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男陈大力 享受指导科技竞赛的乐趣 ——记东北大学青年岗位能手陈大力

2017-12-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4年2月的一个清晨,已经带领学生团队辛苦工作了半年多的陈大力,在接到学生的电话后,终于稍稍松了一口气.就在这个清晨,他所带领的3支学生

2014年2月的一个清晨,已经带领学生团队辛苦工作了半年多的陈大力,在接到学生的电话后,终于稍稍松了一口气。就在这个清晨,他所带领的3支学生团队刚刚提交了2014年度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成果,这些成果凝聚了师生近200天的智慧与努力。不久之后,从大洋彼岸传来喜报,特等奖一项、一等奖一项和二等奖一项,让陈大力和他的学生团队倍感欣喜和欣慰。尤其是特等奖,开创了东北地区高校获此殊荣之先河。

兴趣是红娘  学生是动力

当被问及缘何走上科技竞赛指导之路的,陈大力首先将之归因为“兴趣”。身为高校青年教师,陈大力时常提醒学生,也反复提醒自己:学习和工作都是充满艰辛的过程,只有从兴趣出发,发自内心地喜欢自己所学、所做,才能全心投入,甘之如饴。

在青少年时代,数学成绩优异的陈大力就特别喜欢在繁杂的数据中探索规律。留校任教不久,鉴于自身对数学的浓厚兴趣,面对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陈大力开始指导一个队伍参加2008年度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这是陈大力第一次担任科技竞赛的指导教师,他带领学生团队从“恶补”基础理论开始,一步步踏上了探索之旅。

凭借着对“建模”活动的兴趣与热爱,陈大力和几名学生废寝忘食,终于收获了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二等奖。从此,陈大力便与科技竞赛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果说对科技的兴趣,是吸引陈大力成为科技竞赛指导教师的内因,那么,学校、学院领导、同事的信任与支持则是他成为一名合格指导教师的外因,也是支撑陈大力勇于尝试、不断前进的保障。

“我赶上了好机遇。自2009年起,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科技竞赛活动的改革措施,使比赛从报名到选拔,再到课程培训都形成了规范化的流程,为竞赛成绩的持续突破提供了有力保证。另外,我必须要感谢研究所的很多老师,他们将指导竞赛的宝贵经验无私地传授给我,否则我不可能快速成长,取得如今的成绩。”陈大力说。

从选择留校之日起,陈大力就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以育人为己任。近8年时间,从助教成长为副教授,陈大力承担的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但无论如何忙碌,他始终坚持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技竞赛指导工作当中。每年有近百个夜晚,陈大力都是在与学生一起查阅资料、探讨思路、科研实践中度过的。“一批又一批可爱、上进的学生是推动我不断前进的动力”。陈大力说。

近年来,随着学校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有更多科技活动的平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了更多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面对一张张渴求知识、热爱科研的年轻面庞,陈大力仿佛看到了自己青年时代的影子。他认为,如果能够引领这些学生少走些弯路,即便占用自己撰写论文、从事科研、陪伴家人休闲放松的时间,也都是值得的。

经验是财富  成绩是鞭策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要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计算结果对问题进行解释并接受实际的检验。这个“建模”过程的背后,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找寻规律”。随着指导数学建模竞赛次数的不断增加,陈大力也在默默地找寻“学生如何做好科研的规律”,他要运用这些规律,指导更多有科研梦想的年轻人成功圆梦。

关于学生取得科技竞赛优异成绩的经验,陈大力总结说:“科研之路虽无捷径,却有方法可循,这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创造性的思维、科学的方法和先进的工具。”

实现这一目标的背后,处处凝结着陈大力和学生团队的智慧与汗水。为了赛前充分备战,陈大力通常会在赛前半年开始组队集训,通过多次模拟实战观察,准确把握每名学生特长,科学分工组队;为了保证学生知识储备扎实全面,陈大力会精心挑选相关书籍和论文,指导学生系统阅读并组织定期汇报,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地全面了解各种建模方法和熟练掌握各类求解工具;此外,赛前模拟也很关键,陈大力定期带领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使学生学会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尽早适应比赛,进而能够在最终的比赛中科学地制定策略,提高合作效率。

从第一次成为科技竞赛指导教师至今,陈大力累计带领近20个学生团队参加了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科技赛事,获得国际级、国家级奖项10余项,其中国际大学生数模竞赛特等奖1项 (东北地区高校首次获得的最高奖项)、特等奖提名奖1项、一等奖8项。相继有30余名学生由于在科技竞赛中取得佳绩,被推荐免试获得硕士研究生录取资格,走上了求学深造之路。

每当有人对陈大力带领学生团队屡获佳绩表达祝贺的时候,陈大力总会情不自禁地面露微笑。陈大力说:“我的这份喜悦来源于学生,看到他们从喜爱科技活动的‘苗子’成长为‘大树’,真是由衷地高兴。没准儿,在不久的将来,他们当中就会有人成长为国家的科技‘栋梁’呢。

”喜悦之余、荣耀背后,陈大力也坦言自己感到“亚历山大”。陈大力说:“我的压力与喜悦一样,都来源于学生。指导学生科技竞赛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是一个团队。作为这个团队的核心,我绝不允许自己有半点儿懈怠。只要学生有意愿、有热情,我就会坚持陪伴他们一路走下去的。”

又是一个午夜时分,陈大力关闭了电脑、熄灭了灯光,与几名学生并肩走出了实验室所在的大楼。此刻的校园,早已不见白日的喧嚣。一个比赛的结束,对于陈大力和他所带领的学生团队而言,往往意味着新一轮备战的开始。他们,已经在路上。