:很多人在地位和财富改变之后,婚姻就亮起了红灯,要么没有激情,要么在外头寻求刺激,所谓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福。而外人把李亦非看成是一个完美的女人,她把事业经营的很好,同时,她也把这种经营事业的激情用在家庭的经营上。李亦非和汪潮涌,就像那个成语所描述的那样,相濡以沫,现在两人甚至一提起对方,还是像初恋般激动。

李亦非的幸福秘籍是什么呢?"两人首先要生活在一起,要零距离,距离确实很重要;另外俩人的思想、情操的素质一定要相近,既不要有代沟,也不要有文化沟。假如一个70岁的人和一个30岁的人结婚,我就觉得会有代沟。反正让我和一个70岁人的沟通,可以沟通,但不会是一种朋友式的沟通,可能是长辈式的沟通。"

这两个人把对方当成了人生路上的同行者、好朋友,互相扶持,互相帮助。

我们不妨从一些场景中来看看李亦非和汪潮涌的幸福生活:

李亦非非常欣赏汪潮涌的智慧和力量,包括他的包容和宽厚。在汪面前,那个强悍、尖锐的女CEO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女人。李亦非说"我完全依附于他,需要他,心疼他。"在美国刚刚生完儿子时,李浑身疼痛,汪潮涌每天买菜、做饭,半夜起来给孩子喂奶,甚至每天都跑到唐人街去买鸡,炖汤。在纽约度产假是段幸福的时光,在生孩子前后李亦非和汪潮涌天天在公园里面,汪吹笛子李唱歌,十分默契,路边的人常常给他们鼓掌。

这个幸福家庭按照企业里的分工是这样的:李亦非是CEO,主要负责家庭卫生、做饭、收拾一家人的行头等,具体包括提醒董事长要理发啦、皮鞋要擦啦以及买什么衣服等等;而汪潮涌是董事长兼财务总监,管家里的大事情和钱财。

"小钱我管,大钱他管,但是决策一般来说我们俩共同做,比如说我们投资,我们会召开董事会。"据说,CEO为讨好董事长,经常买些香水贿赂他,而董事长也出手不凡,李亦非36岁的生日礼物是价值近百万的奔驰SLK230跑车。

"我这一生在大事情上的依赖一定是他。"李亦非在工作上的每次转变,基本上都印有汪潮涌的痕迹。李去博雅工作,是通过汪潮涌的一个朋友引荐的,而她在博雅做得如日中天的时候,维亚康姆先后多次想挖李亦非过去,李亦非一直犹豫,下不定决心。

汪潮涌就一遍遍地鼓励李亦非,说传媒是一个朝阳产业,而且去维亚康姆是超越自己的一次机会,在博雅做咨询是为别人出主意,而在维亚康姆就像经营自己的公司一样。现在看来,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汪潮涌离开摩根士丹利准备自己创业的时候,李亦非给了他很多鼓励。

"我要向中国的企业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因为我觉得在中国做企业确实面临很多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李亦非说这番话的时候,也许是从自己老公身上得到了某些感悟吧。汪碰到困难的时候,回家以后会一声不吭,李亦非也不多说话,等吃完饭,就和汪潮涌出去散步,聊各自的情况,"两人一聊,觉得(困难)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互相扶持、互相帮助,多一些沟通,幸福其实就在平凡的生活里。

对话

"这就是生活"

《中国企业家》:您和您先生汪潮涌都是公司的CEO,在外人看来,你们在生活和事业上都非常完美。

李亦非:现在已经开始不完美了。

《中国企业家》:为什么这么说?

李亦非:我要花很多时间和我们的小孩交流,他现在一岁了,已经有思想和意识了。我现在已经开始觉得时间不够用了。

《中国企业家》:他会破坏什么吗?比如说您和先生之间的感情,包括事业上?

李亦非:因为他,有的时候就要做一些选择,例如我们现在两个人都很想度假,想去西藏玩一趟,可一想到平时没有时间跟孩子在一块,度假的事情就算了,在家里陪着他。现在没有两个人的世界了,没有那种野玩了,可能就是一种比较温馨的、家庭式的海边浴场的一种玩法。

《中国企业家》:现在谁有抱怨?

李亦非:他没有抱怨,我也没有抱怨,但是我有一点内疚,我在小孩身上花的时间不够,我回家听到他管阿姨叫妈妈,心里肯定不舒服。

《中国企业家》:当时要第二个孩子是为了在婚姻当中增加一个优秀的产品,还是为了别的什么?

李亦非:不是,我怕女儿将来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感到孤独,给她找一个伴,最好的伴是生一个弟弟或者是妹妹。我女儿也经常问为什么要生个弟弟啊?我说是为了你,你将来有一个伴,碰到坏人的时候,有人打你的时候,你弟弟可以出来保护你,她说她才不会,他比我小那么多,她觉得不可能,但这是我的初衷。

《中国企业家》:您把家庭经营的很温馨,在经营企业上也比较成功,有什么独到的方法吗?

李亦非:我这个人爱思考,喜欢把一些毫不相关的东西融在一起,像CCTV-MTV音乐盛典完全是我想出来的。我还有一个特点,一旦觉得是要做的事情,我会排除中间所有的障碍,一定要成。我非常注意思考,我不会停止,这是我最大的特点。认准一条路以后,非常执着。

《中国企业家》:爱思考和执着经营企业的经验,有没有拷贝到家庭当中去?

李亦非:有啊,我很专一,我不需要整天去变化,因为这反映出一个人对生活的一种现实的认识,就是说当你到了一个年龄就要成熟起来,成熟的标志就是认识到了人生就是如此。所以,法国人老讲"这就是生活"。在你碰到很玄妙、很伟大的事情,很光辉的时刻,或者你碰到很难过、很低谷的时候,你都要用这句话告诉你自己,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生活,你反而以一种特别平淡的方式来对待它,你一方面会努力的排出一些困难,去争取一些你所要的东西,你也不会产生一些莫名其妙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其实有的时候我们的人生犯错误,一方面缺乏幻想,另一方面幻想太多,两个方面都不行。缺乏幻想你可能就缺乏一种创新,包括你的生活本身以及你的事业中你可能缺乏一种大的创意,你幻想太多又不切实际了。要掌握在允许的范围内,在现实生活的范围内去幻想。

《中国企业家》:成天跟男性谈判、谈合作,其中的快乐是什么?

李亦非:第一是高智商的快乐;第二,谈话的内容本身范围比较广泛;第三是一种自豪感,你看看我的照片就可以知道,坐在一个大圆桌上,周围全是人高马大一米八几的大老板,就我一个小小的女人。有时候我就想,我要是一个人高马大英俊的男生该多好啊,但是这不可能。

我跟他们在智力上是完全平等的,包括对我的态度和商业上的谈话,而且他们不介意在我们这里谈公司的很多最高层机密,包括一些全球大的购并计划、谈论这些人、谈论想法,在我面前完全是公开的,就因为他们都信任我。

《中国企业家》:您让他们有安全感?

李亦非:对。

《中国企业家》:一回到家里马上就变成母亲、妻子,您习惯这个角色转换吗?

李亦非:喜欢,太放松了!穿上一身特破、特别舒服的衣服,然后抱儿子,带女儿写作业,跟他们聊天,真的很快乐。有的时候我觉得家庭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平衡,如果我没有这样一个非常快乐幸福的家庭,工作压力真的会把我逼疯。

《中国企业家》:将来退休之后您会不会选择做一个全职的家庭主妇?

李亦非:我希望能在48-50岁之间退休,但我肯定不会去做全职家庭主妇。

退休以后我梦想当画家,另外一个是背着包,穿着旅游鞋、牛仔裤游历名山大川。我现在就这两个梦还没有实现,但那个时候可能太老了,已经走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