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霖采访 刘震云之女刘雨霖 专访刘震云之女刘雨霖:冯小刚导演是老师

2017-12-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著名作家刘震云的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自从传出被改编为的消息,一直颇受瞩目.不过,当人们发现执导这部影片的导演是刘震云的女儿刘雨霖时,焦点便迅速转移

著名作家刘震云的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自从传出被改编为的消息,一直颇受瞩目。不过,当人们发现执导这部影片的导演是刘震云的女儿刘雨霖时,焦点便迅速转移到这位年轻的女导演身上了。

刘雨霖毕业于培养了李安、马丁·斯科塞斯、伍迪·艾伦等无数名导的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研究生院,研二时作为场记参加过导演历史巨制的拍摄,学生时期的短片作品《门神》获得奥斯卡学生单元最佳叙事短片……拥有至高的起点和得天独厚的条件,刘雨霖本来可以往大制作、大场面上努力,但她的选择却与众不同。她想拍出一部类似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那样撼动人心的、描写日常生活和小人物的作品,所以,她选择了《一句顶一万句》。

1 2014年导演获得奥斯卡奖

为什么她会有这样的选择?接受腾讯娱乐专访的刘雨霖告诉记者,她的作家父亲刘震云、导演冯小刚等,都对她最终选择用电影的方式呈现普通人的情感,产生了深远影响。

学习刘震云老师观察生活,就想拍被忽略的普通人的情感

从小,刘雨霖就继承了父亲刘震云那双观察生活的眼睛,除了对家乡深沉的留恋,在纽约留学期间,她也经常观察身边来往的人,他们来自世界的不同地方,他们对世界对生活有着不同的看法。刘雨霖始终认为,普通人的生活不亚于战争和政治,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但又容易被人们忽略。

2 导演与《一句顶一万句》的意大利文译者帕特里西亚·里贝拉蒂(Patrizia Liberati)在拍摄现场

腾讯娱乐:之前看过一些报道,你曾讲过拍这部电影的初衷,是想替情感被忽略的普通人来说说话,你是什么时候有这种想法的?

刘雨霖:当时我申请纽约大学面试时,面试的老师问我为什么要学电影。我的回答是,电影能记录逝去的时间和情感。最容易被忽略的时间和情感在哪里?来自于我们每天都能遇到的普通人。就像伊朗电影,电影中的兄妹俩,因为一双小鞋,而产生的欢笑与哀愁,可能被伊朗人甚至全世界人都忽略了。但是通过电影,通过一双鞋子,让我们看到了伊朗人的内心。这种内心洪流的力量,不亚于伊拉克战争和叙利亚战争。

3 导演与《一句顶一万句》的德文译者米歇尔·康·阿克曼(Michael Kahn-Ackermann)在拍摄现场

腾讯娱乐:从《门神》到《一句顶一万句》,你的作品故事背景都和家乡有关,这种情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刘雨霖:家乡是我情感的源泉,是我拍摄电影的土壤。许多导演也都是这么做的,如李安导演最初的作品,都和他从小生活的台湾紧密相关,如《推手》《饮食男女》等;再如科波拉拍的三步曲,描写的是意大利西西里人在纽约的生活。这样的家乡情结对于拍电影来说,是很好的借助。

4 导演与《一句顶一万句》的日文译者水野卫子(みずの えいこ)在拍摄现场

腾讯娱乐:你和刘震云老师平时会聊一些什么样的话题?会聊有关“被忽略的情感”之类的吗?

刘雨霖:不会这么具体。刘老师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从不对我长篇大论说什么。从刘老师的作品里,大家会觉得他是一个健谈的人,是个说话“绕”的人,其实他在生活中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从刘老师的作品里,大家会觉得他是中国最幽默的人,其实他在生活中是个性子特别急的人,事情一次性做不好,容不得解释,他马上就急了,发起脾气也很可怕。

只是,他对创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以及观察生活的角度,对我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譬如,我从纽约大学电影学院学到很多,但在纽约第五大道上卖热狗的土耳其大叔,或是中央公园里遛狗的英国老太太,我从他们的身上,他们的一个眼神和动作,或是一句话,也能让我学到很多。

从另一个角度学习、观察这个世界,是刘老师教给我的。

5 导演与《一句顶一万句》的阿拉伯文出版者艾哈迈德·赛伊德(???????? ????????????)在拍摄现场

腾讯娱乐:那您在选择改编刘老师的书之前,跟他商量过吗?

刘雨霖:改编人家的东西,总要跟人家打招呼。他问我为什么要拍,我的回答,可能还让他满意。我曾经说过,《一句顶一万句》的精髓,是寻找的渴望,为了寻找一句话的渴望,为了寻找一个能说出一句顶一万句话的人的渴望。表面上看,这个在寻找途中的人,他的表情风平浪静,但内心的洪流却波涛汹涌。原作提供了这么好的土壤,我争取能用电影的方式,培育出饱满多汁的果实。

6 导演与《一句顶一万句》的西班牙文译者莉莉娅娜(Liljana Arsovska Ivanovska)在拍摄现场

在《一九四二》,跟冯导演做场记,见识了什么是良心之作

在纽约大学上研究生二年级时,刘雨霖专门休学一年,回到中国参加《一九四二》的拍摄,当一名场记。半年的拍摄经历,让她对电影的认识有质的飞跃。

腾讯娱乐:你在上纽约大学研究生时,参加了《一九四二》的拍摄,有跟冯小刚导演学习到什么秘笈?

刘雨霖:冯导演是我另外一位导师,我特别感谢他给我机会,让我进《一九四二》剧组做场记。因为场记时时刻刻在导演、摄影师、演员身边,我有机会去观察和学习整个电影的拍摄过程。

首先,《一九四二》是一部巨作,导演和编剧(刘震云)酝酿了11年。影片拍摄期间,我看到了真正的大场面是什么。我在纽约大学学习时,一台35毫米胶片摄影机能使我们所有学生很紧张,剧组最多也就四十人。而到了《一九四二》剧组,最多时十多台胶片摄影机同时开机,剧组人数多达上千人。见识过如此场面,我再回到纽约大学时,心中沉稳自信许多,就可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了。

并且,《一九四二》各个部门,都是业内最精良、最优秀的团队。我看到了在冯导演的领导下,团队合作是怎么运作的,包括他怎么跟各个部门之间沟通的,又如何站在一个综合的角度、用长远的眼光去处理每一个拍摄日的大大小小的事情。这都是在书本上学不到的。

当然,冯导演在现场很忙,我很难跟他有直接的沟通。我最大的心得,是从他对一个巨作的整体驾驭、他全身心的倾注、他一天天对细节的落实中积累起来的。

另外,小说《温故一九四二》并不适合改编电影,中国只有冯导演会这么做,而且坚持那么多年,是因为什么?因为导演一般重视的是故事和情节,他重视的是故事背后的东西,也就是对生活的态度。冯导演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观和艺术观,为什么他演《老炮》能得金马奖?我想不单是个表演的问题,是他有雄厚的对生活和艺术的认识做后盾。

9 导演在《一句顶一万句》拍摄现场

腾讯娱乐:拍摄《一句顶一万句》的时候,刘老师在片场待的时间长吗?

刘雨霖:有时来,有时不来。我说过,刘老师不是一个啰嗦的人,跟他共事,得谨记这一点。前期剧本创作阶段,我们会有讨论,但到了拍摄期间,我主要还是跟各个部门长沟通。我们各个部门长,也都是中国最顶尖的,如摄影指导邬迪老师,得过金马奖,灯光指导孙洪臣老师,拍过等。刘老师有时来现场,算是最闲的一个人。要不然就戴着耳机听听歌,在小太阳旁边烤烤脚。晚上,他会跟邬迪老师和孙洪臣老师偷着去喝酒。(笑)。

腾讯娱乐:《一句顶一万句》预计什么时候上映呢?

刘雨霖:看各方面契机。目前的想法,是想参加一些国际电影节,然后再选择一个合适的档期。最有可能会在今年年底或者是明年年初。返回腾讯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