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黑色三分钟揭秘:只是一段超级小品

2017-05-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春晚“黑色三分钟”揭秘:只是一段超级小品1983年,央视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到现在已经历经29个年头.期待春晚.关注春晚.议论春晚已经

春晚“黑色三分钟”揭秘:只是一段超级小品

1983年,央视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到现在已经历经29个年头。期待春晚、关注春晚、议论春晚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岁末的重头话题。2012年的零点时刻还未到来,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却提前一个月出版了他的最新著作——《我的零点时刻》。

据称,这本书“披露了数年春晚台前幕后”。朱军已在春晚舞台上经历了15个“零点时刻”。春晚零点的那段倒计时被人称为“事故多发时段”,在那个特殊时刻,主持人总会格外紧张,说错话的几率也比平时高。

在《我的零点时刻》中,朱军讲述“黑色3分钟”的真相,“"黑色3分钟"并非如外界所言,是我们几个主持人之间互相拆台、人为抢词造成的,而是由于我们应对危机的经验不足,相互没有配合好,再加上过度紧张,所以接连造成口误。

”“黑色3分钟”发生在2007年春晚,发生后后,没听说对他们进行过什么处罚,只是从2007年开始,导演下了明确指令,舞台上无论发生任何情况,一切交给朱军。

也就是说,如果再出现紧张口误和配合不好的抢白等混乱现象,让朱军即兴发挥,予以解脱。实际这是考核朱军现场发挥的能力,相声行叫“现挂”,朱军有相声功底,他应该能胜任。但军朱军压力非常大,在以后,距离春晚还有两个月的时候,他就开始基本上不碰主食,每天喝一点营养汤,吃一些维生素。

其实,春晚“黑色三分钟”在9年春晚历程中,只是一段超级小品,即全国人民把它当成春晚热闹的一部分来看,之后,每一年春晚零点时刻,人们聚集在电视前,有的不是看零点敲钟,而是想看“黑色三分钟”续集,如同看“白云黑土系列”和“卖拐系列”一样,这就让朱军等春晚主持特别紧张,就如同中国足球,有过“黑色三分钟后”,一领先就紧张,紧接着又进入“黑色三分钟”,永远难以摆脱,但以上两者是有区别的,足球的“黑色三分钟”,全国人民跟着一起起急,而且往往导致中国足球在出线上功亏一篑,令人沮丧。

但春晚的“黑色三分钟”,就是全国人民过年的乐子,如同多看一个小品,多一份兴奋和谈资而已,紧张的只是朱军们,他们每到一年春晚的零点时刻,就进入一种心理惯性,满面通红,说话也不利落了,他们越紧张,大家越乐……这已经成为春晚热闹的一部分了。

其实,春晚何止是一场晚会,实际就一场过年的大热闹。开始大家看春晚是看歌舞,后来看相声,是因为相声比歌舞更开心,而后来看小品,是因为小品比相声更让人笑破肚皮,但出现“黑色三分钟”后,大家感到这种个更好玩,看春晚零点时刻主持人说话拌蒜,失误连连,太好玩了,这是超级小品啊!

近两年,春晚的热闹里又出现魔术集体“诈骗”,“美女托”等新看点,大家看上了瘾,去年魔术诈骗师刘谦没来,董卿的托下岗了,大家非常不满,幸亏有个林志玲从台湾来了接董卿的班儿继续当托。

但魔术诈骗不如刘谦精彩,大家意犹未尽,所以,龙年呼唤刘谦回归的声音很高。其实说魔术诈骗,说央视春晚是集体诈骗,说董卿是托,这些都是超级玩笑,即在开春晚的玩笑,让春晚衍生出更多的热闹和看点,让全国人民过大年开心升级罢了。

可有些学者很扫兴,前两年五位学者博客联手推出拒看央视春晚的《新春节文化宣言》由,该宣言认为春晚这个“伪民俗”却“阉割”了春节。宣言发表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争议遍布网络,最终引至纸媒。《新京报》的一篇评论称:“《新春节文化宣言》欺世盗名。”周思明在《深圳商报》发表评论戏说这五位学者是得了“春晚强迫症”。

现在有些学者,或者正统人士,如央视高层,著名主持们,他们对待春晚的态度太严肃了,太庄重了,这不适合春晚的民俗。中国的民俗有个特点,没有刻意的程式,与西方完全不同,如西方的婚礼和葬礼相当严肃,什么婚誓,什么至悼词。

音乐也是非常严肃,程序一丝不苟,不能有一点差错,可中国的民俗,如红白喜事,过年过节,就是个热闹。婚礼上大吃大喝,不怕闹腾,越闹腾越吉利,还有三天没大小闹洞房,如果没人闹,还组织人闹。即使是办丧事,也是摔盆砸罐,哭哭闹闹,弄的十里八乡全知道,还要办席,特别是老人寿终正寝的喜丧,完全是当喜事来办,越热闹越好。

现在春晚越办越沉重,越办越忌讳,这完全是自找的,这是计划年代,央视把春晚当政治大事来办形成的,弄的主持越来越紧张,导演越来越有压力,演员越来越不能承受。而越是紧张,越是被关注,越是出话题,越是出错,而公众越是调侃,越是施加寓意,如托的话题,央视越是不自在。

朱军在《我的零点时刻》中说:“中国人喜欢对一件事物附加多种功能。拿春晚来说,多年来形成了这么一种惯性思维:春晚是一道年夜大餐,这道年夜大餐要吃不好的话,这个年就过不好,……在我心里,晚会就是晚会,让它承载那么多东西,那也未免太过“抬举”它了。

”其实,朱军这话应该对央视高层,广电总局领导,还有一些专家们讲,老百姓看春晚就是过年,就是享受热闹,什么低俗不低俗的?什么诈骗不诈骗的?什么黑色不黑色的?什么托不托的?只是热闹,不必上纲,不必严肃化。

主持人零点时出现说话集体拌蒜,这要放新闻节目里,可能是事故,放春晚里就是个难得的热闹。

今年,哈文执导龙年春晚,采取了许多开放和人性的做法,其实就是在为办春晚减压。除了办春晚应该减压外,另外,承受春晚也应该心态更健康,更光明,既然春晚就是一个过年的热闹,大家议论也好,调侃也好,其实不过娱乐的一部分。

太认真,属于不懂中国的民俗,或者是用政治解释民俗。政治永远解释不了民俗,民俗属于文化范畴,而文化是个延续几千年的大括号,做为中国人他跟着民俗走,实际是他认同他归属的文化,可不意味他归属某种政治,凡是对春晚太紧张,太郑重,太放不开的人,不是让民俗搞的,是让某种政治搞的,包括“黑色三分钟”让朱军一伙总放不下,年年紧张,就怕再犯错误。

2011年春晚,类似的情况又发生了。

朱军说:“当我和我的五位同事把既定主持词说完后,离零点倒计时还有整整1分20秒。耳麦中响起了总导演的补台词命令,就像是赛场上的发令枪,我来不及思考,更不容迟疑,迅速调整,进入战斗。”朱军在书中回忆说,自己似乎仰仗一种职业本能,现场的一切瞬间转换为奇妙的力量,打开了他的思路。

1分20秒之后,新年钟声零误差敲响。到了后台,他得到了导演和同事“太棒了”的称许,自己当时也有种劫后余生的喜悦。

其实,就是他们再“黑色三分钟”一次也不过是超级小品的续集而已——只是给全国人民多道乐子,与国计民生,维稳什么的都没什么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