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常见自然灾害分类

2017-06-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合理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是人类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做到快速有效地应对,首先要掌握各种灾害的机理,顺应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了解其演化模式,才能做到临

合理应对各种自然灾害是人类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做到快速有效地应对,首先要掌握各种灾害的机理,顺应其发生发展的规律,了解其演化模式,才能做到临危不乱、有的放矢。本节先分类介绍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然后以洪灾为例,进行机理分析。10.2.1 我国常见自然灾害分类地球上的自然变化,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化,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就构成了自然灾害。它会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是人类过去、现在和将来所面对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世界范围内重大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包括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雹灾、海啸、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等。这些自然灾害在我国都比较常见。


(1)干旱
干旱是久晴、高温、持续少雨或不雨的气象灾害。在初期,人们并不能感到它的到来,但时间愈长受旱面积愈大,严重程度与日俱增。旱灾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气候。通常将年降水量少于250mm的地区称为干旱地区,年降水量为250~500mm的地区称为半干旱地区。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中东和西亚,北美西部,澳洲的大部和中国的西北部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干旱地区,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5%。
(2)洪涝
洪涝是因降雨过多或强度过大(暴雨或大雨),引起江河决堤、山洪暴发、淹没田地、毁坏建筑、人员伤亡的水灾。
中国自古就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从公元前206~公元1949年的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水灾1092次,死亡万人以上的水灾每5~6年即出现一次。

我国洪涝发生频繁,强度大,长江中下游、黄淮海、辽河下游和华南地区尤为严重,每年4~9月是各主要河流的防汛时期。
(3)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是一种源于热带洋面的低气压大气涡旋。按其中心附近风力大小分成4级:风力6~7级为热带低压,8~9级为热带风暴,10~11级为强热带风暴,12级及其以上为台风。热带气旋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能量来自水蒸气冷却凝固时放出的潜热。其它天气系统,如温带气旋,主要是由北水平面上的空气温差所造成。
不同的地区习惯上对热带气旋有不同的称呼。西太平洋沿岸的中国、日本、菲律宾等地,习惯上称热带气旋为台风,而大西洋则习惯称为飓风。


在热带西太平洋洋面每年有30个台风生成(占全球38%),平均有7个台风在我国沿海登陆。随台风而来的是狂风、暴雨(我国近海15个省最高雨量记录中,80%是台风造成的)、巨浪和潮灾,不仅影响当地人民的正常出行,严重时还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4)潮灾
潮灾是指在强风暴作用下,海潮超过当地警戒水位,海水上陆造成沿海生命财产损失和海岸工程破坏的一种严重海洋自然灾害。潮灾就其成因可分为风暴潮灾和地震海啸两类。
风暴潮灾主要是由气象因素引起的,我国风暴潮灾主要由台风和寒潮引发,几乎一年四季均有发生。

特别是东南沿海常遭台风袭击,是潮灾多发重发区。潮灾发生时不仅造成沿海居民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还给沿海的滩涂开发和海水养殖带来严重的破坏,并可能造成瘟疫流行,土地盐碱化(使粮食失收、耕地退化),淡水资源污染等一系列的次生灾害。
(5)低温冷害
低温冷害指在作物整个或某个生育期,气温低于作物所需的临界温度而造成减产的现象。我国常发的低温冷害包括东北地区夏季气温过低,南方冬季的冻雨和寒露季节前后的低温冷害。低温冷害一般分为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延迟型冷害是作物生长季节持续低温导致积温不足使作物不能正常成熟而减产;障碍型冷害是生殖生长关键期内短期强低温天气使生殖生长受到抑制而导致减产。
1969年1月26~30日,寒潮到达长江流域,降温14~20,冬小麦、油菜和果树遭受严重冻害。

1977年10月25~29日,强寒潮使内蒙古、新疆积雪深0.5m,草场被掩埋,牲畜大量死亡。2008年冬天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低温冷害波及大半个中国,造成城市停电、生活必需品短缺、旅客滞留、物价暴涨等严重后果。
(6)地震
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剧烈振动,期间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可分为构造地震(占95%)、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水平晃动。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我国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交汇部位,地壳活动剧烈,是世界上地震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除浙江、贵州两省外,各省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
(7)海啸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km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

除了地震之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人为的水底核爆、陨石撞击也能引发海啸。
(8)火山喷发
火山喷发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由于岩浆中含有大量挥发分,加之上覆岩层的围压,使这些挥发分溶解在岩浆中无法溢出,当岩浆上升靠近地表时,压力减小,挥发分急剧被释放出来,于是形成火山喷发。火山喷发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
受岩浆性质、地下岩浆库内压力、火山通道形状、火山喷发环境(陆上或水下)等诸因素的影响,火山喷发一般可分为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中心式喷发又可分为宁静式、爆裂式和中间式3种。


(9)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造成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的破坏或被掩埋以及人员伤亡。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和人为因素的不同影响,滑坡类型是多样的。
我国是多山和多地震国家,暴雨和地震引起的滑坡发生频繁。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又不断出现水库、矿山、路堑和山城等的滑坡。此外,其他违反自然规律、破坏斜坡稳定条件的人类活动也会诱发滑坡。1980年6月3日凌晨,湖北远安县盐池河磷矿由于地下采空,山体开裂,雨后位移骤增,100多万m3的山体突然崩滑,坑口建筑物被毁,办公楼、宿舍、大量矿山机械和280多名员工瞬间被埋入20多米厚的碎石之下。


(10)泥石流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是介于流水与滑坡之间的一种地质作用。典型的泥石流由悬浮着粗大固体碎屑物并富含粉砂及粘土的粘稠泥浆组成,具有突然性、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泥石流灾害波及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影响山区城镇工矿、交通运输(铁路、公路、水路)、农田村寨、水利和各种设施。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据铁路部门资料,我国山区铁路有1386条泥石流沟,威胁着3000多公里线路的安全运行。


(11)森林火灾
森林火灾是指失去人为控制,在林地内自由蔓延和扩展,对森林、森林生态系统和人类带来一定危害和损失的林火行为。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救助较为困难的自然灾害。特大森林火灾多为干旱、高温、大风或雷击等特殊气象条件所引起,又往往因估计不足而失控,一旦形成大火又非人力所能及时遏制。
火对森林的影响概括为有害作用和有益作用。有害作用一般是指森林火灾对生态系统的危害,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平衡,火烧后森林生态系统难以恢复。1987年我国大兴安岭发生森林火灾,过火林地114万nm2,占全国林地的1%,给生态和自然景观带来严重的破坏。有益火烧可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如低强度火烧和营林用火等。有益火烧使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缓慢释放,促进森林生态系统营养物质转化和物种更新,有益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
(12)农林病虫虫草鼠害
农林病虫虫草鼠害是指农作物和森林的病害、虫害、恶性杂草以及鼠害。就农作物而言,每年病、虫、草、鼠会从全国每个人的口中夺走50kg的粮食和其他食物。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有1200余种,还有猖獗的鼠害和恶性杂草,若病虫大发生并成灾,对我国的基础产业——农业将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