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长孙玉清的后代 历史的天空:​红军的长征成就了国军的胜利?

2018-02-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原标题:历史的天空:​红军的长征成就了国军的胜利?[历史记忆]1935年10月3日, 中央红军陕甘支队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毛泽东,发电报给三个

原标题:历史的天空:​红军的长征成就了国军的胜利?

【历史记忆】1935年10月3日, 中央红军陕甘支队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毛泽东,发电报给三个纵队首长,向他们通报: “我一、二、三纵队本日到达清江益站、界石堡、高家堡之线,支队部到达界石堡。”

红军的长征成就了国民政府的统一?

对于红军来说,他们虽然在国民政府的大规模围剿下失败,丢失了南方全部的根据地,损失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有生力量。

但是红军仍然通过长征绝处逢生,作为一支武装来说,红军仍然保住了自己的生存。没有像当年的石达开,李自成一样在敌人的围剿中崩溃灭亡。

长征是红军和中共生存的保障,而西安事变则是中共扭转命运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果没有长征的成功,红军被消灭在中央苏区,湘江,大渡河,或者雪山草地上,那么现在的中国大不一样了。

对于国民政府来说,蒋介石成功的利用中央红军长征,以中央军损失3万人以下的微小代价,在长征前后的二三年内。完全收复控制了由地方军阀或者中共控制的江西,福建,广东,湖南,贵州,四川,陕西,甘肃八个省,收编地方军阀部队至少超过70万之众(仅仅一个四川就有正规军20多万)。

又通过红军,基本控制或者半控制了 广西,云南,西康,宁夏,青海 五个省,控制地方军阀军队超过20万人。这几省的军阀虽然保持一定的半独立地位,但是由于实力大多被红军或者中央军削弱,只能大部分听命于中央的行政和军事命令,再也不敢公然的抗拒了。

总之,蒋介石利用红军长征的一年多时间内,以中央军损失不到5万人的微小代价,收编和半收编军阀部队至少超过90万之众,收复和半收复中国西南,西北共十三个省份!可以说,这是一个代价极小的二次北伐,也特别体现了蒋介石和国民政府高层的高超军事和政治手段。

这些省份的收复,对于中华民国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不谈经济,政治,文化等等,单从军事上来说。

中国之所以能够获得八年抗战的胜利,就是依靠这些通过红军收复的西南和西北的省份。如果蒋介石在七七卢沟桥之前没有收复这些省份,这些省还是由广西白崇禧,新疆盛世才,山东韩复榘这样的军阀控制(江西白崇禧曾经把追剿红军进入广西境内的少量中央军包围缴械;新疆盛世才为了保持自己新疆独立地位,不惜出卖新疆主权和驻军权给苏联人;韩复榘就不用多说了,大家都知道了),那么日军攻陷南京武汉以后,国民政府就再也没有什么回旋的余地,除了投降没有别的办法了。

至于如果没有红军长征,中央军单纯通过军事进攻收复这十三个省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呢?

这就很难估计了。。

根据常理来说,以日军装备如此精良的百万大军攻打以四川为首的西南诸省,血战了六年,伤亡数十万主力也无法成功。以当时不过数量60多万的中央军来说,面对极为适合防守的西南几省和军阀高达80多万的军队来说,胜算还是很小的。

蒋介石在中央苏区放走红军,利用湘江消耗红军主要实力,在大渡河将红军主力基本歼灭,最终收复四川的计划几乎全部实现了。

唯一的失误在于没有在大渡河将中央红军的主力歼灭,让起最终到达陕北苏区。

但是,客观来说。即使在大渡河消灭了中央红军的主力,那么还有八万作战部队的红四方面军十有八九也会北上,结果没有什么不同。

况且,蒋介石将红军逼迫进入陕北苏区以后,就大大松了一口气。他明白陕北4万平方公里,仅有40多万人口的贫瘠荒凉的高原,周围都是强大的中央和地方军阀部队和地盘,红军是绝对无法发展壮大的(当年红军自己客观的描述到:首先从自然条件来说,陕北是全国最贫困的地区,境内沟壑纵横、交通闭塞、土地贫瘠、经济落后,加上兵匪横行,尤其是国民党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还有连年的天灾,使陕北人民更加贫困不堪;而其时王明“左”倾路线的一系列错误做法和肃反扩大化的严重恶果,更使苏区元气大伤。

其次,从发展前途来看,总共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人口只有40余万。几乎所有的大小城镇均被敌人占领,整个根据地被分割包围,切割成几块互不连接的地盘,使根据地本身的巩固和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再次,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部队仅剩下不足7000人,加上陕北红军,也不过1.3万余人,虽然经过长征的考验,到达陕北的红军指战员,都具有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坚强的必胜信念,但毕竟数量大为减少,体质和装备都很差,要真正与日本侵略者作战,显然势单力薄,难以胜任,急需扩红休整,筹款补充。

而地瘠民贫、交通完全闭塞的陕北地区,仅能适应小量的红军武装割据,根本无力供养大批部队和机关,也无力解决红军队伍的兵员补充和军需供给)。

红军陷入此绝境,即使短期可能生存,长期来说,红军必遭歼灭。

之后,红军果然进行了三次奋力求生的军事尝试,试图离开陕北苏区这块绝地。

向南:8万多红四方面军南下进攻成都平原,结果损失了约4万最精锐的红军主力,被迫回头北上。

向西:2万多人的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西征青海,试图进入新疆,结果在中央军和青海穆斯林骑兵的打击下全军覆没,除李先念领导的400人化妆逃到新疆以外,2万多人被马家军全歼,二个红军军长孙玉清和董振堂阵亡,红军指挥官徐向前和陈昌浩靠化妆成牧羊人侥幸逃回根据地。

向东:红军从陕北苏区集中一万多主力向东攻打阎锡山,虽然造成阎锡山几千人的损失,但是并无法在晋绥军和中央军联合压迫下站住脚。东征军很快草草返回陕北苏区,东征宣告失败,还牺牲了红二十八军军长刘志丹。

大家可以看到,红军向东南西三个方向的进展全部失败,剩下的唯一道路就是向北。

但是,向北就是绥远(内蒙古一部)广阔无边且了无人烟的荒漠和草原,只有少量的蒙族牧民。红军无法在此处获得任何补给和兵员,也根本无法建立根据地,唯一的可能就是进入苏联控制外蒙古求生。这样虽然可能保证红军的暂时生存。但是,只要红军一进入苏联控制区域,从政治上来说就等于自我引爆了。

红军沦为抗联88旅一样的苏军傀儡部队,失去政治意义。当年在外蒙也没有什么汉人,红军一二万在外蒙根本无法扩大发展。靠几万人想推翻有200多万部队的国民政府是不可能的。况且以当时老百姓对老毛子的仇恨程度(并不比仇恨日本人要差),红军自然无法再在中国立住脚。

所以说,蒋介石的整个长征战略是非常成功的,如果没有西安事变的爆发,那么红军必遭歼灭。

至于西安事变,那是老萨下个系列要写的内容。现在简单来说,张学良杨虎城和红军达成协议是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张杨敢于捉蒋,具有相当的偶然性。

根据中华民国当时的游戏规则来说,是绝对不会有类似情况发生的。

要知道,地方军阀只要不是武装叛乱,最终蒋介石总会留下他一条生路,要么像杨森,刘文辉一样给个军长当当,要么就像王家烈,何健一样,保存其家私,再给个中央挂名大员当当。

但是,如果武装叛乱,那么最好的结果也是驱逐出国(陈济棠,察哈尔事变后的吉鸿昌),惨的就是软禁,监禁(方振武),甚至枪决。

根据常理来说,当时的张杨尚没有走到绝路,至少最惨也能落个王家烈的结局,稳当当的作个有钱无权的社会名流。张杨本不需要也无可能冒险做此一搏,最终一死一废。

如果没有这个意外的事件,红军可能会怎样发展,那么我们现在历史是否会完全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